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4/26 19:40:13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周报>>协会周报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信息周报
 

 

 

热点评议
 
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十三五”以来我国中医药领域共获23项国家级科技奖项
从11月5日开幕的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了解到,“十三五”以来,我国中医药领域共获得23项国家级科技奖项,科技支撑作用更加凸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于文明当天在会上介绍,这23项国家级科技奖项包括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1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9项。
据介绍,我国建立了中国中医药循证医学中心,建成40个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两个中医类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遴选46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中心,持续推进《中华医藏》编纂工作。
《“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建设高水平中医药传承保护与科技创新体系,并作出加强中医药传承保护、加强重点领域攻关等方面的具体安排。
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为期两天,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在北京市、广东省惠州市分别设立线下会场。本届大会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主题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医药的担当”。
(信息来源:新华社)
 
 


产业大势
 
普华永道发布《未来医药的数字化新生态》白皮书
普华永道近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正式发布《未来医药的数字化新生态——数字疗法的兴起及其对医药行业的战略启示》白皮书。白皮书结合行业观察与普华永道思略特的独家见解,从数字疗法的重要特征及其价值、全球及中国数字疗法发展背景及行业现状、医药企业入局数字疗法的可能模式及已有实践等方面展开分析,以期与相关人士共同探讨数字疗法的兴起及其带来的战略启示。
作为未来医疗、技术以及零售和消费行业跨界互动的产物,融合健康管理和疾病管理为一体的新一代LIFEcare生态体系呼之欲出。作为LIFEcare理念的典型代表、存在于原有药物和治疗方法外的新医疗手段,数字疗法DTx(Digital Therapeutics)在近年来逐步受到医疗医药行业的高度关注。
普华永道中国内地及香港地区医药医疗行业主管合伙人徐佳表示:“数字疗法是LIFEcare体系的雏形,是非常符合未来医疗模式的服务和产品。它从供给端提供了更丰富的诊疗手段并扩大了服务半径,于此同时,因其更加贴合患者个体化状况和生活方式,能真正去承载精准治疗的理念。数字疗法全方位赋能了现有医疗体系,并开启‘千人千面’的精准医疗新时代。”
全球及中国的数字疗法市场目前均处于起步阶段,市场规模预计将会保持高速增长;中国现有市场规模较小,预计增速将会更快。公开数据显示,从2017年初至2022年7月31日,国内一级市场共有127起数字疗法领域的投融资事件,分属63家企业;这表明国内资本市场视数字疗法为高潜力赛道,呈现高度看好态势。
目前,药企参与数字疗法的商业模式主要有B2C和B2B两种模式,价值侧重点及关键因素均有所不同。思略特认为这两种模式都各有利弊,我们建议药企根据自身业务战略、疾病及用户特征、产品定位及支付方式来探索适合自身的商业模式。同时,数字疗法作为LIFEcare体系下的新模式,对药企现有数字化、生态体系、研发及商务能力也将提出新的要求。
普华永道思略特中国医疗行业合伙人张荣华表示:“全球及中国数字疗法行业的发展正逐步驶入快车道,并可能对医疗服务体系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医疗体系的重要参与者,生物制药企业也将面对这一颠覆式的变化。药企需要高度聚焦,明确数字疗法的战略价值,制定清晰的数字疗法商业模式,并加强各方面能力构建,尤其是在数字化体系、生态合作伙伴、研发与商务等方面快速提升,在数字疗法时代赢得先机。普华永道思略特作为数字疗法研究领域解决方案的专业咨询机构,期待与行业各方面的同仁一道携手共进,共同探索数字疗法的未来。”
(信息来源:美通社)
 
