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4/27 6:12:17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周报>>协会周报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信息周报
 

 

 


产业大势
 
细胞免疫疗法百舸争流
细胞免疫疗法是采集人体自身免疫细胞(主要为T细胞),经过体外培养,使其数量成千倍增多,靶向性杀伤功能增强,然后再回输到人体来杀灭血液及组织中的病原体、癌细胞、突变的细胞,打破免疫耐受,激活和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此疗法的目标是激活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来治疗癌症,相较于传统的放化疗有巨大优势:它不直接损伤人体细胞反而增强免疫系统;可以治疗多种癌症,对很多病人都会有效;可以抑制癌细胞进化,复发率低。
免疫疗法是近几年癌症治疗领域的重大突破。到现在为止,细胞免疫治疗已经经过了几代的研究和发展。
第一代细胞免疫疗法是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疗法(LAK疗法);第二代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疗法(CIK疗法);第三代是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树突状细胞混合疗法(DC-CIK疗法),理论上第三代免疫疗法杀死癌细胞的能力应该更强,可惜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大规模临床试验证明DC-CIK有效;就目前的研发情况来看,当前最为活跃的是第四代细胞免疫疗法——CAR-T疗法。
CAR-T疗法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基因转导使患者体内的T细胞表达特异性识别肿瘤的嵌合抗原受体(CAR),将改造后的T细胞回输至患者体内,从而杀死肿瘤细胞。对于CAR-T,早在上世纪80年代,科学家就提出是否有可能通过转基因的方法使得体内的T细胞识别肿瘤细胞。作为人体内原生的细胞,癌细胞很容易逃过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杀伤,但是一旦具有了识别功能,T细胞就可以分清敌我,有效杀除癌细胞。
30年后,CAR-T终于在2011年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实验室获得了成功:3名白血病患者中有2名得到完全缓解。到2014年10月份,30名复发难治的白血病患者中有27名得到完全缓解,完全缓解率达到90%,这是肿瘤领域革命性的进展。之所以说是革命性进展,是因为复发难治白血病患者面对的情况是3个月的死亡率为50%,3年的死亡率基本为100%,所有的药物基本上都失败了,而CAR-T技术却使过去无药可救的患者90%得到缓解。但在实际应用上,哪怕是在美国,目前也仅完成了200例左右的治疗,要想成为一个成熟可应用的技术,这个样本量还远远不够。此外,目前CAR-T主要应用于血液肿瘤的治疗,对于乳腺癌、肺癌这样的实体瘤,仍在初期研究阶段。
据药融云数据库,目前全球在研的CAR-T疗法管线有近800个,其中已经上市7款,正在提交上市申请的1款是传奇生物的CAR-T疗法,处于Ⅲ期临床试验的有5个,处于Ⅱ期临床试验的有141个,也有研发失败的案例。
已经上市的CAR-T分别是诺华的Kymriah(tisagenlecleucel)、Gilead/Kite的Yescarta(axicabtagene ciloleucel)、吉利德的Tecartus(brexucabtagene autoleucel)、BMS的Breyanzi(lisocabtagene maraleucel)、BMS和蓝鸟生物的abecma(idecabtagene vicleucel)、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药明巨诺的瑞基仑赛注射液。除了BMS和蓝鸟生物的Abecma为APRIL靶点,其余都是CD19靶点。从适应症来看,主要集中在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B淋巴细胞瘤、非霍奇金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等血液肿瘤。
国内的传奇生物、科济药业、博生吉、吉凯基因、茂行生物、驯鹿医疗、华夏英泰、百暨基因、优瑞科(北京)生物等公司CAR-T在研管线超过10个。有超过70家公司布局CAR-T领域,国内已经获批的是复星凯特和药明巨诺的两个产品,传奇生物的CAR-T产品西达基奥仑赛已向美国FDA提交上市申请,科济药业的Claudin18.2 CAR-T也走在了全球前列,我国在CAR-T这一赛道,已逐步处于领先地位。
同为第四代细胞免疫疗法的TCR-T技术可以追溯到2002年。当时Rosenberg团队发现,从黑色素瘤中分离出的肿瘤浸润淋巴细胞(TIL)经体外扩增回输后,可以特异性杀伤肿瘤细胞。第四代TCR-T是靶向肿瘤新抗原的高特异性细胞疗法,肿瘤应答和安全性都大幅提高。全球已经出现多款在研TCR-T疗法,其中Immunocore公司的tebentafusp(IMCgp100)进展最快,目前其治疗HLA-A*02:01阳性转移性葡萄膜黑色素瘤(mUM)成人患者的适应症申请正在欧美进行审查。多家大型跨国药企纷纷与TCR-T疗法领军企业达成合作与授权交易,我国药企也在积极布局TCR-T疗法。
2017年12月,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试行)》,对细胞治疗产品按照药品管理相关法规进行研发时的技术要求进行了总体阐述。此后,国家也一直在完善免疫细胞治疗方面的政策。2021年2月,CDE发布《免疫细胞治疗产品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试行)》,为该类产品开展临床试验的总体规划、试验方案设计、试验实施和数据分析等方面提供了必要的技术指导。相信未来我国细胞免疫治疗领域将会迎来蓬勃发展。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行业动态
 
中国医药原料(欧洲)数字展览会线上开幕
12月1日,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主办的“中国医药原料(欧洲)数字展览会”在线上平台正式拉开帷幕。利用数字展览平台举办线上展览,助力中欧企业共享贸易融通和市场开放的红利,推动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贡献。
本届展会遴选了20余家国内优质品牌企业注册参展,及30余家意大利专业采购商云聚线上。展会选择与当地发展政策契合、产品和技术较为先进的中国优质企业参展,展出适应当地现阶段需求的技术、设备、产品以及服务,展品涵盖大宗医药原料、动植物提取物、药用辅助、精细化工、中间体、化妆品原料、合同定制、制剂、生物医药、胶囊、包装材料和制药机械设备等,有效提升当地企业与中国企业合作发展的意愿。
本届展会设立“今日中国”、“中国防疫成果”、“中国品牌”、“企业服务”板块,优选医药原料类企业,设立医药原料展示区,推动“中国品牌”走出去,深度融入全球产业链、价值链、物流链,帮助企业进一步打开欧洲市场,提升中欧贸易质量和水平,实现“共赢”。
中欧医药原料领域企业利用本届数字展平台及配套对接会等活动,足不出户,实时沟通,既节省差旅经费,又可获得良好的贸易洽谈、结识客户的机会。展会同期提供的国别营商环境指南、市场分析、行业新闻、知识产权和贸易纠纷的投诉及处理办法等资讯,帮助参展参会企业进一步解欧洲重点国家的市场规模、整体产业结构、投资政策导向、产业园区情况,为企业下一步开发与拓宽市场,提供更多决策依据和借鉴。本次数字展为期3天,于12月3日闭幕。
(信息来源:中国日报中文网)
 
