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4/24 12:42:19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周报>>协会周报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信息周报
 

 

 


行业动态
 
2021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在苏州举办
9月25日,2021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在苏州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大会为期3天,预计有3500多名学者、企业家和投资者参会,将围绕医药创新热点问题,聚焦科技创新成果和全球投融资新动态、新趋势,分享我国最新医药产业政策,全面探讨全球医药创新发展趋势,助力打通医药创新投融资渠道。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科院“一带一路”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蓝迪国际智库专家委员会主席赵白鸽,中科院院士、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研究员蒋华良出席开幕式。
许昆林在致辞时说,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深入实施,资本市场与实体经济正加速融合,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最热门的投资方向之一。苏州作为长三角重要中心城市,产业门类全、人文底蕴深、创新活力强,具备最优营商环境,拥有最强比较优势,也是各类资本最看好、最青睐的地区之一,今年以来发展态势十分强劲。生物医药是苏州倾力培育的“一号产业”,全市已集聚相关企业近3000家,近几年产值增速保持在20%以上,成功入选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国家生物药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的落地,为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注入了澎湃动能,也为各类资本提供了深度参与、共享红利的大好机遇。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是医药界和投资界对话携手的高层级平台,希望借本次大会东风,广纳真知灼见,推动协同创新,全力打响“中国药谷”品牌。热切期盼与各位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专家开展深层次交流合作,诚挚邀请大家来苏州创新创业。
中国医药创新与投资大会于2016年首次举办,已在苏州成功举办五届,被誉为“亚太地区最受关注的医药创新与投资合作平台”。前五届,大会共有4900余家国内外医药相关企业、投资机构参与,500余项国内外创新项目通过路演展示,1对1洽谈邀约累计收到15000次洽谈请求,达成1600场商务洽谈。本届大会设置多个热门领域路演专场,开设临床数据全球首发、大数据+智慧医疗、AI+生物医药以及投资人经验分享、融资并购和医药政策论坛等近20场主题论坛。
深圳证券交易所党委副书记、总经理沙雁,香港交易所行政总裁欧冠生在开幕式上视频致辞。科技部重大专项司副司长张洪刚,国家药监局药品审评中心副主任周思源,以及齐鲁制药集团总裁李燕,复星国际执行董事、联席CEO陈启宇等企业代表;苏州市委常委、苏州工业园区党工委书记沈觅,苏州市委秘书长潘国强参加开幕式。
(信息来源:苏州日报)
 