30个联盟地区委派代表组成联采办公室,全国中成药集采箭在弦上
9月9日,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以下简称《公告》),涉及16个类别42个产品。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由湖北省、北京市等多达30个联盟地区委派代表组成,在国家医保局指导下,代表上述地区相关医药机构开展中成药及相关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其中,湖北省医保局承担联合采购办公室日常工作并负责具体实施,相关公告由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
联盟集采在探索中稳步推进
2018年11月,国家组织“4+7”城市药品集中采购试点,拉开了国家组织药品集采的序幕,此后,化药国家集采逐步常态化。2020年,青海、浙江金华、河南濮阳等地开始试点探索中成药集中采购。随着国家“应采尽采”的脚步不断推进,中成药集采在多省份落地。“中成药集采是必然趋势。”清华大学老科学技术工作者协会医疗健康研究中心执行副主任耿鸿武表示。
2021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按照政府组织、联盟采购、平台操作的要求,推进构建区域性、全国性联盟采购机制;联盟地区药品集中采购机构共同成立跨区域联合采购办公室,代表联盟地区医疗机构实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组织并督促执行采购结果。
随后,联盟采购机制在中成药集采中落地应用。
2021年底,广东联合山西、河南、海南、宁夏、青海开展中成药联盟集采,涉及53个品种,集采产品数达132个,包括清开灵、醒脑静、舒血宁等产品。同时,由湖北牵头,会同河北、山西等19省份开展中成药联盟集中带量采购,最终97家企业、111个产品中选,包括舒血宁、康复新等,涉及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江西济民可信、昆药集团等多家知名药企。
今年5月和6月,安徽省和天津市相继发布相关文件,提出组织开展中成药带量采购。7月,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共有84个中成药品种纳入集采。8月,《山东省第三批药品(中成药专项)集中带量采购文件》发布,山东省中成药专项集采正式启动,此次集采共纳入15组67个产品。
“从青海、浙江金华、河南濮阳等地探索性集采,到省际联盟中成药集采的落地,再到此次全国中成药联盟集采的开启,中成药集采稳步推进。”耿鸿武表示。
大品种常用药成集采常客
“中成药集采的品种一般都是临床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大品种常用药。”耿鸿武表示。
《公告》显示,此次被纳入联盟集采采购清单的共有16种中成药,包括复方斑蝥、复方血栓通、醒脑静、冠心宁、华蟾素等大品种常用药。
在湖北牵头的19省份联盟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中,血塞通、血栓通等多个中成药大品种位列其中。
据了解,血栓通、醒脑静、血塞通均是年销售额过亿元的大品种。药融云统计显示,2021年注射用血栓通(广西梧州制药独家品种)、银杏叶提取物注射液、醒脑静注射液、注射用血塞通的院内销售额分别为23.37亿元、21.45亿元、13.27亿元和12.24亿元。
“中成药集采‘以价换量’是核心。”北京鼎臣医药管理咨询中心创始人史立臣表示,这对保障患者用得起、用得上优质常用药具有积极作用,但这也势必会使企业利润下降,特别是对于那些拥有大销量品种或独家产品的企业。
在耿鸿武看来,中成药集采“以价换量”虽然压缩了企业的利润,但在一定程度上也能促使企业改变销售方法,放弃原来重营销、轻科研、轻管理的经营模式,大幅削减营销费用,降低营销成本,挤掉药品流通环节不合理“水分”。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企业创新升级,依靠科技创新、依靠提升管理能力大幅度降低药品的加工成本,以从而在激烈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相关规则逐步完善
业内普遍认为,中成药有其特殊性,开展集采有一定难度。
中成药缺乏“一致性”质量评价标准已成业内共识,这也是业界认为的中成药集采难点之一。史立臣介绍,中成药成分复杂,决定质量的因素不仅有中药材、生产过程,还包括中药有效成分、中药炮制、制剂工艺等;且中成药一般是根据经典名方制作而成,没有“原研”与“仿制”一说,因此其质量标准难以统一,这也使得中成药质量参差不齐,难以评价。
对于如何解决中成药质量评价标准问题,一些地方集采已有探索。以湖北牵头的19省份联盟中成药集采为例,该次集采采用综合评分的方法,价格竞争得分占60%,技术评价得分占40%,技术得分中又涵盖医疗机构认可度、企业供应能力、创新能力、信用评价、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其中,医疗机构认可度由联盟地区填报预采购量的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参与评价,产品质量安全以此前规定的某一时间段内的省级及以上药监部门发布的生产环节质量抽样检测公告或通报为依据。
《意见》提出,对一致性评价尚未覆盖的药品品种,要明确采购质量要求,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临床使用综合评价体系。耿鸿武认为,真实世界研究方法或许能够为中成药的质量和临床评价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此外,中成药独家产品众多也被认为是中成药集采的难点之一。对此,耿鸿武表示,中成药独家产品众多并不会影响中成药集采。他认为,按照中成药集采规则,对适应症或功能主治相似的不同通用名药品进行合并,能够合并到一起的,采用竞价的方式,合并后出现的独家品种采用议价方式。事实上,该方法也在19省份联盟中成药集采中得到应用,如该次集采将药品名为血塞通注射液、血栓通注射液、注射用血栓通、注射用血塞通分为一组,其中注射用血栓通(冻干)是广西梧州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独家品种。按照集采规则,采用竞价方式,最终该独家品种成功中选。
毫无疑问,此次全国性中成药联盟集采的具体采购规则备受关注。“相信随着规则的不断完善,中成药集采或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全国集采。”耿鸿武表示。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中成药集采提速扩面进入新阶段
日前,全国中成药联合采购办公室成立,并发布《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公告》。这意味着,国家层面组织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正式拉开帷幕。
三种中成药集采模式
在2021年初举行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医保局副局长陈金甫表示,“按照国办发2号文件以及探索的情况来看,生物类似药纳入集采,包括中成药的大品种纳入集采,这是制度性的要求”。由于中成药集采具有复杂性,之前的试点和探索主要集中在省、市层面,如2020年青海、浙江金华、河南濮阳等初涉带量采购;2021年湖北牵头的19省份联盟、广东牵头的6省份联盟开始进行中成药联采试点。以上中成药集采虽然影响很广,但依然是地方层面的推进,涉及的品种和厂家均有限。
此次中成药全国联采开启,相当于宣布过去三年国家医保局在仿制药领域推进的“全国+省级”两级平台、“全国联采+省际联盟或省级单独采购+地市级集中采购”三级操作的集中带量采购制度框架在中成药领域开始全面落地。相信在过去三年国家组织药品7批和高值医用耗材3批带量采购实践的基础上,加之湖北和广东联盟的经验总结,中成药国家组织带量采购定会开创出新局面。
试点方案规则各不相同
2021年湖北19省联盟集采创造了既往中成药联盟带量采购参与省份规模之最,该次集采共有157家企业参加,涉及17个产品组182个产品。采用双信封的招标方法,综合评议与带量竞价相结合,AB分组、按照降幅进行价格评价和定分量,设置“复活机制”,分报量和确量两个阶段,尊重临床自主选择。该次集采企业中选率达到62%,产品中标率为53.88%;中选价格平均降幅42.27%,最大降幅82.63%。
广东6省联盟集采共有275家企业参加,涉及132个品种663个产品。该次集采进行了剂型合并,按服用总天数占比将企业划分为AB两个采购单,分拟中选和备选;要求按日治疗费用报价,实行订单采购和全国最低价双限价,梯度报价P1P2,要求P1降幅≥1%,P2降幅≥P1且≥11%;按照降幅定约定量,每降价1%获得5%预采购量;规定中选要求的降幅比例,非独家产品拟中选要求降幅在前50%,独家产品拟中选要求降幅在前70%或降幅≥21%。该次集采企业中选率63%,产品中标率为54.45%;中选价格平均降幅32.5%,最高降幅90.9%。
从上述两个集采联盟带量采购目录的品种看,多是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内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品种,如清开灵、醒脑静、复方丹参、血塞通。
今年7月,北京市医保局发布《关于开展2022年北京市中成药带量采购有关工作的通知》,分带量联动和带量谈判两种方式进行带量采购。其中市场竞争较为充分的64个药品纳入带量联动,联动全国各省级或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价格水平,按照带量分包的方式,通过购销双方互相选择,确定中选药品,实行带量采购;市场竞争相对不足的20个药品纳入带量谈判,根据全国各省级或省际联盟带量采购价格水平,制定药品成交参考价,通过邀请议价、量价挂钩的方式进行带量谈判。动态联动全国各省级及省际联盟药品带量采购中选结果。采购周期均为2年,采购协议每年一签。北京此次中成药带量采购坚持了过往北京集采双向选择、低价中选、价格联动的特点。值得关注的是,先入围再报量、用平均价做比较梯度分量,即与平均水平相比,每差距增加1倍,约定任务比例减少10%,最多减少50%。
8月份,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发布山东省第三批药品(中成药专项)集中带量采购公告,涉及15个品种67个药品。不同于北京方案的是,山东方案按照市场占用率的高低,将申报企业划为两个评审组,按申报企业各挂网产品累计服用总天数,占比由高到低累计达80%的申报企业为第一评审组,其他申报企业为第二评审组,若申报企业少于3家,全部并入第一评审组。采用综合评议法,报价得分占60%,市场占有率得分占40%;产品质量不加分只减分,重点关注产品生产环节。此外,差额多家中选有复活机制,未入围的有效申报企业,若为外省集采中选企业,其申报价格低于外省集采中选价格10%及以上,且不高于最高有效申报价和山东省平台挂网价的,确定为备选企业。
全国中成药联盟采购或会在19省份联盟采购的基础上借鉴不同省份方案的特点不断迭代和完善。虽然《公告》并没有公布本次集中采购的操作细节,但其提到“未中选产品纳入联盟地区监控管理,医疗机构采购未中选产品不得超过同采购组实际采购量的10%”,使得本次集采几乎成为了“0和1”的博弈,即不中标几乎会失去全部市场。
因材施策攻克中成药集采难题
未来中成药集中带量采购一定会进一步扩围并提速,也会有更多省份或联盟加入到中成药集采的行列中。然而,中成药不同于化药,其质量不仅受生产因素影响,还有很多复杂的影响要素,如中药材产地、中药有效成分、中药炮制、制剂工艺、辅料、包装、贮藏条件、运输等,目前部分国家标准中的质检指标难以完全代表一个中成药“真实”的产品质量,这使得中成药集采中质量评价始终是个难题。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动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的意见》早已经明确集中带量采购因材施策的原则,提出“要明确采购质量要求,探索建立基于大数据的临床使用综合评价体系”。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首先需要“大数据”支持,其次需要建立临床使用的指标体系。笔者认为,这一过程将分三个阶段来实现。第一个阶段为试点阶段,即国家鼓励各地进行试点尝试,这两年湖北联盟、广东联盟、北京、山东的中成药集采都属于此范畴;第二阶段为探索阶段,即实行分类采购、一品一策,探索产品技术评价标准,如综合评议中以市场占有率、报量的多少、排名情况等作为技术评价的替代性指标,且逐渐形成行业共识,并平衡好价格、技术在综合评价中的占比,2022年之后的一段时间都将处于这个阶段;第三阶段将采用大数据客观性指标进行科学评价。
目前,国家药监局已颁布了200个中药配方颗粒国家药品标准,中药配方颗粒或将成为中药联采中最有条件进行带量采购的类别。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行业动态
 
首破50亿,软膏剂药店大卖!
近期,软膏剂市场再掀起波澜,福元药业的地奈德乳膏、海南紫程众投生物|江西德成制药和河北新张药|河北亚东制药的利丙双卡因乳膏均以新分类报产获受理,今年以来已有9款产品(21个受理号)报产在审,而福元药业的产品数量最多。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零售药店终端化药软膏剂销售规模首次超过50亿元,其中,网上药店增速最快,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60%,销售额已超过2020年全年。从TOP10来看,西安杨森、华润三九领军实体药店,华邦制药独家产品亮眼;网上药店增速迅猛,华邦制药、明欣药业3大品牌成“爆款”。
米内网最新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零售店药(城市实体药店和网上药店)终端化药软膏剂销售规模首次突破50亿元大关。从治疗亚类来看,皮肤病相关用药占据主流。
近年来即使面对疫情影响,化药软膏剂仍稳步上扬,中国城市实体药店2021年同比增长超过8%,预计2022年再创新高;中国网上药店2021年增速达47.83%,2022年上半年同比增长超过60%,销售额已超过2020年全年。
近年来中国城市实体药店化药软膏剂销售规模均超过40亿元。从产品来看,有13个销售额超过1亿元,增速涨多跌少,地奈德乳膏是唯一一个销售过亿的独家产品。从治疗亚类来看,皮肤病用皮质激素制剂最多,其次是皮肤病用抗真菌药。
从品牌来看,有6个品牌销售额超过1亿元,西安杨森的硝酸咪康唑乳膏、华润三九医药的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和中美天津史克制药的莫匹罗星软膏位居前三。从数量来看,西安杨森有3个品种上榜,分别是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华润医药有2个品种上榜,分别是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和酮康他索乳膏。
地奈德乳膏适用于对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的各种皮肤病,如接触性皮炎、神经性皮炎、脂溢性皮炎、湿疹、银屑病等引起的皮肤炎症和皮肤瘙痒的治疗。米内网数据显示,地奈德乳膏在2019年中国城市实体药店销售额突破1亿元,跻身化药软膏剂产品TOP10,2020年-2021年继续攀升,预计2022年同比增长超5%。目前,该产品仅有重庆华邦制药拥有生产批文,但并无过评。福元药业、湖北人福成田药业和重庆华邦胜凯制药|重庆华邦制药以仿制3类报产在审,获批后视同过评,谁将拿下该产品首家过评,米内网将持续关注。
近年中国网上药店化药软膏剂销售规模增速迅猛,2021年同比增长超过40%。产品TOP10全线大涨,其中,有4款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和咪喹莫特乳膏增速翻倍,氢醌乳膏、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吡美莫司乳膏均是独家产品。
品牌TOP10中,利奥的他克莫司软膏、广东人人康药业的氢醌乳膏、Bridging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位居前三,销售额均超过6000万元。从数量来看,利奥最多,有3个品牌上榜。
此外,有3款品牌增速翻倍,其中,四川明欣药业的咪喹莫特乳膏增速最快,重庆华邦制药的维A酸乳膏和Bridging的多磺酸粘多糖乳膏则紧跟其后。
(信息来源:米内网)
 