2021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广州举办:“聚焦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
11月30日,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主办,广东省教育厅、广东药科大学承办的2021海上丝绸之路国际产学研用合作会议在广州举办。来自中国、白俄罗斯、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的海内外专家,以“线上+线下”的方式共同参加了此次会议。本次会议的主题是“聚焦传统医药产业发展,加强国际产学研用合作”。
广东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刘晟指出,本次会议围绕中医药、传统药物质量评价方法与关键技术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未来发展趋势等专题进行学术研讨,旨在深化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为促进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在会上,中国工程院刘昌孝院士、新加坡国立大学朱章汉教授、泰国孔敬大学他那蓬·塔那通教授、马来西亚森林研究所菲达斯·加玛鲁加曼博士等中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等15名专家发表主旨报告。
中国工程院刘昌孝院士做了题为“中药质量标志物-中药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的报告。他表示,2020年新冠疫情以来,中医药的贡献和特点已经得到世界学者的认同。在世界医学史上,中医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在世界医学领域,中医也是唯一能与西医并存的医学,在解决西医难题中,中医具有不可替代性。他指出,中医药体系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的实践,是区别于西方化学、生物两大药物体系之外的。现在是唤醒沉睡的中药经典名方的时候。药品能不能做好,既要看医药科学工作者和医药院校,也要看企业,因为在创新研发过程中企业是主体,只有科技创新,技术创新,才能够做出有疗效的产品。
广西中医药大学邓家刚教授的报告题目是“中国-东盟民族药研究与产品开发”,他指出,相似的生态环境给东盟和中国之间的交流带来了很多的便利,也使中国跟东盟国家在药材交往方面变得频繁。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就传统的民族医药问题,建设了一系列的国际交流平台,包括中泰等12个国家和地区,充分体现了新的丝绸之路上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以及与东盟的传统医药的融合与共同发展,同时对我国国际交流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南方医科大学刘叔文教授带来了“新冠疫情背景下抗病毒药物研发的机遇与挑战”的报告。“在新冠开始的时候,一些老药也用在对抗新冠之上,但是疗效不佳。面对新冠疫情,我们急需研发一些特异性的抗病毒的药物。”刘叔文教授针对病毒进入细胞的环节,研究了一系列多肽的药物,这样可以抑制新冠病毒进入到细胞里,从而达到抗病毒的效果。
“学术研究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提高本国公民的健康水平,也要惠及其他国家人民。”白俄罗斯国家科学院生理研究所副所长弗拉基米尔·阿达莫维奇说,“丝绸之路”产学研用各组织间的合作将进一步带动未来国家间经济的发展。“随着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目前最重要的课题将集中在防止传染病感染上。”他表示,只有联合所有能够联合的力量才能共同预防和治疗这些传染性疾病,并最终学会如何对待这种流行病的爆发,减少重症和死亡病例,同时保障人民不会因为重病而丧失劳动能力。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认为,本次会议的举办将有利于推进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高校、企业、科研机构在前沿科技领域展开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共同探索形成中外良性互动、合作共赢的国际合作交流新格局。
(信息来源:羊城晚报)
 
胰岛素全国集采中选结果公布:平均降价48.75%,最高降幅73.76%
11月30日,上海阳光医药采购网公布了第六批全国药品集中采购(胰岛素专项)中选结果。本次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75%;价格降幅最高的产品为礼来制药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下降73.76%。
本次集采分为餐时人胰岛素、基础人胰岛素、预混人胰岛素、餐时胰岛素类似物、基础胰岛素类似物、预混胰岛素类似物6个采购组11个报价单元,并设置了最高有效申报价。中选产品共42个,涉及礼来制药、诺和诺德、赛诺菲、通化东宝、甘李药业等11家企业。对比最高有效申报价,本次集采中选产品平均降价48.75%。价格降幅最高的礼来制药的精蛋白锌重组赖脯胰岛素混合注射液(25R),中选价格为18.89元/支,较最高有效申报价72元/支下降73.76%。
从企业中选产品数量看,诺和诺德的产品最多,为7个;甘李药业和珠海联邦均为6个,通化东宝和礼来制药各有5个。其中,诺和诺德的7个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40.66%;甘李药业的6个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65.34%,其精蛋白人胰岛素混合注射液(30R)、门冬胰岛素注射液、甘精胰岛素注射液分别是所在采购组的最低价;珠海联邦的6个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43.95%;通化东宝的5个中选产品价格平均降幅41%。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竞争监测
资本竞合
 
圆因生物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
11月29日,圆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THERORNA,下称圆因生物)宣布完成超亿元Pre-A轮融资,由泉创资本领投,千骥资本跟投。圆因生物由北京大学魏文胜教授于2021年4月创立,公司专注于利用环状RNA技术开发疫苗及新型疗法,致力于解决临床上未被满足的疾病需求。目前,该公司已建立丰富的预防性及治疗性新药产品管线,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新药管线的临床前和临床研究。
(信息来源:医药观澜)
 
AI药物开发平台大湾生物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
大湾生物有限公司近日宣布完成近千万美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高瓴创投领投。此次融资将加快大湾生物全球创新的三大人工智能平台,分别是智能化细胞株开发平台Klone4.0、智能化细胞株稳定性预测平台AlfaStaX与智能化培养基开发平台AlfaMedX的商业化进程。
智能细胞株开发平台Klone4.0是生物制药CMC开发的关键步骤,可实现4小时内高产率单克隆的精准筛选。细胞株稳定性预测平台AlfaStaX借助人工智能算法优势,实现15天预测90天的细胞株稳定性,在2周内完成对所有候选细胞株的传代稳定性预测,提高研发效率,降低研发风险。智能化培养基开发平台AlfaMedX利用大数据挖掘、机器深度学习、迁移学习等AI算法构建培养基配方模型,取代传统的DOE和代谢分析,在短期内为客户细胞开发定制化培养基配方,显著缩短开发时间并降低成本。各平台自上线以来,已陆续与国内外知名制药企业和领先的CDMO平台签约,并获得好评。
(信息来源:高瓴创投)
 