中国—东盟中药材质量标准研讨会议举办
近日,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广西壮族自治区药监局主办,国家药监局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承办的中国—东盟中药材质量标准研讨会议在第6届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期间举办。
此次会议以“传承药材薪火 加强医药合作”为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邀请60名国内外中药领域专家学者代表出席,聚焦中国—东盟在中药材领域的合作交流与技术研究,探索建立体现中国特点且国际公认的中药材质量标准,促进中药材质量标准国际协调。
我国药材进出口贸易活跃
目前,我国常用的药材约有十分之一需要依赖进口。我国允许进口药材的22个边境口岸中,广西占据3席,分别为凭祥、东兴、龙邦边境口岸。此外,也可通过南宁药品进口口岸进口药材。
此前,广西药材进口主要以食品、农产品的名义通过“边民互市”形式进行,而药材报验的品种和数量极少,仅有石斛、血竭等,每年检验量不到50个检样。2019年5月,市场监管总局发布《进口药材管理办法》明确,国家药监局委托省级药品监管部门实施首次进口药材审批,并对委托实施首次进口药材审批的行为进行监督指导,允许药材进口的边境口岸所在地省级药品检验机构承担样品检验工作。该办法于2020年1月1日正式实施后,广西各口岸药材进口数量激增,每年进口量占全国进口总量的60%~70%。
伴随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以及中国(广西)自由贸易区、防城港国际医学开放试验区的设立,广西已逐渐成为我国从东盟国家进口药材的主通道。数据统计显示,2020年,通过南宁、凭祥、东兴等口岸通关的进口药材总货值达6897万美元,总重量达1.45万吨,通关单数量、总货值和总重量3项指标居全国首位;每年经广西中转进出口药材达70万吨左右,金额超过300亿元。目前,广西已成为国内进出口药材量最大的集散地和中转站。
然而,当前进口药材仍存在基原不清、产地加工方法不详、掺伪掺杂、质量下降等问题。而传统商品规格等级划分与其内在质量的相关性不强,导致一些药材及饮片真伪可辨、优劣难评。这些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中国与东盟国家间药材贸易的健康发展。
国家药监局中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重点实验室(广西壮族自治区食品药品检验所)主任张涛认为,促进中药材贸易发展,解决质量问题是重中之重。质量提升,标准先行。她建议,应注重开展药材检测新技术、新方法、新标准研究,探索中药材道地性研究,构建以活性物质、质量和安全为核心的中药材质量等级标准体系,完善中药材安全标准体系研究和检测体系建设,创建特色民族药材质量控制平台和中国东盟中药材进出口监管技术平台。
质量标准国际协调迫在眉睫
东盟是我国重要的中药产品进出口市场。2020年,东盟历史性地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形成了中国与东盟互为第一大贸易伙伴的良好格局。
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初步测算,2020年,中国对东盟医药产品进出口额达180亿美元,同比增长72%。其中,出口额达132亿美元,同比增长92%;进口额达48亿美元,同比增长33%。今年1—7月,贸易规模继续扩大,进出口额达133亿美元,同比增长32%,高于同期中国医药进出口贸易的整体增速。其中,出口额达102亿美元,同比增长34%;进口额达31亿美元,同比增长24%。
随着中国—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平台的搭建,中国与东盟国家在药材贸易往来、技术交流等方面的互动越来越频繁,中药材质量标准国际协调迫在眉睫。但这并非易事。一方面,各个国家和地区中药材监管立法不一、中医药教育情况参差不齐、传统医药合作交流模式单一等,导致中医药在东盟各国的推广程度不同;另一方面,由于交流平台有限,双方对东南亚药材及东盟各国药典缺乏系统性研究,中药材质量标准协调缺乏基础。
近年来,由标准不统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国中药材出口企业,成为阻碍中药材出口的绊脚石。
为解决我国与东盟在中药材进出口方面的问题,张涛提出,应推动中国—东盟进口药材质量监测与评价研究,比较进口药材与国内药材的安全性、有效性差异,建立综合评价技术体系;应加强中药材质量控制技术交流,建立适合中药材的风险评估方法,形成源头可溯、流向可追、过程可控的闭环监管体系。此外,广西应搭建特色民族药材质量控制平台,完善广西壮瑶药材质量标准体系,推动中国—东盟合作基金项目建设,打造中国—东盟跨境传统产业集群。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中药民族药检定所天然药物室主任金红宇同样认为,加强民族药材的基础研究,是提升中药材质量标准、实现标准协调的重要基础。
泰国东南亚大学的Rungdet Liu教授也表示,希望在统一的中药材质量标准框架下,早日成立中国—东盟中药材交易中心,促进产业链发展,同时建立中药材溯源系统平台,打击假冒伪劣产品,确保中药材质量安全。
本次研讨会议为中国与东盟各国搭建起了药材监管政策和标准国际交流平台,通过沟通分享,了解彼此市场需求,熟悉双方审批规则,共同提高中药材质量标准。这是一次促进中药材质量标准国际协调的有益尝试,为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探索新的道路。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第十二届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在武汉举办
9月24日,由中国食品药品国际交流中心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国际会议(CIMDR)在湖北省武汉市开幕。湖北省副省长张文兵致欢迎辞,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徐景和出席开幕式并讲话。
徐景和指出,国家药监局自2018年成立以来,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有关药品安全“四个最严”要求,坚守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崇高使命,坚定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发展道路,持续深化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加强医疗器械全生命周期质量监管,持续推进医疗器械监管科学研究,持续加强医疗器械监管能力建设,持续扩大医疗器械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快推进中国从制械大国到制械强国的跨越发展。
徐景和提出,医疗器械管理工作要坚持开放共赢原则,促进国际监管规则协调;坚持改革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发展;坚持科学发展,推进监管科学进步;坚持全程监管,全力防控安全风险。在全球化、信息化时代,要坚守保护和促进公众健康的大爱,紧握医疗器械科学发展的大势,坚定共同打造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大局,坚持科学化、法治化、国际化、现代化的大道,为人类健康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本次会议紧密结合当前医疗器械监管重点和抗疫热点,围绕“贯彻实施新《条例》,促进监管科学新发展”主题,邀请国家药监局医疗器械注册管理司、医疗器械监督管理司、科技和国际合作司、医疗器械技术审评中心、医疗器械标准管理中心等司局及直属单位相关负责人全面解析我国医疗器械监管法规,详细介绍我国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标准管理、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的相关情况及最新进展。会议还邀请了来自美国、日本、沙特等国家和地区的医疗器械监管部门代表、协会同仁和业界专家,通过线上线下的形式分享相关国家和地区医疗器械法规和监管新举措、新发展、新收获,并对全球抗疫大环境下医疗器械领域应对疫情挑战之策进行了探讨。
除全体大会外,本次会议还设置了医疗器械创新、医疗器械临床评价等17个分会场。会议同期举办了两场平行会议。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中药配方颗粒省标互认研讨会在甘肃举办
日前,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互认研讨会在甘肃省陇西县召开,以进一步加强中药配方颗粒标准研究制定工作,切实解决省级标准互认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推动中药配方颗粒产业健康发展。此次研讨会由甘肃省药监局主办,来自广东、山东、浙江等省(区、市)药监局和相关企业的60余人参加。
会上,参会人员交流了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研究、集团内共用中药前处理及提取车间等情况。
会议认为,应加快建立省级标准共建共享工作机制,制定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互认指南,加快推进中药配方颗粒省级标准建设和互认工作;积极探索中药配方颗粒生产企业集团内共用前处理及提取车间方式,建立健全统一、规范、严格、完善的集团内共用前处理及提取车间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监管机制,实行联席会议制度,切实落实监管责任,及时通报检查结果,提高监管效率,保证共用前处理及提取车间责任清晰、监管措施到位。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竞争监测
投资动向
 