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开幕,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11月5日-6日,由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召开。本届大会以“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中医药的担当”为主题。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陈竺出席开幕式并作主题报告。全国政协副主席、农工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何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农工党中央副主席于文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副局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黄璐琦,农工党中央副主席杨震、曲凤宏、焦红等出席会议。
陈竺作题为《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践行中医药护佑生命的使命担当》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农工党中央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已共同举办了八届中医科学大会。作为科学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和发展的重要品牌,中医科学大会搭建了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学术推动的平台,已成为中医界的盛会,具有良好的社会反响,得到了中共中央的高度肯定。中医药千百年来坚持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为人类抗击疫病作出重大贡献。面对世纪疫情,中西医联手铸牢生命防线,成为我国新冠疫情防控的一大亮点,为全球抗疫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当今时代,中医药的传承、发扬和创新因现代科技的融入迎来了新的机遇,要加快推进中医药传承保护和科技创新,统筹推进文献传承和活态传承,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推进产学研一体化,释放新供给,创造新的经济增长集群,促进经济调结构、转方式,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支撑。希望广大专家学者以开放包容的心态,促进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更好结合,坚持中西医并重,为促进民心相通、共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作出更大贡献。
何维指出,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中医药的绿色、科技、生态、文化,无不契合高质量发展理念。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是推动健康中国建设的要求,更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要求。农工党将和与会代表一起,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规划部署,积极融入健康中国建设,坚持不懈做好中医药的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
于文明代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对大会开幕表示祝贺。他指出,召开第八届中医科学大会,对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将坚持人民至上,着眼人民全生命周期的预防、治疗、康复服务,完善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做大做强优质资源,切实增进人民健康福祉;坚持自信自强,站在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的战略高度,坚定不移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坚持守正创新,推动传统中医药和现代科学相结合、相促进,吸收同时代科技文明成果,彰显中医药独特优势和作用;坚持开放协作,布局建设一批高质量的海外中医药中心,大力发展中医药服务贸易,打造粤港澳大湾区中医药高地,推动中医药走向世界。
在“中医药发展国家战略”主题报告环节中,于文明作《系统谋划 科学引领 奋力推动中医药振兴发展——深入实施“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及中医药振兴发展重大工程》报告。他表示,规划和工程共同构成“十四五”中医药发展顶层设计,两者相互支撑,有机统一。中医药系统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加快推进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会议期间,黄璐琦以《传承精华 守正创新 推动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为题作学术报告,提出要总结中医药发展规律及特点,着力推进中医药现代化与国际化。
(信息来源:)
 
首届“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医药创新论坛”在第五届进博会举办
11月7日,首届“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医药创新”论坛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举行。150余位来自政府、行业、智库、产业的专业人士,通过调研成果蓝皮书发布、主旨演讲和圆桌讨论等环节,围绕医药领域开放和创新的核心话题深入探讨。
“当前,中国的对外开放正在向制度型开放纵深发展,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转向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国际接轨的制度型开放”,商务部原部长、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原会长陈德铭在开幕视频致辞中说,“医药健康产业发展正处在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医药创新是全球新一轮科技产业变革中最为密集、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加快推动医药创新事业的持续发展,已经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任务之一。”
作为承载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载体,五年来进博会推动中国市场成为“世界的市场、共享的市场、大家的市场”。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总裁宁风在致辞中说,“‘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医药创新’论坛的举办,给政府和跨国药企提供了重要的沟通平台。衷心希望论坛与进博会一道破浪乘风、同心致远,持续推动构建中国医药创新生态,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实现。”
高水平开放激发中国医药创新澎湃动力
论坛上,由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联合财新智库汇集专家观点和产业实践编制的“以高水平开放推动医药创新”的主题蓝皮书重磅发布。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原副会长高强出席发布会并指出,蓝皮书详细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各级政府在医药领域通过扩大开放、激励创新的政策布局带来的阶段性成就,揭示了跨国药企在促进医药创新领域发挥的积极作用。这是第一本聚焦跨国药企在中国发展的产业蓝皮书。
“通过预防性手段、治疗性手段和突破性技术研究三大健康提升抓手,医药创新着力治未病、治已病和未治病三方面贡献价值,可降低约55%的总体疾病负担,延长全民健康寿命,助力健康中国目标加速实现。”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进博会展商联盟公共卫生防疫专委会会长、辉瑞全球生物制药商业集团中国区总裁彭振科说,“这并不是我们的终点,未来充满更多想象。”
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展商联盟药品专委会会长、罗氏制药中国总裁边欣表示:“中国不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持续改善营商环境,为包括罗氏在内的跨国企业持续注入‘强心剂’,蓝皮书系统性总结了中国政府不断推进生物医药创新生态体系的不懈努力,展示了在中国大市场中,跨国药企所取得的瞩目成就,客观反映了跨国药企在中国持续加大投入、服务中国患者,并深耕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RDPAC执行总裁康韦在介绍蓝皮书编制过程时谈到,超过90%的跨国药企表示中国市场在其全球的战略重要性将在未来3至5年保持稳定,70%的企业认为持续的监管制度改革是中国创新医药领域最鼓舞人心的进步,这是中国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的生动缩影,也是经济全球化潮流不可逆转的有力证明。
跨国药企持续深耕中国大市场
蓝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世界排名前50位的跨国制药公司均在中国设立分部,一些跨国药企的市场重心也开始向中国转移。截至2020年,跨国药企已在中国内地设立了47家工厂、25个研发中心,每年研发投资超过120亿元,在中国内地员工超过13万名。
在圆桌论坛上,主办方特别邀请了上海市外商投资协会会长、上海市生物医药技术研究院院长,以及辉瑞、诺华、诺和诺德、武田制药等跨国药企的中国总裁作为圆桌嘉宾,针对构建多层次保障体系、药品专利强保护等话题进行讨论,探究推动医药创新更高质量、更可持续发展的优选之策。
本次论坛由中国国际进口博览局、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国家会展中心(上海)有限责任公司联合主办,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与开发行业委员会(RDPAC)、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商联盟药品专委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参展商联盟公共卫生防疫专委会共同承办。
(信息来源:新浪网)
 
全国新医药技术创新博士后学术论坛开幕
11月8日上午,第二届全国新医药技术创新博士后青年人才扬子江论坛暨人社部百名专家科技服务进百企活动开幕。省人社厅副厅长朱从明、副市长高美峰参加开幕式活动。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才工作,紧扣“创新驱动、人才强市”战略,瞄准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三新一高”和石化等主导产业发展,注重吸引高层次人才来连创新创业,形成了有利于博士后人才成长的机制体制,为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活动现场,主办方为新医药博士后智库和专家服务智库揭牌,发布了2023年博士后招收需求和企业技术需求,并为博士后论坛创新论文获得者,新获批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专家服务合作优秀单位,市级博士后生活补贴、科研项目、综合评估优秀博士后载体授牌颁奖。
(信息来源:连云港市人民政府官网)
 
2022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以北京和苏州双主会场形式线上召开
11月3日,2022中国生物技术创新大会以北京和苏州双主会场形式在线上召开,共会聚30余位院士参会。市委副书记、市长吴庆文视频致辞。
吴庆文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苏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生物医药作为我市先导产业之一,经过十余年深耕发展,已成为苏州的焦点赛道和优势领域。本届大会会聚生物医药领域众多专家学者、业内大咖,探讨前沿趋势、分享发展成果,必将为苏州进一步聚力创新,全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全球影响力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集群,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真诚希望以本次大会为契机,更好贯彻落实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期待以本次大会为窗口,与各方加强合作,共同浇灌苏州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之树”,助推我国生物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应用,增进人民群众健康福祉。
本届大会北京主会场设在中国生物技术发展中心,苏州主会场设在苏州工业园区,以“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打造高水平产业创新集群”为主题,旨在进一步促进生物技术领域融合创新与交流合作,搭建汇聚各类创新资源的重要平台和展现生物技术与产业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会上,生物中心发布了《2022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及分析报告》,江苏省14个园区排名进入前50强,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综合竞争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信息来源:苏州日报)
 
 


竞争监测
投资动向
 
霍尼韦尔与君业药业携手合作,数字赋能甾体药物生产
近日,霍尼韦尔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宣布与浙江仙居君业药业有限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协议,双方致力于甾体药物生产的数字赋能和生产过程管理的科技创新领域的深度合作,共同努力推动制药行业在数字化、智能化以及卓越运营等方面的转型升级,助力打造中国制药数字化新生态。
霍尼韦尔将为君业药业提供生产过程控制(DCS)、多产品批量配方控制(Batch)、生产管理系统(MES)等整体解决方案的设计及实施,助力君业药业进一步实现运营自动化,在提高产能的同时实现成本节约,助力提升药物生产的安全性、灵活性和可靠性,实现更加及时、准确和安全的医药产品交付,并进一步提高药物生产质量,管理运营的智能化水平和可持续发展。
(信息来源:美通社)
 