市场风云
 
康美药业破产重整计划被批准
11月26日,广东省揭阳市中级人民法院裁定:批准康美药业破产重整计划,终止重整程序。至此,康美药业重整计划将正式进入执行阶段。
今年6月4日,揭阳中院裁定受理康美药业破产重整案后,第一次债权人会议和第二次债权人会议听取了管理人关于公司财产状况、债权申报审查及破产重整计划(草案)说明。经投票表决,出资人权益调整方案和重整计划(草案)获多数通过。
法院审查认为,重整计划(草案)相关内容符合法律规定,表决符合法定程序,通过的债权人人数比例和债权金额比例均符合法定条件,应予批准。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
 
 
 


新药上市
国药上市
 
三款中药创新药——玄七健骨片、芪蛭益肾胶囊和坤心宁颗粒获批上市
11月26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消息称,已批准玄七健骨片、芪蛭益肾胶囊和坤心宁颗粒3款中药创新药的上市注册申请。今年以来,国家药监局在紧急批准清肺排毒颗粒、化湿败毒颗粒、宣肺败毒颗粒的基础上,又批准了6款中药新药上市,成为近5年来批准中药新药上市最多的一年,中药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初显成效。
新近获批上市的3款中药创新药均是基于中医临床经验方研制,通过开展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多中心临床试验,获得安全性、有效性证据,上市后将为临床相关疾病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
其中,玄七健骨片上市许可持有人为湖南方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其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可用于轻中度膝骨关节炎中医辨证属筋脉瘀滞证的治疗。芪蛭益肾胶囊上市许可持有人为山东凤凰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其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可用于早期糖尿病肾病气阴两虚证的治疗。坤心宁颗粒上市许可持有人为天士力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其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显示,该药可用于女性更年期综合征中医辨证属肾阴阳两虚证的治疗。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两款新药——奥雷巴替尼片、恩沃利单抗注射液附条件获批上市
11月25日,国家药监局网站发布消息称,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广州顺健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申报的1类创新药奥雷巴替尼片、四川思路康瑞药业有限公司申报的恩沃利单抗注射液上市。
奥雷巴替尼片是我国自主研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药,用于治疗任何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耐药,并采用经充分验证的检测方法诊断为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或加速期的成年患者。该品种是国内首个获批伴有T315I突变的慢性髓细胞白血病适应症的药品,为因T315I突变导致耐药的患者提供了有效的治疗手段。
恩沃利单抗注射液为我国自主研发的创新PD-L1抗体药物,适用于不可切除或转移性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或错配修复基因缺陷型的成人晚期实体瘤患者的治疗,包括既往经过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的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以及既往治疗后出现疾病进展且无满意替代治疗方案的其他晚期实体瘤患者。恩沃利单抗注射液为重组人源化PD-L1单域抗体Fc融合蛋白注射液,可结合人PD-L1蛋白,并阻断其与受体PD-1的相互作用,解除肿瘤通过PD-1/PD-L1途径对T细胞的抑制作用,调动免疫系统的抗肿瘤活性杀伤肿瘤。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东曜药业贝伐珠单抗获批上市
12月1日,东曜药业宣布,其自主研发的贝伐珠单抗注射液TAB008(商品名:朴欣汀,拟用英文Pusintin)获得国家药监局(NMPA)上市批准,用于治疗晚期、转移性或者复发性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和转移性结直肠癌。这是是东曜药业首个获批上市的抗体药。
贝伐珠单抗是一款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抗VEGF mAb),可以特异性地与VEGF结合,阻断VEGF与其受体结合,从而减少新生血管生成,诱导现有血管的退化,抑制肿瘤生长。朴欣汀是安维汀(Avastin)的生物类似药,与原研药的PK特征相似,临床等效,安全性和免疫原性高度相似。
安维汀2004年2月首次获FDA批准上市,随后陆续在欧盟、日本、中国等国家上市。目前,安维汀在全球已经获批8个适应症,在我国获批6个适应症,分别是: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非小细胞肺癌(NSCLC)、胶质母细胞瘤(GBM)、肝细胞癌(HCC)、卵巢癌(OC)、宫颈癌(CC)。根据《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朴欣汀将可外推申请原研药在中国获批的全部适应症
目前,除原研外,国内已有7款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获批上市,分别是齐鲁制药、信达生物、恒瑞医药、博安生物、百奥泰、贝达生物和东曜药业。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全球上市
 
西罗莫司白蛋白结合型纳米颗粒获FDA批准
11月22日,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批准Fyarro(西罗莫司白蛋白结合型纳米颗粒)用于静脉输注治疗局部晚期不可切除或转移性恶性血管周围上皮样细胞瘤(PEComa)的成人患者。
Fyarro是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成人晚期恶性PEComa的药物。西罗莫司(Sirolimus)是一种常用的特异性mTOR抑制剂,Fyarro是一款将西罗莫司与白蛋白结合制成的纳米颗粒。与目前的mTOR抑制剂相比,它具有更优越的药代动力学特性、更广的治疗窗口等多重优点。据了解,Fyarro通过FDA优先审查程序获得批准。
PEComa是一种由mTOR激活驱动的超罕见软组织肉瘤亚型,它们通常发生在患有结节性硬化症的患者身上,主要形成于胃、肠、肺、女性生殖器官和泌尿生殖器官的软组织上,大多数为良性。
Fyarro的批准是基于一项多中心单臂临床试验的结果。该试验评估了Fyarro对31例局部晚期不能切除或转移性恶性PEComa患者的疗效。以21天为一周期,患者在每周期的第1天和第8天接受Fyarro治疗,治疗剂量为100mg/m2,直到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接受的毒性。该试验的主要疗效观察指标为总缓解率(ORR)和缓解持续时间(DOR)。试验结果显示,Fyarro的ORR为39%,其中有2例患者在长期随访后达到完全缓解。试验的中位DOR尚未达到。在病情获得缓解的患者中,67%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超过12个月,58%的患者缓解持续时间超过24个月。
使用Fyarro最常见(≥30%)的不良反应是口腔炎、疲劳、皮疹、感染、恶心、水肿、腹泻、肌肉骨骼疼痛、体重减轻、食欲减退、咳嗽、呕吐和味觉障碍。最常见的实验室异常为淋巴细胞减少、葡萄糖升高、钾降低、磷酸盐降低、血红蛋白降低和脂肪酶升高。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科技研发
 