2021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生命健康产业推介会暨第五届国际生物医药(杭州)创新峰会在杭州召开,多个医药项目签约
9月29日,2021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生命健康产业推介会暨第五届国际生物医药(杭州)创新峰会在杭州钱塘区召开。
活动现场,英诺湖医药项目、创响生物项目、德琪医药大分子项目、君合盟重组人生长激素项目等生物医药领域共建项目的签约为钱塘区乃至杭州市的生物医药产业注入了新鲜血液。
据了解,英诺湖医药总部位于杭州钱塘区,计划在杭州医药港小镇投资建设研发中心,聚焦肿瘤和自免疾病领域未被满足的医疗需求,以自主研发和创新合作双轮驱动的方式,快速推进大分子与小分子结合的产品线布局研发、核心技术平台打造和团队建设扩展,将自身发展成为一家有核心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创新生物医药企业,并实现核心产品的持续快速开发及商业化。
英脉生物医药(杭州)有限公司在杭州医药港小镇内投资建设创响生物项目,建设自体免疫性疾病创新药及高端类似药研发及生产基地。目前正在打造近20个产品管线,已完成近1.4亿美元融资。创响生物未来计划在港股或纳斯达克上市,同时积极开展国内科创板上市工作。
德琪医药有限公司是一家专注于创新抗肿瘤药物的亚太地区临床阶段生物制药公司,于2020年11月20日在港交所上市。德琪医药已拥有13款临床及临床前创新药物的丰富产品管线,取得16个临床批件,并在亚太地区开展11项跨区域临床试验。
目前,德琪医药累计完成近6亿美元融资。德琪医药在医药港小镇内投资建设德琪医药生物大分子项目,从事创新肿瘤新药研发及生产,引入在研全球创新药临床项目。
君合盟生物制药(杭州)有限公司专注于生物制品研究与开发,主要研发产品包括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长效人生长激素注射液、重组INF-κ等产品。此次签约的项目是其重组人生长激素项目,总投资达5亿元。
(信息来源:杭州网)
 