英矽智能与赛诺菲达成合作,总潜在价值最高可达12亿美元
由人工智能(AI)驱动的临床阶段药物发现公司英矽智能近日宣布,与赛诺菲达成一项将持续多年、针对多个靶点的战略研究合作。根据协议条款,该合作将利用英矽智能人工智能驱动的Pharma.AI药物发现平台,推进基于不超过6个创新靶点的候选药物研发。
根据协议条款,赛诺菲将支付英矽智能总额不超过2150万美元的预付款和靶点提名费用,获得英矽智能的端到端人工智能药物发现平台Pharma.AI和跨学科药物研发科学家团队的支持,用于识别、合成和推进高质量先导化合物的研究,使其达到临床开发候选阶段。如果该合作达到关键的研发和商业里程碑,英矽智能还将获得额外的里程碑付款,总额预计最高可达12亿美元。该合作还将为研发成功产品的商业化提供中单位数到低两位数不等的分阶段特许权使用费。
(信息来源:美通社)
 
武田中国携手中国医保商会,共促罕见病创新药物供应保障
近日,武田中国和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罕见病领域的专业合作,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国际交流。仪式现场,武田中国公共事务部和患者服务倡导负责人郑文婕和医保商会西药部主任曹钢签署协议。医保商会党委书记、副会长孟冬平,武田中国注册战略团队负责人刘艳玮,日本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副总领事森一郎,蔻德罕见病中心创始人及主任黄如方出席仪式并共同见证了战略合作协议签署。
(信息来源:美通社)
 
葛兰素史克与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备忘录
近日,在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葛兰素史克(以下简称“GSK”)展台上,GSK宣布与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协会(以下简称“中艾协”)达成合作,共同签署《HIV持续关怀倡导项目》战略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中国艾滋病防治高质量发展,助力实现联合国艾滋病规划署2030“终结艾滋病流行”的目标。借进博会强大的“溢出”效应和平台之力,将有助于进一步扩大合作成果,惠及更多中国受HIV影响群体。
(信息来源:美通社)
 
住友制药携手百润达成中枢神经领域的再次战略合作
近日,住友制药与百互润贸易(上海)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协议,住友制药将与百润就布南色林片(商品名:洛珊®)和盐酸鲁拉西酮片(商品名:罗舒达®)开展合作推广,借助百润深耕中国市场的丰富经验和多渠道的平台,帮助提高洛珊®和罗舒达®的可及性。根据中国最新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国精神分裂症的12个月患病率为0.6%,据此计算,中国约有800万精神分裂症患者[1]。精神分裂症对个人、家庭、医疗及社会都造成了沉重的负担[2]。该项协议将更好地服务广大精神分裂症患者,使他们购药渠道更为畅通便捷。
(信息来源:美通社)
 
赛诺菲消费者健康药业与华润三九于第五届进博会期间签署合作协议
赛诺菲消费者健康药业于第五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与华润三九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该项战略合作彰显了赛诺菲消费者健康药业对于行业生态合作的重视,以及持续加码投资中国市场的决心。此外,赛诺菲消费者健康药业还于本次进博会医疗器械及医药保健展区7.2馆A3-02展位上,展出了10款产品,聚合了肝脏、过敏、消化、维矿、骨骼、皮肤、睡眠及镇痛八大核心品类,以多样化的产品矩阵满足中国消费者日常健康保健的需求。
(信息来源:美通社)
 
市场风云
 
银屑病赛道下半场:本土药企即将进入,谁将胜出?
银屑病是一种广泛流行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影响全球至少6000万人口,仅中国就有超过650万人患病。由于进展缓慢,绝大部分患者需长期治疗,甚至终身用药,因此银屑病也会被称为“不死的癌症”。
为促进世界对银屑病及患者的关注和正确认识,呼吁人们给予银屑病患者应有的重视和尊重。自2004年起,每年的10月29日被确立为“世界银屑病日”(World Psoriasis Day,WPD)。今年,世界银屑病日的主题为“United we tackle Mental Health,我们携手并肩,改善心理健康”。目的是号召全社会齐心协力,打破狭隘的“美丑”标准,停止污名化,重视银屑病患者心理疾病的预防和诊断,为所有银屑病患者共筑健康和幸福的未来。
今年银屑病日主题之所以被定为“改善心理健康”,是因为银屑病并不只是皮肤病,它还是一种系统性疾病。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银屑病患者普遍伴有焦虑、睡眠障碍、抑郁症、社交障碍,甚至自杀倾向。在全球范围内,每10名银屑病患者中就有1人被诊断为抑郁症,每5人就有4人经历过侮辱和歧视。
2018年发布的《中国银屑病疾病负担和患者生存质量调研项目研究报告》显示,银屑病还是一种社交障碍性疾病,在过去一年有近89%的患者表示有精神压力,78%的患者遭受过歧视;更令人触目惊心的是,34%的患者因患银屑病有自杀念头,5%的患者曾实施过自杀行为。
另一项针对中国银屑病患者的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近1/3的患者被拒绝进入某些公共场所,有近19%的患者因银屑病而直接/间接失业。
以上种种数据都表明,银屑病不仅对患者个人的生理、心理都会造成严重伤害,同时还因为患者群体庞大而产生了巨大的家庭照护和国家公共卫生负担。因此,银屑病的临床治疗对于新型的治疗药物或手段一直存在迫切的需求。
银屑病治疗手段持续升级换代
银屑病根据体表受累面积、银屑病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可以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对应的患者比例分别大约为40%,40%和20%。银屑病的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法也不一样。
轻度银屑病一般皮损累及体表面积<3%,以外用药物治疗为主;中度银屑病一般皮损累及体表3%-10%之间,在外用药的基础上,加用紫外线疗法或口服维甲酸或免疫抑制剂。重度银屑病皮损累及体表面积>10%,或伴发关节受累、呈脓疱型或红皮病型,此时的主要治疗是系统应用免疫抑制剂(如甲氨蝶呤、硫唑嘌呤等、环孢素)、维甲酸或糖皮质激素。
不过,这些传统的治疗方式难以取得良好稳定的疗效。我国近62%以上的患者对银屑病治疗结果不满意。一是因为药物的效果弱、毒性大、副作用多,患者无法耐受,二是因为部分药物容易致畸,难以达到患者预期的治疗效果。
随着疾病机制研究的深入以及业界对银屑病临床需求的重视和研发资源投入,银屑病治疗手段一直在升级迭代。特异性更强、疗效和安全性更优的药物持续出现。比如IL-17抑制剂,IL-12/23抑制剂,口服的TYK抑制剂,极大的满足了临床患者对创新疗法的需求,也驱动了市场的快速增长。据IQVIA Forecast Link预测,2020年到2029年,全球银屑病药物市场规模将以年复合增长率(CAGR)3%的增速达到335亿美元。
尤其是IL-17抑制剂自上市以来,销售收入实现快速增长,诺华Cosentyx(司库奇尤单抗)2021年全球销售额达到47.18亿美元,礼来Taltz(ixekizumab)自2018年上市以来,短短4年后也成长为年销售额22亿美元的重磅炸弹。
2019年4月,Cosentyx在中国获批上市,2020和2021年中国销售额分别达到5亿元和15亿元。以Cosentyx 4.04万元的年治疗费用计算,2021年约3万多名患者足疗程接受治疗,其市场渗透率不足1%。这说明中国银屑病市场仍存在较大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
IL-17革新中重度银屑病治疗格局
白细胞介素17A(IL-17A,又称IL-17)是重要的促炎因子,在银屑病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体内大量表达。IL-17A通过与IL-17RA(IL-17A受体)结合,诱导白细胞介素-6(IL-6)、趋化因子CXCL1等下游细胞因子或趋化因子的释放,继而诱发炎症产生或放大炎性症状。研究表明,抑制IL-17可阻断下游信号的传递,从而间接抑制炎症因子的释放,起到疾病治疗作用。
IL-17单抗的靶标特异性强,在临床试验中也显示出对银屑病出色的治疗效果。国外一项名为UNCOVER-J的研究中,研究机构对使用依奇珠单抗的患者进行了跟踪走访,该研究数据显示,在使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治疗16周后,97%的患者实现PASI 75(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缓解75%以上),87%的患者实现了PASI 90,40%的患者实现了PASI 100。使用依奇珠单抗注射液治疗1周即可实现皮损和瘙痒症状显著改善;治疗60周时,55%的患者达到PASI 100,持续用药,皮损清除效果可稳定维持至少4年。
过去近30年,银屑病治疗以皮损面积和严重程度缓解(PASI)作为疗效评估的“金标准”,指数越高,说明疗效越明显。传统系统治疗药物的疗效目标以PASI 50、PASI 75居多,随着IL-17等新型生物制剂的问世,银屑病的治疗目标也在不断刷新。2017意大利中重度银屑病的系统性治疗指南提出,对于重症患者,应追求PASI 90或更大程度的改善。而《英国皮肤科医师协会(BAD)银屑病生物制剂治疗指南》、《法国系统治疗中重度银屑病治疗指南》等各大权威指南均提出了更高的治疗目标PASI 100,即所有的皮损都清除。目前IL-17A抑制剂的疗效已在银屑病领域得到广泛临床验证,并成为了指南推荐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一线治疗选择。
总之,自以IL-17为代表的新疗法批准治疗银屑病以来,患者的临床获益和生活质量均有了显著提高。尤其是2019年以来,多款IL-17抑制剂在中国上市,这为中国中重度斑块型银屑病患者实现皮损清除达到90%(PASI 90)的目标带来革命性的变化。
国产IL-17新药即将入局,进一步提高药物可及性
近两年,国内批准了多款TNF-α抑制剂类生物类似药,如英夫利西单抗和阿达木单抗,提高了银屑病患者的药物可及性,不过这类产品在疗效方面远不及IL-17类药物。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的IL-17类创新型银屑病药物来自外资药企,虽然进口产品逐渐被纳入医保目录,价格大幅压缩,但是患者的经济负担也还是较重。以司库奇尤单抗为例,其为医保乙类药品,年治疗费用约为4.04万元,假设医保报销70-80%,患者仍需承担0.81-1.21万元/年。
在这样的情况下,国产的银屑病创新生物制剂值得期待。一方面,进口产品后续价格下降空间较小,需要国产生物制剂的出现来打破目前的价格平衡,使价格进一步下沉,共同惠及基层患者群体。另一方面,在技术、资本、政策等利好推动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已经进入迅速发展期。据估计,到2025年,中国单抗市场规模将达到1810亿元,5年复合增长率为34.58%。这意味着国产生物制剂将与进口产品同台竞技,共同抢占巨大市场机会。
基于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和巨大市场前景,多家国内企业确实在致力于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银屑病新药。由医药魔方数据库可知,开发IL-17、IL-23、IL-36单抗的国产企业包括智翔金泰、恒瑞、信达、君实、康方生物等。
在IL-17赛道,目前尚无国产新药获批上市,从开发进度来看,智翔金泰自主研发的Xeligekimab(赛立奇单抗,GR1501)和恒瑞医药的Vunakizumab均已进入III期阶段,二者有望成为首批上市的国产IL-17A单抗产品,为国内银屑病患者带来更多的治疗选择。
总结
IL-17从首次被发现到首个靶向药获批上市并成长为重磅炸弹用了30年时间。这也给银屑病等自免疾病患者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手段和选择。如今这类药物已经成为中重度银屑病患者的重要系统性治疗药物之一。不过,对于我国患者而言,进口产品价格高昂,基层渗透率低,治疗需求远未得到满足。期待国产新药的上市,惠及更多国内患者。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新药上市
国药上市
 