蓝鸟生物基因疗法beti-cel获FDA优先审查
日前,美国FDA接受了蓝鸟生物的基因疗法beti-cel(betibeglogene autotemcel)的优先审查。
美国FDA做出接受该疗法的优先审查裁决基于该疗法的两项3期研究的数据,即Northstar-2和Northstar-3,以及一项长期随访研究LTF-303。这些研究总共对63名儿童、青少年和成人患者进行了长达7年以上的跟踪。一次性基因疗法beti-cel适用于需要常规红细胞(RBC)输血的所有基因型的成人、青少年和儿童β-地中海贫血患者。如果获得批准,这种疗法将成为美国第一个一次性治疗解决β-地中海贫血患者疾病潜在遗传原因的基因疗法。
β-地中海贫血是一种严重的遗传病,患者基因突变会导致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显着降低,从而导致严重的贫血和终生依赖输血。虽然输血可以暂时缓解贫血的症状,包括疲劳、虚弱和呼吸急促,但它们并不能解决疾病根本的遗传原因,并且可能会产生严重的副作用。基因疗法beti-cel将β-珠蛋白基因的修饰形式的功能性拷贝,添加到患者自身的造血干细胞(HSCs)中。一旦患者拥有了β-珠蛋白基因,他们就有可能产生HbAT87Q,这是一种基因治疗衍生的成人血红蛋白(Hb),可能会消除或显著减少输血需求。
蓝鸟生物首席监管官Anne Virginie Eggimann表示,长期以来,依赖定期输血的β-地中海贫血患者不得不忍受与疾病相关的巨大负担。基因疗法beti-cel的独特作用是帮助患者产生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的成人血红蛋白,这可以消除他们对慢性输血和螯合的需要,这些方法只能暂时缓解贫血症状,还可能造成患者严重的健康风险和生活质量降低。
在唯一公布了定价细节的国家德国,当地监管当局提出向每位患者支付79万美元,如果治疗仍然有效,五年后将增加到95万美元。然而,蓝鸟生物坚持要求每位患者支付180万美元,但可以在五年内支付完毕,具体取决于患者对治疗的反应。目前来看,即使该药物未来在美国获批上市,治疗费用的支付也是蓝鸟生物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
 
驯鹿医疗CT120全人源双靶点产品获美国FDA孤儿药认定
11月26日,驯鹿医疗宣布美国FDA孤儿药开发办公室已正式书面回函,授予公司自主研发的全人源抗CD19和CD22双靶点嵌合抗原受体自体T细胞注射液(CT120)孤儿药资格认定(Orphan Drug Designation, ODD),用于治疗急性白血病。
此次孤儿药认定是基于CT120优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在一项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中(登记号ChiCTR2000038641),4名B-ALL受试者在接受CT120治疗后,全部达到完全缓解,CRR为100%,未发生任何3级或3级以上的CRS不良反应,未观察到ICANS不良反应。因此,CT120有望成为针对复发/难治B-ALL的创新性治疗手段。
(信息来源:美通社)
 
 
 