资本竞合
 
多瑞医药创业板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5.45亿元
9月29日,西藏多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在深交所创业板上市。
多瑞医药本次募集资金总额为5.45亿元,扣除发行费用(不含增值税)后,实际募集资金净额为4.82亿元。
多瑞医药最终募集资金净额比原计划多8766.97万元。多瑞医药于9月13日披露的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拟募集资金3.94亿元,拟分别用于年产1600万袋醋酸钠林格注射液(三期)项目、新产品开发项目、西藏总部及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学术推广及营销网络扩建项目、补充流动资金。
多瑞医药主要从事化学药品制剂及其原料药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业务。自成立以来,公司重点围绕围手术期和急抢救领域进行产品管线布局,目前已成为血浆代用品细分领域的领先企业。公司核心产品醋酸钠林格注射液系通过自主研发而推出的国内首仿药品,临床上主要用于补充体液,调节电解质平衡、纠正酸中毒,临床应用科室包括麻醉科、ICU、急诊科、大外科、烧伤科等。
(信息来源:金融界)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拟港股上市
据港交所9月24日披露,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港交所上市聆讯,拟港股上市。
上市完成后,微创医疗机器人将成为继心通医疗、心脉医疗之后,微创医疗旗下第三家分拆上市的公司。
上海微创医疗机器人创立于2015年,专注于手术机器人的设计、开发及商业化。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资料,该公司是全球行业中唯一一家拥有覆盖五大主要和快速增长的手术专科(即腔镜、骨科、泛血管、经自然腔道及经皮穿刺手术)产品组合的公司。
其三大细分领域的三款旗舰产品,图迈腔镜手术机器人、蜻蜓眼三维电子腹腔内窥镜及鸿鹄骨科手术机器人,均已被纳入国家药监局的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图迈及鸿鹄处于注册批准阶段,而蜻蜓眼已于今年6月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除旗舰产品外,公司亦有六款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在研产品。
(信息来源:医谷)
 
GE医疗14.5亿美元收购BK Medical,将超声产品组合扩展到手术可视化领域
日前,GE医疗(GE Healthcare)宣布以14.5亿美元的现金收购价从Altaris Capital Partners手中收购手术可视化领域的BK Medical,此次收购有望帮助GE医疗将其超声产品组合扩展到手术可视化领域。
BK Medical是全球术中成像和手术导航的创新者,该公司的技术可以在手术过程中提供成像支持,允许医生在微创、机器人和开放式手术期间,实时观察患者身体内部,其应用范围涵盖大脑、脊柱和腹部。BK Medical总部位于波士顿和哥本哈根,拥有650多名员工,此次交易有望进一步加强BK Medical的潜在价值,包括通过利用GE的技术和商业规模带来的显著性协同效应。
GE医疗预计在合作后,BK Medical将实现快速的收入增长以及利润率扩张和自由现金流增长。GE医疗还预计到第五年的投资资本回报率将达到高个位数。双方预计该交易将于2022年完成,但需接受相关监管机构的审查。此次交易使BK Medical的Active Imaging平台能够接触全球更广泛的新客户和新市场,GE医疗的诊断成像技术与BK Medical在干预中实现决策和手术可视化的能力相结合,将有助于在整个护理过程中做出更好的临床决策。
据该公司称,GE医疗超声产品组合在2019年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前带来了30亿美元的收入,其床旁心脏和肺部诊断探头的市场需求,有望随着COVID-19疫情的传播而持续增加。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
 