默沙东PD-1抑制剂可瑞达(R)在华获批三阴性乳腺癌治疗新适应证
默沙东近日宣布,其PD-1抑制剂帕博利珠单抗(商品名:可瑞达®️)已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联合化疗新辅助治疗并在手术后继续帕博利珠单抗单药辅助治疗,用于经充分验证的检测评估肿瘤表达PD-L1(综合阳性评分(CPS)≥20)的早期高危三阴性乳腺癌(TNBC)患者的治疗。此次新适应证的获批是基于III期临床试验KEYNOTE-522研究的数据。
(信息来源:生物谷)
 
绿叶制药抗抑郁1类创新药若欣林®获批上市
绿叶制药集团近日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类创新药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商品名:若欣林®)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抑郁症。若欣林®是中国首个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该品种的上市是国产创新药在该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
临床研究证实,若欣林®能够全面、稳定的治疗抑郁症,显著改善患者焦虑状态、阻滞/疲劳症状、快感缺失和认知能力,促进社会功能恢复;而且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不引起嗜睡,不影响性功能、体重和脂代谢。
(信息来源:美通社)
 
恒瑞医药吡咯替尼联合疗法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
近日,恒瑞医药宣布,近日恒瑞医药创新药马来酸吡咯替尼片联合曲妥珠单抗和多西他赛一线治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晚期阶段未接受过抗HER2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乳腺癌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拟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公示名单。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林普利塞片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上海璎黎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林普利塞片(商品名:因他瑞)上市。该药为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两种系统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滤泡性淋巴瘤成人患者。
林普利塞为磷脂酰肌醇-3-激酶的δ亚型(PI3Kδ)选择性抑制剂。林普利塞片可抑制PI3Kδ蛋白的表达,降低AKT蛋白磷酸化水平,从而诱导细胞凋亡以及抑制恶性B细胞和原发肿瘤细胞的增殖。该药品的上市为经现有治疗手段治疗后复发难治的滤泡淋巴瘤成人患者提供了治疗选择。
(信息来源:国家药监局)
 
爱科百发齐瑞索韦肠溶胶囊治疗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2岁及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获CDE优先审评
近日,CDE官网显示,上海爱科百发生物医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齐瑞索韦肠溶胶囊拟获优先审评。拟定适应症:适用于由呼吸道合胞病毒(RSV)引起的2岁及以下儿童呼吸道感染的治疗。
(信息来源:国家药监局)
 
诺思格四盐酸曲恩汀薄膜衣片治疗肝豆状核变性(Wilson病)拟获CDE优先审评
近日,CDE官网显示,诺思格(北京)医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四盐酸曲恩汀薄膜衣片拟优先审评,拟定适应症:治疗不耐受D-青霉胺治疗的成人、青少年和≥5岁儿童的Wilson病。
(信息来源:国家药监局)
 
辉瑞利特昔替尼胶囊治疗斑秃拟获CDE优先审评
近日,CDE官网显示,辉瑞投资有限公司利特昔替尼胶囊拟优先审评,拟定适应症:用于适合接受系统性治疗的12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斑秃患者,包括全秃和普秃。
(信息来源:国家药监局)
 
全球上市
 
全球首款!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激素替代疗法获FDA优先审评,有望明年初上市
Ascendis Pharma近日宣布,FDA已受理TransCon PTH用于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成人患者的新药申请,并授予其优先审查资格,PDUFA日期为2023年4月30日。如果获批,TransCon PTH将成为第一个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激素替代疗法。此前,TransCon PTH已被FDA和EMA授予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孤儿药资格。
(信息来源:生物谷)
 
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老年疫苗!佐剂RSVPreF3 OA疫苗在美国进入优先审查:用于≥60岁老年人群!
葛兰素史克(GSK)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老年(older adult,OA)候选疫苗——单剂量佐剂RSVPreF3 OA疫苗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并将进行优先审查:用于60岁及以上老年人,以预防RSV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LRTD)。根据《处方药申报者付费法案》(PDUFA),FDA做出决议的目标日期为2023年5月3日。
如果获得批准,这款RSV老年疫苗(RSVPreF3 OA)有潜力成为第一种可用于保护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免受RSV感染引起的下呼吸道疾病(LRTD)的疫苗产品。关键3期临床试验数据显示,在60岁及以上老年人中,RSVPreF3 OA疫苗能够有效预防RSV下呼吸道疾病,且安全性良好。
(信息来源:生物谷)
 
乙肝新药!美国FDA批准Vemlidy(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用于治疗12岁-18岁乙肝患者!
吉利德科学(Gilead Sciences)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扩大抗病毒药物Vemlidy(中文商品名:韦立得,通用名: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片,tenofovir alafenamide,TAF,25mg片剂)的治疗人群:作为每日一次的药物,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伴代偿性肝病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儿科感染者。
(信息来源:生物谷)
 
新冠肺炎(COVID-19)疫苗!欧盟授予阿斯利康Vaxzevria完全上市许可!
阿斯利康(AstraZeneca)近日宣布,其COVID-19疫苗Vaxzevria(ChAdOx1-S[重组],前称AZD1222)已获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授予完全上市许可(full marketing authorization)。在欧盟,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紧迫性,Vaxzevria最初被授予附条件上市许可(cMA)。由于继续有足够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证据证实Vaxzevria的益处,EMA现已授予其完全上市许可(MA)。这一决定遵循了EMA人类使用药品委员会(CHMP)关于完全MA的积极建议。
(信息来源:生物谷)
 
 
 


科技研发
 
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MPA-KIDNEY试验表明,在慢性肾脏病患者中,与安慰剂相比,恩格列净显著降低患者肾脏疾病进展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达28%
EMPA-KIDNEY III期临床试验证明,其对患有慢性肾病(CKD)的成年患者有肾脏和心血管方面的显著益处,达到了其主要终点。与安慰剂相比,服用恩格列净后,肾脏疾病进展或心血管死亡的风险显著降低28%(HR;0.72;95% CI 0.64-0.82;P<0.000001)。牛津大学医学研究委员会人口健康研究室(MRC PHRU)在美国肾脏病学会(ASN)的2022肾脏周期间公布了结果,该研究室设计、实施和分析了EMPA-KIDNEY临床试验,并得到了勃林格殷格翰和礼来公司(NYSE:LLY)的资金支持。该结果也同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
(信息来源:生物谷)
 
诚益生物宣布GLP-1受体激动剂ECC5004美国新药临床试验申请获准
上海诚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ECC5004在美国的临床I期试验的新药临床试验申请。本研究将评估ECC5004在健康受试者和T2DM受试者中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
(信息来源:美通社)
 
多发性骨髓瘤(MM)新药!美国FDA授予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elranatamab突破性疗法认定!
辉瑞(Pfizer)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BCMAxCD3双特异性抗体(BsAb)elranatamab(PF-06863135)突破性疗法认定(BTD):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
(信息来源:生物谷)
 