市场分析
 
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国产化提速正当时
体外诊断试剂可以通过在人体之外对血液、尿液等样本进行检测,为疾病诊断、健康评估提供依据,其检测结果直接影响医疗决策。
体外诊断试剂产业链由上游原材料供应商、中游试剂生产商及下游试剂使用单位(如医院检验科、第三方实验室等)构成。其中,上游原材料产业主要为中游试剂生产企业提供基础原材料,如酶、辅酶、底物、抗原、抗体、磁珠、微球等,属于基础材料学科。目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市场以进口产品为主,国内体外诊断原材料行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潜力大,前景乐观。
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是用以制备体外诊断试剂产品的材料,主要包括抗原与抗体、酶与辅酶、探针、引物、微球等。其中,抗原与抗体、酶与辅酶是试剂中的关键活性物质,决定产品的核心性能。笔者据公开数据及调研问卷估算,2020年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市场规模约100亿元,较2019年增长超过30%。其中,抗原、抗体市场占比近50%,酶、辅酶、酶底物市场占比近30%,探针、引物市场占比在10%左右,磁珠、微球等其他原材料市场占比约为10%。
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是体外诊断试剂研发创新的基础,属于需要长期投入的基础学科。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行业起步较晚,目前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市场中,进口产品占据超过80%的份额。
当前,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产业主要面临四方面发展瓶颈。
首先,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产业存在短板,企业的创新研发能力、规模化生产能力、质量控制流程等有待提升,产品性能与进口品牌存在差距。
其次,由于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种类较多,涉及的专业领域较广,研究开发周期较长,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的规模普遍不大,市场影响力弱。
再次,体外诊断原材料企业与学术界协同不够,科技成果转化不畅。一方面,学术界缺少及时、准确的技术需求信息,确定基础研究方向较为困难;基础研究团队缺少产业化和工程化管理经验,对研发成果转化为大规模生产的工艺研究不足;研发成果转化缺少进行大规模产业化所必需的资源,硬软件条件达不到工业化要求,导致大量学术研究成果实现产业化转化较为困难,研究成果不能得到充分利用。另一方面,专业前瞻的技术信息来源及高端研发人才是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进行研发创新的关键所在,而两者往往集中在高校与研究机构,少有为企业所用;企业产品研发缺少高端研究设备。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研究需要的高端研究设备较多,涉及领域也很广,在不能预估收益的情况下,企业大规模投入购买此类设备存在困难,导致创新研发滞后。
最后,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产业地域分布分散,地方性政策支持较少。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集中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地区,其他地区都是零散分布。由于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总体市场规模小,地方支持政策很难向原材料行业倾斜。此外,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从创立到实现盈利周期长,对地方税收收入增长的贡献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地方政府对该产业重视程度不够。多种因素叠加,导致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产业在地方产业政策中受到的支持力度较小。
有利因素推动向好
近年来,随着我国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数量增加、产品品质提升,以及资本市场对原材料的关注度提升,产业发展逐步向好。
一方面,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对原材料产业的重视程度明显提升。由于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很多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出现缺货情况,促使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重视原材料供应保障问题,更多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对国内原材料企业作为备选供应商持开放态度,为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发展带来更多机会。同时,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面临集采成本压力,与原材料企业的合作意愿加强,甚至主动布局原材料产业,从而推动了原材料产业的快速发展。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产业的关注度有所提升。笔者根据公开数据统计,2020年,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融资额超过25亿元,涉及领域包括抗原、抗体、分子诊断、磁珠、微球等。金融资本对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的青睐,为行业提供了充足的资金支持,对于原材料创新研发、规模化生产及质量管理体系健全等,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相关政策的出台也为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产业发展带来利好。近年来,国家出台多项政策鼓励体外诊断试剂行业发展,原材料供应链安全等问题将随之得到有效解决,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行业迎来重大发展机遇。
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协同发力
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突破瓶颈、实现跨越式发展,需要多方共同努力。
一是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引领作用,促进产业协同发展。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行业涉及的领域与技术平台众多,单一公司实现产品线的全覆盖难度较大,应当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引领作用,将企业联结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促进形成良好的市场氛围。特别是在产品线布局与分工上,对于拥有不同技术优势的企业给予指导意见,促进研发资源的合理分配,避免重复建设。
二是要组织新型“无院墙”研发机构,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通过相关产业政策打造“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协同发展体系,建立没有学术研究与产业企业“院墙”的研发机构。一方面让高校、研究机构专家学者了解产业发展现状与市场需求,明确基础研究方向。另一方面让企业能很好地利用高校、研究机构的高端研发人才与设备,加快创新研发步伐,更好地实现基础研究成果产业化。同时,原材料企业还可引入生产企业的新产品研发需求,开展与下游产品使用者如医院、疾控中心等的联合应用评价,这样,创新成果转化成功率将大大提高。
三是要完善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标准体系。目前,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缺乏行业或国家标准规范,对于性能好坏的评价只停留在应用端是否适配的层面。无论是酶的活性测定,还是底物的纯度分析及抗体的效价检测,不同企业有不同的方法与标准,给原材料产品品质评价增加了难度。及早建立完善行业及国家标准有利于行业标准化与规范化发展,避免“劣币驱逐良币”的情况发生。
四是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要积极“走出去”。目前,国内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企业的目标市场主要是国内,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将是未来的重要发展方向,这对企业的研发、生产、质量管理、营销、技术支持等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总的来说,随着体外诊断行业的高速发展及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的竞争加剧,体外诊断试剂生产企业与原材料企业协同发展将成为未来趋势;提升产品品质、加大创新研发投入及加强“政产学研用金”合作是原材料企业未来的重点突破方向;面向海外市场的产业布局与能力建设将成为下一个竞争热点。体外诊断试剂原材料行业发展趋势向好,但机遇与挑战并存,需全产业链共同努力才能保持健康稳定增长。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传统中药材市场格局发生重大变迁
谈及我国“四大药都”,历史上认同度最高的当属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江西樟树和河南禹州,这些地区基本是地处交通要道或江河口岸。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产需对接的加快,传统中药材市场格局也发生了重大变迁。
传统布局难以适应时代发展
1996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卫生部、原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等部门认定了17个专业中药材市场,分别为安徽亳州、河南禹州、成都荷花池、河北安国、江西樟树、广州清平、山东鄄城县舜王城、重庆解放路、哈尔滨三棵树、兰州黄河药市、西安万寿路、湖北蕲州、湖南岳阳花板桥(后迁往长沙)、湖南邵东、广西玉林、广东普宁以及昆明菊花园。应当说当时主要考虑的是历史传承因素,而没有考虑到周边资源的富集度,因而布局并不合理。
通过查询天地云图中药产业大数据平台(以下简称大数据平台),笔者对国内17个中药材专业市场经营实体统计分析显示,在实体数量方面,截至2020年底,安徽亳州仍是第一大市场,有8984家;其次是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昆明菊花园和广州清平;而长沙花板桥、兰州黄河、重庆解放路和哈尔滨三棵树市场,因远离产地,市场规模大幅萎缩。由此可见,依据从业者数量进行判断,安徽亳州、河北安国、成都荷花池和昆明菊花园,更具备规模优势。
从交易规模上来看,通过2020年车联网货车年度流量以及交易量大数据测算,安徽亳州、广州清平、河北安国和广西玉林位居前4位。据了解,由于贵细药材及调料食材产业的快速发展,广州清平周边还形成了如意坊、山海市场、黄岐市场和中药港等众多批发市场,交易额遥遥领先,大数据平台显示,其2020年交易金额高达142亿元以上。广西玉林由于有调料食材和东南亚进口药材作为支撑,2020年交易额同样超过100亿元;反而是亳州市场,因缺乏贵细药材流量,交易的大量药材以中低价位品种为主,交易额只有84亿元左右,略高于成都荷花池市场;由于成都是国内最大的冬虫夏草交易市场,普宁是国内最大的西洋参加工和交易市场,交易额遥遥领先于安国市场。不难看出,从交易额来进行测算,广州清平、广西玉林、安徽亳州和成都荷花池等市场,领先于国内其他药材市场。
通过上述维度的比较,加上市场品牌影响力的综合评价,笔者认为,目前国内新的“四大药都”应为安徽亳州、广州清平、广西玉林和河北安国。
传统市场加快转型升级
近10年来,国内传统中药材市场的转型升级明显加快,主要偏重于以下三个方向:一是市场商贩不断向产地转移,实现产业化转型;二是传统市场批零化功能的转变;三是传统市场的数字化转型。
传统市场商贩走向原产地。面对产销对接加快,采购商们纷纷绕过市场进驻药材产地,安徽亳州、河北安国等药材市场的经营者们迅速从市场经营商转变为产地经营者。
以亳州为例,大数据平台显示,截至2020年底,亳州中药材市场供应商共有8994家,但亳州当地合作社及基地竟高达43569家,位居全国地级市的首位;而分散于全国各产地建立基地的亳州供应商数量更是多达76432家,同样位居全国首位。甚至可以说,亳州中药材供应商架构起了全国中药材的传统流通格局。
批零成为城市型市场的生存之道。据了解,广州清平、广西玉林以贵细药材、调料食材带动传统市场转型,形成了周边药食两用和调料类的品种集群。就连兰州黄河药市、重庆解放路和哈尔滨三棵树这些经营户不足300家的小型市场,也早已依托当地城市消费者,转变为中药、滋补食材的批零市场。
依托产地市场,传统中药材贸易正在完成数字化转型。据了解,截至2020年底,全国已经布局中药材仓储物流基地88家,基本依托传统药材市场或中药材集中产区,至此,仓储物流基地布局初步成型。新的中药材、饮片电子商务平台也正在搭建,虽然实战效果有待观察,但也为传统药材市场的转型升级提供了新思路。
有着上千年历史传承的中药材市场短期内不可能消失,只会以另外的方式成长,成为国内中药材商品流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商务高速发展
据广东省中药研究所和大数据平台监测数据,2020年药品零售线上销售额为1512亿元,增长率为59.12%。可见,电子商务平台已成为重要的药品销售终端。其中,中成药占比26.38%,中药饮片占比6.73%,保健食品占比9.24%左右。
从实践来看,医药电子商务主要有三种形式较为成功:一是传统医药企业,特别是OTC企业拓展的线上渠道;二是电子商务龙头或新型电商平台转战医药电商领域;三是立足原产地,开展C2C(个体销售商到个体消费者)电商服务。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KRAS抑制剂领域群雄逐鹿
近日,劲方医药自主研发的KRAS抑制剂GFH925获得国家药监局临床试验批准。据药智网数据,目前共有10款KRAS抑制剂在国内申报临床,其中进口KRAS抑制剂3款,国产7款。目前,诺华的JDQ443以及劲方医药的GFH925均已推进至Ⅱ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余产品仍处于IND(新药临床研究审批)或I期临床试验阶段。随着全球制药龙头相继布局KRAS G12C抑制剂市场,国内KRAS G12C抑制剂的研发热情也被点燃,贝达药业、益方生物、加科思、劲方医药等相继布局。
KRAS靶点成药难度大
KRAS是第一个被发现的人类肿瘤基因,中文名称为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ARS基因编码的蛋白是一种小GTP酶(small GTPase),它属于RAS超蛋白家族。RAS基因家族与人类肿瘤相关的基因有三种——HRAS、KRAS和NRAS,其中KRAS蛋白是RAS超蛋白家族中的重要成员,KRAS基因突变占RAS基因突变总数的86%。在人体内,RAS如同一个基因“开关”,通过与鸟嘌呤三核苷酸磷酸(GTP)或鸟嘌呤二核苷酸磷酸(GDP)结合,在激活与失活两种状态间转化,可调节细胞的生长、增殖、分化、衰老、凋亡等。
在肿瘤细胞中,由于内在的GTP酶(GTPase)活性丧失,GTP无法水解为GDP,因此RAS始终处于“开”的状态,持续激活下游通路,导致癌细胞出现恶性增殖、抗凋亡等问题。
长期以来,针对KRAS的靶点难以成药,其原因与KRAS蛋白的作用特点直接相关。
各企业深耕KRAS研发
今年5月28日,美国安进公司宣布,美国FDA已加速批准KRAS G12C抑制剂Lumakras(Sotrasib,索托拉西布)上市,用于治疗既往至少接受过一次系统治疗的携带KRAS G12C突变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这是全球首个获得批准的靶向KRAS突变的肿瘤治疗药物。2020年12月初,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授予了Sotorasib突破性药物资格(BTD)和实时肿瘤学审查资格(RTOR)。2021年1月底,Sotorasib获得了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CDE)授予的突破性治疗药物资格。
今年9月16日,安进宣布Ⅰb/Ⅱ期Code BreaK 101研究的首个联合研究结果。该研究是针对KRAS G12C突变型晚期结直肠癌(CRC)患者最全面的全球临床开发项目。这些新数据显示,Lumakras与Vectibix(Panitumumab,帕尼单抗)单克隆抗体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抑制剂的联合疗法,显示出令人鼓舞的疗效和安全性。10月7日,安进宣布Ⅰb期Code BreaK 101研究的新联合研究结果。研究评估了Lumakras与阿法替尼(Afatinib)联合治疗KRAS G12C突变的NSCLC的疗效,其中,20mg Afatinib/960mg Lumakras实现了20%的客观反应率(ORR),以及70%的疾病控制率;30mg Afatinib/960mg Lumakras的ORR为35%,疾病控制率为74%。在Code BreaK 101研究中,Lumakras和曲美替尼(Trametinib)联合方案在经过大量预处理的KRAS G12C突变型实体瘤患者(包括接受过KRAS G12C抑制剂治疗的患者)中显示出抗肿瘤活性。
除了安进公司在KRAS抑制剂领域的积极探索外,国内各药企的研发脚步也不甘落后。
贝达药业的BPI-421286是一种新型强效、高选择性的共价不可逆KRAS G12C口服小分子抑制剂。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BPI-421286可有效抑制携带KRAS G12C突变肿瘤的增殖,并在多种携带KRAS K12C突变的移植瘤模型上展现出良好的抗肿瘤作用。今年4月,BPI-421286获批临床。益方生物的D-1553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KRAS G12C抑制剂,已经在美国、澳大利亚、中国等国家和地区启动国际多中心Ⅰ/Ⅱ期临床试验。临床前实验表明,与同类在研药物相比,D-1553生物利用度较高,血浆蛋白结合率低。
今年6月1日,再鼎医药与Mirati Therapeutics宣布就小分子KRAS G12C抑制剂MRTX849(Adagrasib,阿达格拉西布)在大中华区达成合作和许可协议。MRTX849是一款具有高度特异性的强力口服KRAS G12C抑制剂,经过优化设计具有持久的靶点抑制能力,而且能够穿过血脑屏障,有助于最大限度地发挥药物效力。
加科思目前正在开发3个KRAS抑制剂,分别是JAB-21822、JAB-22000及JAB-23000,用于抑制G12C、G12D和G12V突变的KRAS。
鉴于KRAS突变体的结构特点、信号通路的复杂性以及KRAS突变型肿瘤的耐药性,一度被称为“不可成药靶点”。安进公司打破了KRAS突变无药可医的魔咒,为KRAS突变患者提供了全新的用药选择。
国内上述制药企业深耕于KRAS G12C领域,在临床前研究阶段不断精进,正在加速开展相关药物的临床试验,谁将脱颖而出,让我们拭目以待。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国内创新药的临床挫折
新药研发是一项充满风险的事业,从跟随转向差异化,再到创新的过程中,不可避免要面对失败的可能。
下面盘点一下国内医药创新中踩下的那些“坑”,希望企业从中汲取教训,创新的步伐走得更稳更快。
康弘药业康柏西普
2021年4月9日,康弘药业宣布停止康柏西普全球多中心临床试验。在68个试验中心中,有一半以上的受试者视力在注射后较基线变化等于甚至低于零,这与试验药物既往的临床研究以及真实世界大量的使用经验有很大差异。
康柏西普国际三期临床试验的失败,导致康弘药业股价下跌30%,目前市值为175亿元。2月26日,康弘药业宣布将康柏西普14亿元的资本化支出转为当期损益,2020年利润从8.4亿元转为-2.7亿元。
康弘药业2019年开始在北京亦庄建设国际生产及研发中心,核心即配合康柏西普海外的销售,2019年3月I期建设正式奠基,现在看来或许只能转为CDMO之用。
百奥泰HER2 ADC
2021年2月8日,百奥泰宣布HER2 ADC新药BAT8001未能达到相对化疗的优效目标,终止该项目临床试验,同时暂停相同技术平台的Trop2 ADC。
BAT8001是百奥泰自主研发的抗体偶联药物,由抗HER2单克隆抗体通过稳定的硫醚键与毒素-连接子Batansine(一种美登素衍生物)进行共价连接而成。
百奥泰是少数直截了当宣布项目失败的国内药企之一。尽管ADC项目失败,但其生物类似药项目的国际化非常成功,先后达成6亿美元的License out合作,股价表现也很快趋稳反弹。