肥胖症靶向疗法!美国FDA授予Imcivree突破性疗法认定:治疗下丘脑性肥胖!
Rhythm Pharmaceuticals是一家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治疗罕见肥胖遗传性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授予Imcivree(setmelanotide)突破性疗法认定(BTD):用于治疗下丘脑性肥胖(hypothalamic obesity)。Imcivree是一种黑皮质素-4受体(MC4R)激动剂,这是一种首创(first-in-class)的精准药物,旨在直接解决MC4R通路受损所致肥胖症的根本原因。
下丘脑性肥胖是一种罕见的后天性极端肥胖症,发生在大脑下丘脑区域受损后,包括MC4R通路,该通路负责控制饥饿和体重调节等生理功能。该病最常见于颅咽管瘤、星形细胞瘤或其他罕见脑肿瘤的生长或手术切除。肿瘤切除后的前6至12个月,患者体重快速增加,能量消耗减少,饥饿感增加,最终发展为严重肥胖。
(信息来源:生物谷)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相关贫血新药!红细胞成熟剂Reblozyl一线治疗3期临床获得成功!
百时美施贵宝(BMS)近日宣布,评估Reblozyl(luspatercept)一线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相关贫血的3期COMMANDS研究(NCT03682536)达到了主要终点。该研究达到了主要终点:独立审查委员会开展的一项预先指定的中期分析显示,在一线治疗需要输注红细胞的极低危、低危、中危MDS成人患者方面,与阿法依泊汀治疗组相比,Reblozyl治疗组患者RBC-TI和Hb的增加在统计学上具有高度显著性和临床意义。该试验中的安全性结果与之前在MEDALIST研究(NCT02631070)中证明的Reblozyl安全性特征一致,未报告新的安全性信号。值得一提的是,Reblozyl是在一线治疗极低危/低危/中危MDS患者中达到主要和关键次要终点的第一种红细胞成熟剂(EMA)。
(信息来源:生物谷)
 
 


运作管理
 
摆脱红海厮杀,原料药企业转身CDMO
原料药(API),通常指化学原料药,是化学药物制剂中的有效成分。中国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药生产和出口国,随着政策端对原料药企业的环保和产品质量要求的提高,低端产能持续出清,原料药行业集中度提升,优质原料药企业竞争趋于激烈。
在此背景下,原料药企业纷纷踏上转型升级之路。在九洲药业、普洛药业等转型CDMO(合同研发生产组织)先行者的影响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原料药企业转型CDMO,市场格局变得更加多元。
升级转型正当时
近年来,受政策端和需求端的多重因素影响,国内原料药企业的业务模式发生了明显而深刻的变化。
从政策端看,在绿色发展和产品质量要求提升的背景下,原料药企业面临更加严格的环保要求和生产标准,这大幅提高了原料药行业的准入门槛。同时,由于原料药质量将直接影响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结果,制剂企业更加注重原料药供应方的质量把控,制剂企业与关联审批的原料药提供方合作逐渐趋于稳定。低端原料药企业的客户订单持续流失,低端产能逐渐出清。原料药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优质原料药企业产品重叠度上升,竞争趋于激烈。
从需求端看,产能转移、跨国企业产品本土化、集中带量采购常态化和创新药市场蓬勃发展等机遇,为原料药企业提供了不同的发展思路(详见图1):一是继续专注原料药领域,扩充产品管线,增加产能,降本增效;二是切入下游制剂市场,利用成本优势和带量集采机会,入局集采市场;三是凭借自身在生产端的规模化生产经验和成本控制能力,提升研发端能力,发展CDMO业务。
不同的业务发展路径对原料药企业的要求和回报不尽相同。在带量集采常态化的大背景下,以华海药业、天宇制药为代表的一众特色原料药企业,凭借原先在各自深耕领域的布局和成本效率优势,拓展制剂一体化能力,在药品价格上相比传统药企更有竞争力。
对原料药企业而言,转型CDMO业务在利润率、成长空间、资本市场估值等方面均有明显吸引力,在释放产能的同时可以链接创新药市场,扩大企业的成长空间。因此,在九洲药业、普洛药业等先行者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原料药企业也开始尝试发展CDMO业务。
转型的核心原因
原料药企业纷纷尝试发展CDMO业务,背后的关键因素是CDMO产业表现出的良好增长前景。
从国内市场来看,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新政频出,本土创新药从研发走向商业化的进程逐渐加速。其中,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正式确立,进一步规范了药品委托生产,为本土CDMO企业承接国内订单注入了一针“强心剂”。同时,随着国内创新药市场的挑战不断升级,新分子实体的申报数量越来越多且结构越来越复杂,研发难度提高,传统的垂直一体化研发结构受到冲击,“研—产—销”一体化模式逐渐弱化,行业专业化分工程度提升。越来越多的药企通过与CDMO合作,降低研发的固定成本,分散研发风险。
从国际市场来看,受到研发、环保、人力等成本上升压力的影响,CDMO产业由欧美成熟市场逐渐向亚洲新兴市场转移。由于拥有数量可观的人才以及潜力巨大的医药市场,中国占据了产业承接的“C位”,充分匹配CDMO产业的核心供需要素。艾昆纬预测,未来五年,中国CDMO产业市场将以约20%的复合年增长率高速增长,为全球增速的2倍。
规模和技术是转型成功关键
根据技术复杂度和服务范围,国内的CDMO企业可分为四类,即原料药企业转型CDMO、CRDMO(合同研究、开发与生产组织)、CMO(合同生产组织)以及细分领域新兴CRO(合同研发组织)/CDMO。其中,规模效应、技术能力是核心。
纵观四类CDMO企业,可总结出四个关键的成功要素,即客户资源、产能规模、技术能力、项目管理。
第一,从客户层面来看,CDMO龙头企业的先发优势尤为显著。行业先行者通过长期的市场培育,和客户形成了持续稳定的合作关系,也将对后进入者形成挑战和壁垒。然而,在创新药研发日新月异的今天,药企对CDMO的要求也在更新,作为后进入者,原料药企业在发展CDMO业务时应紧跟市场和客户需求,以获得一定规模的客户群。
第二,从产能层面来看,CDMO企业的产能直接决定了企业收入规模。生产端具有先天优势的原料药企业在产能层面具有先天优势。同时,原料药企业在发展CDMO业务时也应注意思维的转变,对产能的评估除规模、效率等指标外,还需要注意产能的灵活性,并积极适应新的项目管理模式。
第三,从技术层面来看,持续的研发投入是CDMO企业构筑技术壁垒的核心。目前,国内龙头CDMO企业研发人员数量较多,如合全药业、凯莱英的研发人员占比均已超过40%,博腾股份、九洲药业则在20%左右。除高层次研发人员之外,成熟的技术平台尤为重要,原料药企业可通过深度绑定大客户、外延并购、内部成立事业部等形式,在原有技术平台的基础上持续提升先进技术应用及研发能力,拓展CDMO业务机会。
第四,从项目管理层面来看,CDMO企业从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和商业化生产三个阶段与药企深度对接,对项目的灵活性和交付时间要求高,这对于项目管理提出了严格要求。CDMO业务需要围绕客户需求来打造关键流程中的组织资源,根据项目生命周期各个阶段的具体需要,适时地配备来自不同职能部门的成员共同工作。相较传统原料药客户,各类CDMO业务的客户对项目进度、排期以及标准化系统管理都有更高的要求。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在转型CDMO之路上,原料药企业为了实现转型CDMO过程中的客户拓展和技术转移,需要对组织架构和管理模式进行重新设计和优化,并提升人员核心能力。此外,原料药企业应扬长补短,结合自身的经营模式和产品结构,提升研发水平,深度绑定核心客户,充分发挥产能规模效应,积极追赶CDMO龙头企业。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原料药企业转身CDMO典型案例
案例1
九洲药业:自建+并购催生快速成长
九洲药业以特色原料药及中间体生产业务起家,与诺华、吉利德、罗氏等跨国药企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是全球卡马西平、奥卡西平、酮洛芬和格列齐特原研产品原料药的主要生产商。
2008年,九洲药业开始涉足CDMO业务。近年来,该企业一方面内部成立浙江瑞博子公司,并推动瑞博台州研发中心、瑞博杭州研发基地的自建;另一方面在2019年和2021年分别收购诺华苏州原料药工厂和梯瓦(Teva)杭州工厂,扩充CDMO的产能,获得高水平生产设备,提高生产能力和质量标准。交易同时延续了九洲与诺华、梯瓦的深度合作,锁定了未来订单,并在国际上建立了品牌效应,有利于后续大订单的流入。为建立全球化商务能力,九洲药业还收购了美国的PharmAgra,作为瑞博美国总部,辐射欧美市场,并在美国和丹麦建立当地办公室,加强全球商务拓展,吸引海外中小企业客户订单。
通过内部自建和外部并购,目前九洲药业已拥有台州、常熟两大核心生产基地和台州、杭州、美国三大研发中心,与诺华合作的酶催化、连续流化学、金属催化剂筛选等CDMO技术平台,进一步强化了公司的技术能力,在巩固生产端优势的同时不断强化研发端能力,建设端到端一体化的CDMO平台。目前,九洲药业已成功转型成为CDMO领先企业。
案例2
美诺华:深度绑定资源整合
美诺华在上市前与仿制药企业KRKA深度绑定,合作超过10年,合作方式从供销模式逐渐发展为战略联盟,实现共同研发、联合申报、共同抢仿等多样化合作形式。2017年,双方成立合资公司科尔康美诺华,展开更深度的合作,整合优化产业资源。通过与KRKA的深度合作,美诺华拥有了优质的原料药生产基地和为欧美企业提供符合GMP标准产能的经验,得到了欧美客户的认可。
2017年美诺华上市之后,在布局原料药CDMO业务的同时,开始加速打造CDMO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2021年4月,默沙东与美诺华签订了长达10年期的CDMO战略合作协议,研发第一期9个项目均已开展不同阶段的工作,技术转移逐步完成,即将实现商业化。与默沙东的长期合作,将进一步提升美诺华的研发技术能力、项目管理能力和国际竞争力,加快CDMO转型进程。
案例3
海普瑞:深耕肝素领域收购实现转型
海普瑞以肝素原料药业务起家,分别于2014年和2018年收购美国肝素原料药企业SPL和肝素制剂企业多普乐,完成了肝素“原料药+制剂”的产业链布局。
在打造肝素产业链的同时,海普瑞积极转型创新,致力于产业链的纵横延伸。2015年,海普瑞收购美国CDMO公司赛湾生物的全部股权,以跨国并购的方式正式进入CDMO领域。基于明确的战略定位和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海普瑞将赛湾生物和SPL两个平台相结合,共同经营CDMO业务,在支持公司内部创新药管线开发的同时,为外部企业提供生物大分子CDMO服务。通过提高赛湾生物的pDNA开发能力,并进一步加强SPL的开发和服务能力,海普瑞在全球生物制剂CDMO行业脱颖而出,目前已拥有包括诺华、礼来、百时美施贵宝等大客户。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市场分析
 