百济神州泽布替尼治疗新冠肺炎
2021年4月8日,百济神州公布BTK抑制剂泽布替尼治疗呼吸窘迫症状新冠肺炎住院患者的二期临床试验最新进展,试验未达到无呼吸衰竭生存或吸氧天数减少的并列主要有效性终点。
百济神州在新冠肺炎中多有布局,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用于重症治疗,引进丹序生物的中和抗体用于轻症,此外还与IgM Biosciences合作开发IgM或IgA亚型的中和抗体。但目前来看,其在新冠药物研发竞争中已经落后。
华领医药多扎格列艾汀单药三期临床成功
2019年11月,华领医药宣布GKA抑制剂多扎格列艾汀治疗糖尿病三期临床成功。经过24周治疗,dorzagliatin治疗组的糖化血红蛋白(HbA1c)从基线8.35%降低了1.07%(最小二乘法平均值),安慰剂组从基线8.37%降低了0.5%。
不过,这一疗效数据远未达到招股书中18周降1.7%的预测。华领的股价随之大跌,两天内从7元一路下滑至4.32元,跌幅40%。
2020年12月,多扎格列艾汀联合二甲双胍三期临床成功,华领医药扳回一城。
恒瑞医药阿帕替尼海外三期临床ANGEL失败
恒瑞医药依然是国内新药研发的标杆,不过其国际化在新一波Biopharma的映衬下稍显落寞,PD-1抗体因为血管瘤毒性被Incyte退回,阿帕替尼肝癌海外三期临床ANGEL也以失败告终。
康乃德IL-4R抗体AD二期临床达到主要终点
2021年11月18日,康乃德宣布IL-4R抗体CBP-201治疗中到重度特应性皮炎的全球二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将在2022年中启动三期临床试验。
消息发出后,康乃德的股价却大跌55%,市值仅剩下3.15亿美元。主要是市场推测其疗效数据不敌Dupixent的历史数据,市场前景黯淡。
自主研发之外,国内外新药代差已经快速缩小,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License-in模式的广泛应用,本土药企或Biotech承接本地化临床和销售,加快了国外新药本土落地的过程,但也需要面临更多风险。
Avapritinib三四线治疗GIST失败,基石引进国内权益
2020年4月28日,Blueprint公布Avapritinib三四线治疗GIST的VOYAGER三期临床的最新数据,与对照组瑞戈非尼相比,Avapritinib在mPFS没有表现出改善。
基石药业此前引进了该药物的大中华区权益。
Repretinib二线治疗GIST失败,再鼎引进国内权益
2021年11月5日,Deciphera宣布Ripretinib二线治疗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三期临床INTRIGUE未达到PFS的主要终点。早在2019年6月,再鼎医药就引进了Ripretinib的大中华区权益,支付对价为2000万美元预付款加1.8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以及一定比例的销售分成。
受此消息影响,Deciphera股价大跌75%,市值从20亿美元下降到5亿美元。再鼎医药美股股价随之下跌14%。
Assembly乙肝药物失败,百济神州引进国内权益
2020年11月6日,Assembly Bio宣布其乙肝药物ABI-H0731的二期临床试验失败。ABI-H0731的中国三期临床试验仍在计划中。2021年9月1日,Assembly Biosciences宣布,乙肝药物AB-H2158由于肝毒性停止二期临床研究。
ABI-H0731、ABI-H2158为Assembly Bioscience的核心产品,2020年7月,百济神州以4000万美元预付款加5亿美元里程碑金额,引进Assembly Bio三款乙肝药物的中国区权益,包括ABI-H0731、ABI-H2158及ABI-H3733。
FDA拒绝批准Sesen Bio的EpCAM免疫毒素,齐鲁制药引进中国权益
2021年8与13日,Sesen Bio宣布收到美国FDA对Vicineum的完全回复函(CRL),被拒绝批准上市。Sesen Bio股价大幅下跌超70%,市值从10亿美元下跌到3.5亿美元。
此前的2020年7月,齐鲁制药以3500万美元引进Vicineum的大中华区权益。2021年3月30日,齐鲁制药在药物临床试验登记与信息公示平台注册了Vicineum的三期临床。
FDA拒绝批准Agenus的PD-1抗体,贝达药业引进中国权益
2021年10月22日,Agenus宣布自愿撤回PD-1抗体Balstilimab的上市申请。此前,FDA刚刚完全批准Keytruda治疗宫颈癌,ORR为14%。Balstilimab的ORR为20%,FDA认为审评其加速批准已经不合适,建议Agenus撤回BLA。
Agenus由此撤回Balstilimab的上市申请并停止该单药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研究,但不影响与CTLA-4抗体联合的开发计划。受此消息影响,Agenus股价下跌31%。
2020年6月22日,贝达药业以1500万美元预付款加2000万美元股权投资,从Agenus引进PD-1抗体Balstilimab与CTLA-4抗体Zalifrelimab的中国区权益。
不过,Agenus的挫折更多是因为环境的变化,小适应症快速上市是PD-1后来者的通用策略。不幸的是,Agenus宫颈癌数据一般,而Keytruda加速获批,因此FDA就不再考虑Agenus的同适应症申请。
创新不可避免地要面对风险,原始创新无论是自主研发还是引进,都要走过临床概念验证,差异化创新面临的是期望做成Me Better,但可能做成Me worse。药企如何面对失败也需要经历成长的过程,我们看到的更多依然是晦涩的描述,但也有如百奥泰这样直截了当地承认失败,决然重新起航,值得其他药企学习。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我国原料药行业基本格局
近日,国家有关部委专门针对原料药连续发布了多份文件,掀开了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序幕。
国家发改委、工信部联合发布《关于推动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的通知》,大力推动原料药产业转型升级;国务院反垄断委员会发布《关于原料药领域的反垄断指南》,旨在打击垄断、规范行业合法合规经营;国家药监局综合司和国家药监局药审中心分别发布《关于启用原料药生产供应信息采集模块的通知》和《完善原料药审评审批进度查询有关事宜的通知》,将加强原料药行业的信息化建设和提高行业的透明度,为原料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奠定基础。
下面简要介绍我国原料药行业基本情况。
规模、地位:2020年实现营收3945亿元
化学原料药是药品生产的基础原料,直接影响药品的质量和产能。我国化学原料药产业曾经历了长期快速发展阶段,营收由2007年的1467亿元增长到2016年的峰值5035亿元,9年增长了2.4倍。
但近几年我国原料药产业发展较为曲折,2015年1月1日起施行的《环境保护法》、2015年4月国务院发布的《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2017年2月原环保部等发布的《京津冀及周边地区2017年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以及201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税法》等,都对原料药产业进行了强力监管和限制。
2020年,我国化学原料药实现营收3945亿元,占全国医药工业整体营收的14.2%,位居第三位,仅次于化学制剂和中成药两大支柱产业;同期,化学制剂和中成药分别实现了8357亿元和4414亿元的营收,占比分别为30.1%和15.9%。
出口:上半年价增量减需求下滑
我国生产的原料药不但在国内占有重要地位,在全球医药产业链上的地位也举足轻重。我国是原料药出口大国,除2015年、2016年出现过1%-2%的微小下滑外,多年来我国化学原料药的出口规模持续增长,已由2010年的159.8亿美元增长到了2020年的357亿美元,10年翻了一番还多。
据中国医保商会初步统计,2021年上半年,我国原料药出口额达到195亿美元,同比增长14%,但主要源自出口均价上涨18%驱动,就数量而言,出口同比反而减少了4%。主要是因为2020年下半年以来,全球大宗原材料价格和跨境物流费用的单边上涨所致,属于增收不增利,这也反映了全球原料药需求有一定程度的下滑。
企业:江苏企业数量最多,浙江拥有规模最大产业集聚区
截至2020年底,我国共有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1642家,其中原料药生产企业最多的是江苏省,共有235家,占全国的14.3%;其后是湖北、山东、四川、河北和广东,分别有171家、145家、104家、84家和80家,上述6省共有819家原料药生产企业,占到全国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的半壁江山。
我国现有原料药上市公司近40家,从原料药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构成中摘取原料药和中间体的营收进行排序,发现Top15药企基本都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并稳居行业领先地位。Top15药企中,浙江省占了6家(如图4中的红色柱所示),其中包括全国营收最大的企业新和成。2020年,新和成的原料药和中间体销售达71.52亿元,其增速也最快,较其2019年47.08亿元的营收增长了51.91%;普洛药业规模第二,2020年其原料药和中间体业务实现营收59.31亿元,同比增长了12.03%;浙江医药增速位居第二位,2020年比上年同期增长了43.35%。此外,浙江省占了全球Top10原料药生产商中的4席。目前,浙江临海已建立国家级浙江省化学原料药基地,也是全国化学原料药和医药中间体产业开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集聚区。可以推断,浙江在我国乃至全球化学原料药行业将长期扮演重要角色。
11月11日,党的第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与此同时,国家多部委专门针对原料药发布了系列文件,这也正是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在我国原料药产业的落地。
化学原料药处于医药产业链的上游,是影响药品质量、制约产能的首要和主要环节,控制好原料药的质量,就是在源头上为整个医药产业的质量把好了关。系列文件的出台,对原料药乃至整个医药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做好了制度保障。随着药品带量采购范围的不断扩大和全球众多专利药专利的相继到期,我国原料药行业规模也将迎来快速上升期,且低端产能加速出清,行业集中度也将不断提高。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行业数据
 