【复杂制剂技术与市场】滴丸研发以中药为主 微丸剂型或将消失
泡腾片/泡腾颗粒
泡腾类口服制剂未列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口服常释剂型范围,目前已上市产品共134个(按批准文号计,包含枸橼酸铁铵泡腾散剂,不包含阴道用泡腾类产品)。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是泡腾片类药品在医院市场的代表,销量遥遥领先于其他产品。
在药品零售市场OTC类泡腾片中,维生素C泡腾片销量长期领先。特别是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感冒类药物购买受到限制,而维生素C泡腾片具有预防疾病、增强免疫力的作用,短期销量暴增。2021年维生素C泡腾片市场销量回归正常增长,其中拜耳的力度伸占据一半以上的市场份额。
口服泡腾产品市场表现良好,在研发上偏向于OTC类产品。2015年以来,有临床试验和上市申报进展的新产品主要有澳美制药厂的葡萄糖电解质泡腾片、成都恩威的西地磷酸苯丙哌林泡腾片、四川恩威的愈美泡腾片等。
软胶囊与胶丸
目前,我国共批准软胶囊制剂产品745个(按批准文号计),胶丸制剂产品191个(按批准文号计)。其中,中药类产品占三成以上,维生素类、亚油酸类以及月见草软胶囊是该剂型的主力产品。在医院市场第一梯队产品中,石药集团的丁苯酞软胶囊一度在软胶囊领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但近期销售额出现明显下滑;环孢素软胶囊和骨化三醇软胶囊销售额呈稳步增长态势。在医院市场第二梯队产品中,氯法齐明软胶囊等软胶囊新产品能够迅速扩大市场,临床上对此类剂型接受程度较高;胶丸制剂总体表现一般,仅部分产品有一定销量,与软胶囊相比,所占份额明显较低(详见图1、图2)。而在2015年以来的OTC零售市场,维生素E、骨化三醇软胶囊及胶丸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软胶囊是诸多创新药的首选开发剂型,对于难溶有异味的药物来说,更是很好的口服解决方案。2015年后仍有临床试验和上市申报进展的软胶囊制剂中,拜耳申报的依林奈坦软胶囊作用靶点是TACR1和TACR3,目前在我国开展用于绝经相关血管舒缩症状的Ⅰ期临床试验;羧胺三唑软胶囊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基础医学研究所自2003年开始开发的新药,后被转让给广东银珠,目前正在开展的临床试验针对的适应症为非小细胞肺癌;阿可拉定软胶囊(最终获批的通用名称是淫羊藿素软胶囊)为2022年初获批上市的中药产品,适应症是肝癌;明慧医药开发的MH048软胶囊是作用于BTK靶点的创新药,目前正处于针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恶性肿瘤治疗的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常州寅盛的安非合韦软胶囊用于慢性丙型肝炎的Ⅰ期临床试验,尚未招募受试者;成都海创的HC-1119软胶囊用于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研究,目前已完成Ⅲ期临床试验招募。
滴丸
目前我国获批上市的滴丸类产品共197个,其中大多数为中药产品,化药不到两成。在市场表现上,销售额整体增势较为疲软,复方丹参滴丸长期占据较大市场份额。
滴丸的研发同样以中药产品为主,国内一些龙头企业也在使用该剂型开发创新型中药产品。其中,天士力对其拳头产品T89进行了突破原有适应症的开发,提交了该药用于预防及治疗急性高原反应的临床试验申请;扬子江药业提交的散风通窍滴丸用于急性鼻炎的临床试验申请已获批;江苏康缘的银杏内酯滴丸自2005年就开始申报临床试验,早期申报的适应症为敛肺、平喘、活血化瘀、止痛,用于肺虚咳喘、冠心病、心绞痛、高脂血症,治疗(脑血栓形成、脑栓塞)中风中经络的痰瘀阻络症,针对这些适应症的临床试验已进展到Ⅱ期,2020年江苏康缘重新申报了该药用于中风病治疗的临床试验。
微丸
早期获批的药品,产品名称中可以看到“微丸”的痕迹,但后期微丸逐渐不再被当作一种单独的剂型,因此再注册中很多产品的名称中不再有“微丸”二字。目前能够看到的五酯微丸、清胃止痛微丸等微丸制剂均为2005年以前获批且未经再注册的产品,预计未来该剂型或将消失。
从2005年以后的申报情况来看,虽然海南美大制药的泮托拉唑钠肠溶微丸胶囊等多种质子泵抑制剂依然采用了微丸技术进行开发,但依照目前的趋势,产品最终获批时,名称中将难以保留“微丸”字样。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组织分类肿瘤治疗领域新药研发竞争激烈
根据美国Clinicaltrial数据库数据,9月份全球新增由企业资本主导的临床试验总数为878项,较8月份上升16.60%。单月新增临床试验数量显著高于2021年同期水平,较2021年同期增加11.42%。
9月份,申报临床试验数量最多的企业是阿斯利康,申报数量为24项;排在第二名的是辉瑞,新开临床试验数量为22项;百时美施贵宝跃升至第三名,新开临床试验数量为21项。在新开临床试验数量排名Top10企业中,月增幅较大的是勃林格殷格翰、百时美施贵宝和阿斯利康,均超过100%;新开临床试验数量有所减少的企业仅有辉瑞一家,下降幅度为4.35%。
对比阿斯利康、辉瑞、百时美施贵宝在新开临床试验适应症和药物类型的分布发现,这3家企业在组织分类肿瘤治疗领域竞争最为激烈,呼吸道疾病治疗领域次之。
具体来看,在组织分类肿瘤治疗领域,9月份阿斯利康新开5项临床试验。其中,阿卡替尼针对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适应症的研究已进展至Ⅲ期临床试验;进度相对靠后的临床试验有阿卡替尼针对弥散性大B细胞淋巴瘤适应症的Ⅰ/Ⅱ期临床试验,以及Evusheld(Tixagevimab与Cilgavimab的组合药物)针对慢性淋巴白血病的Ⅱ期临床试验。
辉瑞在组织分类肿瘤治疗领域新开4项临床试验。其中,进入Ⅲ期临床试验的产品为JAK抑制剂托法替尼,适应症为胶质母细胞瘤;进入Ⅱ期临床试验的为阿西替尼针对晚期肾透明细胞癌的临床试验和Bcl-2抑制剂Venetocl ax针对华氏巨球蛋白血症的临床试验。
百时美施贵宝新开10项组织分类肿瘤治疗相关临床试验。其中,有两项进入Ⅲ期临床试验阶段,均为蛋白降解剂CC-92480针对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
从适应症来看,组织分类肿瘤仍为全球新开临床试验中最主要的热门研发领域,新开临床试验数量为113项,较8月份增加13.00%。相较于8月份,9月份主要热门适应症新开临床试验数量大多呈上升趋势。其中,增幅最大的适应症是血管疾病,增幅为65.00%;其次是皮肤疾病,增幅为48.15%。而处于下降趋势的热门适应症为恶性上皮瘤,下降幅度为4.35%,但仍较去年同期水平上升13.79%。
9月份,全球新开热门药物类型临床试验数量也大多呈上升趋势,增幅较大的药物类型为免疫因子药物和疫苗,较8月份分别上升61.76%、56.25%。抗感染类药物和神经递质类药物的新增临床试验数量显著下降,较上月分别下降26.32%、10.34%。对比2021年同期水平,除抗感染药物外,热门药物类型新增临床试验数量普遍呈上升趋势,增幅最大的为抗炎药物。
对临床试验的申请国家及地区进行统计后发现,美国仍为9月份新开临床试验最多的国家,其次是中国。相较8月份,临床试验申报的热门地区新开临床试验数量总体仍呈下降趋势,下降较明显的是日本和澳大利亚;西班牙、法国和加拿大呈上升趋势,月增幅分别为45.45%、38.71%和48.15%。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全球冷链药品市场需求旺盛,国内航空温控物流产业加速崛起
“众所周知,生物制品在药品中的比例逐渐提高,促使供应链和全球运输对时间和温度更加敏感。事实上,温度保护是药品供应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药物质量和疗效,主要与冷藏和温度控制有关。”11月7日,在今年进博会上,CEVA Logistics大中华区业务发展副总裁吴军表示。
当前,全球航空温控物流市场需求旺盛,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产业链各方力求为用户提供更佳的服务体验。全球航空温控产业生态平台汇聚航司、物流服务商、设备和技术供应商等各资源方,将有利于各方打破行业边界、发挥生态协同优势,促进技术、产品和服务的高效融合发展。
在此背景下,聚合航空温控产业上下游生态力量,打造一个可进行资源共享、合作交流的开放式生态服务平台恰逢其时。在进博会现场,海尔生物旗下从事航空温控业务的控股子公司鸿鹄航空科技也联手CEVA Logistics、极兔国际、昂际航电等行业巨头签署战略合作,各方将通过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聚焦服务能力和技术保障两大方向,在全球航线网络、运营站点、技术研发、联合营销等层面开展合作,致力于打破行业边界、发挥生态协同优势,共建全球航空温控产业生态平台。
汇集全球优质生态资源
近年来,随着人们消费能力提升和健康意识增强,市场对医药用品、生物制剂、鲜活易腐货物等高价值温敏物资的需求快速增长。航空冷链物流作为时效性更高、安全性更佳的运输方式,由此进入快速上升通道。相比传统物流,温控物流产品服务对物流基础设施、物流环节管控、温控设备、应急保障能力等均提出更高标准。《“十四五”航空物流发展专项规划》提出,到2025年,中国民航将初步建成安全、智慧、高效、绿色的航空物流体系。
据中物联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全球冷链药品市场规模超过4000亿美元,预计2030年达到8000亿美元。2021年我国冷链药品市场规模约达到5789.72亿元,同比增长48.32%,占全球比重进一步提升,达到19%,市场增速领跑药品整体市场。专家预测,到2024年,前十大畅销药物中有五种将需要冷藏储存和处理。2018年至2024年间,全球生物制药冷链产品的销售额预计将增长50%,增长率约为非冷链产品的两倍。
CEVA Logistics是全球最大的供应链管理公司之一,为国内外大中型企业设计并实施业内领先的物流解决方案,在国际货运、地面运输、集成物流管理和高级信息技术领域具有强劲竞争力,拥有的全球网点已覆盖超过170个国家和1300多个站点。极兔国际作为国际物流综合服务商,其综合物流解决方案已覆盖亚洲、欧洲、非洲、美洲等全球86个国家及地区,支持空、海、陆等多种运输方式。两者在航空货运领域都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完善的网络渠道。
鸿鹄航空科技是海尔生物旗下控股子公司,拥有航空温控相关核心技术和产品。此次合作,鸿鹄航空科技将与CEVA Logistics以及极兔国际实现优势互补,满足用户多元需求,进而改变航空温控物流原有服务模式。
吴军表示,CEVA Logistics将通过把海尔的冷链集装箱与CEVA的全球空运服务相结合,将集装箱租赁、退货、运输和监控集中于同一平台。极兔国际中国区域总负责人周庆平则表示,极兔国际将利用全球物流网络优势,通过科技和数字化实现运输环节可控,共建全球航空温控产业生态平台。
推动航空温控本土化创新
专业的航空温控技术方案,是高质量航空温控物流服务的基础。昂际航电作为民用航电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集中于综合模块化航电系统的研发与设计,在航电领域有着多年技术积淀。在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研发方面,鸿鹄航空科技将与昂际航电通过技术和人才交流、经验共享等方式,力图推进航空温控高端装备的升级。
昂际航电销售总监周震宇表示,昂际航电将以自身在航空电子和航空运输领域雄厚的技术优势和市场优势,携手鸿鹄航空科技,共同加快航空温控集装箱的数字化、智慧化升级,推动全球航空温控产业的本土化创新。“当前,人们对于航空温控运输服务的时效性、安全性、可靠性等有了更高的要求。基于这一需求,我们将与鸿鹄航空科技合作,开发航空温控货物追踪产品,用户可以通过使用该产品实时掌握设备位置,防止丢失。同时可以根据实时位置分布,实现优化配置,提升航空温控集装箱的使用效率及管理效率。”
海尔生物航空温控产业总经理孟志刚表示,此次合作将从技术、产品、人才、市场多个维度,打造更具竞争力的航空温控服务能力,提供更多元化的航空温控解决方案。
据介绍,聚焦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鸿鹄航空科技通过自主创新,攻克制冷系统、温控系统技术等难题,研发出主动式航空温控集装箱,相较行业同类产品,在温度均匀性显著提升的同时,续航时间也延长了约50%。截至目前,鸿鹄航空科技已建成覆盖药企、航空公司、货代公司、机场、货站、MRO等全链条的航空温控运输服务生态和成熟的业务模式,成为亚太区域首家覆盖全球的远距离温控运输生态平台,并不断加速辐射全球的航线网、运营网、维修网建设布局。
目前,鸿鹄航空科技已布局完成覆盖中国北上广深港等重点城市和欧洲、北美、亚太等地区的运维网,并与南航物流、东航物流、俄罗斯空桥货运等多家航空公司签订合作协议,与上百家货代、药厂、化工企业等建立业务联系。并在前不久,先后开通了“北京-广州”、“上海-台北”和“中国上海-德国法兰克福”等航空温控航线。
关于鸿鹄航空科技未来研发布局,孟志刚表示,鸿鹄航空科技还将从三个方面加快布局拓展。首先,在产品研发上,将加速开发以主动温控技术为主的航空温控集装箱,以及循环类包装产品,并将物联网技术融入新一代产品研发中,打造一个全流程可视化的数据平台,方便用户全面了解货物情况。其次,在航线网建设上,鸿鹄航空科技将持续联合全球各大航司,建立覆盖全球主要机场的航线网路,让货物能够及时、准确地运抵指定地点。同时,在运营网建设上,携手全球生态方,建立覆盖全球主要区域的运营网络,为全球用户提供便捷的用箱、还箱服务。
(信息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行业数据
 
亳州市场11月9日快讯
僵蚕:僵蚕产新结束,产量下降,市场有商关注,货源走销顺畅,行情坚挺,现市场广西货110元/kg左右,四川货115-120元/kg,云南货115元/kg左右。
南沙参:市场南沙参有商咨询,外来货源略增多,货源小批量购销,行情回稳,目前市场南沙参带皮统货价格在60-65元/kg,去外皮货120-130元/kg不等。
南败酱:市场南败酱可供货源尚丰,近期需求用量一般,目前市场南败酱统货价在6-7元/kg,北败酱统货价在5-6元/kg不等。
墓头回:市场墓头回经营商不多,货源量不大,货源走动以实际需求为主,行情平稳,目前市场墓头回统货价在25-26元/kg。
木贼:市场木贼有商家零散咨询购货,货源小批量成交尚可,行情平稳,现市场木贼大统货价格在10-11元/kg,小统货价在5-6元/kg。
木香:市场木香有商咨询,最近外来购货的商家不多,货源正常需求消化为主,新货小批量上市,行情暂时平稳,目前市场木香统个售价13-14元/kg,切片统货售价在16-18元/kg。
木通:市场川木通货量充足,近日需求用量不大,货源小批量走动,行情平稳,目前市场川木通统片价在12-13元/kg。
木棉花:市场木棉花购销商少,货源零散走动,购销不快,行情平稳,现市场木棉花统货价在9-10元/kg。
奶母果:市场奶母货源零散走动,行情平稳,现市场奶母果统货售价16-17元/kg,选货要价在24-25元/kg。
桑螵蛸:市场桑螵蛸进入产新初期,行情平稳,走销不快,现熟大棉价格在810元/kg左右,生大绵530元/kg左右。
乌梢蛇:乌梢蛇行情平稳,受疫情影响,实际购销量不大,走销不快,目前市场乌梢蛇四川统货590元/kg左右,进口货220-230元/kg。
南山楂:市场南山楂最近需求不多,行情平稳,目前市场南山楂统货售价19-20元/kg,选货要价在23-25元/kg。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我们的客户——
提升竞争优势,共同创造持续长远的收益
 

 

 

 

(2022/11/11 9:37:13      阅读1674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