亳州市场12月1日快讯
凌霄花:今年新货产量不足,市场货源紧俏,行情稳定上涨,目前市场凌霄花统货售价70-75元,选装货80-85元。
冬虫夏草:亳州市场冬虫夏草晒货量不大,市场货源走动较快,行情坚挺,现市场3500条价格9.5-10.5万元,2600条价格14万元左右,2200条价格17-17.5万元。
合欢花:市场合欢花可供货源不多,近期需求消化尚可,购销走动,行情坚挺,目前市场合欢花统货价格在45元/千克,选货65-70元上下。
锁阳:近日市场来货量不多,市场商家批量购销货源,市场货源以实际需求消化为主,行情走稳,目前市场锁阳统货售价45-48元左右/千克,选货50-55元左右,切片质量大小不一要价60-80元不等。
水蛭:近日市场需求相对好转,产地来货不多,批量货源时有成交,行情保持坚挺运行,目前市场水蛭清水统货售价1750元左右/千克,矾水货900-950元上下。
鱼腥草:近日市场有商家寻购货源,小批量货源成交好转,行情稳定,目前市场鱼腥草家种统货价格在6.5-6.8元/千克,野生统货7-7.5元左右。
丝瓜络:近期市场咨询购货的商家不多,货源购销不快,新货逐步供应,行情暂稳,目前市场丝瓜络统货售价在40-45元/千克,选货50-55元左右,切片货60-80不等。
车前草:亳州市场车前草货源充足,行情平稳运行,整货源走动较前期稍快,目前优质货价格9.5-10元。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我们的客户——

 

提升竞争优势,共同创造持续长远的收益
(2021/12/3 17:12:29      阅读1801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