西比曼完成其私有化之后的A轮融资,总额达到1.2亿美元
9月29日,西比曼生物科技集团宣布完成其私有化之后的A轮融资,总额达到1.2亿美元。本轮融资由阿斯利康中金医疗产业基金、红杉资本、云锋基金共同领投,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泰福资本等老股东跟投。
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推进C-CAR039(Anti-CD19/CD20双靶点CAR-T疗法)在未来中美临床的研究,加速C-CAR088(Anti- BCMA CAR-T疗法)针对多发性骨髓癌的临床开展。同时,作为下一步的战略重点,公司也将全力推动下一代针对实体瘤的细胞疗法(armored CAR-T 和TIL)、干细胞外泌体疗法等多条管线的开发,以及加速已进入二期临床后期的AlloJoin®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膝骨关节炎的临床及商业化进程。
(信息来源:药精通Bio)
 
商艾美斐完成1亿人民币A+轮融资
近日,免疫创新药研发商艾美斐完成1亿人民币A+轮融资,投资方为幂方资本(领投)、沂景投资(领投)、道远资本、仁金资本。
据了解,艾美斐是一家专注于新药创制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聚焦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神经退行性等重大疾病,从免疫调节等环节入手开展新药研发。
(信息来源:亿邦动力网)
 
Anji Pharma获7000万美元B轮融资
近日,新兴全球制药公司Anji Pharma宣布完成7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以启动其肿瘤产品线,并继续其代谢紊乱治疗的两个晚期临床项目的全球试验。B轮由长融资本CR Capital单独投资。
Anji Pharma是一家处于临床阶段的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患者提供改变生活的治疗,在美国、北京和上海都有业务。其临床产品线包括肠道靶向二甲双胍(ANJ900处于3期阶段),用于2型糖尿病和晚期慢性肾病患者的血糖管理,以及pradigastat(ANJ908处于2期阶段),用于治疗功能性便秘。
(信息来源:药融财经)
 
 
 


新药上市
全球上市
 
FDA批准Ruxolitinib用于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9月22日,美国FDA批准Ruxolitinib(Jakafi)用于治疗经一种或两种系统治疗失败后的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cGVHD)的成人和12岁及以上儿童患者。
(信息来源:中国食品药品网)
 
 


科技研发
 
恒瑞ADC新药SHR-A1904获FDA批准临床
9月24日,恒瑞医药宣布其ADC产品SHR-A1904获美国FDA批准临床,即将于近期开展I/IIa期临床试验,治疗晚期实体瘤。这是恒瑞第2款在美国获批临床的ADC产品,此前其HER2ADCSHR-A1811已经在美国启动I/II期临床(NCT04818333)。
截至目前,SHR-A1904相关研发项目累计已投入研发费用约为5,310万元。
(信息来源:恒瑞医药)
 
来恩生物TCR-T疗法IND申请获美国FDA批准,针对肝细胞癌
9月23日,来恩生物医药有限公司(Lion TCR Pte Ltd)宣布,美国FDA批准其LioCyx-M004的新药(IND)申请,开展1b/2期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临床试验名称:LIBERO),用于治疗原发性乙肝病毒(HBV)相关的晚期肝细胞癌(HCC)。根据新闻稿,这是全球首例使用个性化的TCR-T疗法治疗HBV相关的肝细胞癌的临床研究。
LioCyx-M004是来恩生物开发的一种自体T细胞产品,通过mRNA转染表达靶向HBV抗原的TCR,赋予T细胞特异性识别并杀伤HBV相关HCC肿瘤细胞的能力。通过有效利用mRNA瞬时表达的特性,结合多次输注的方式,既能很好地控制潜在的毒性又能保证疗效。临床前研究和临床研究数据都显示,这些经过修饰的T细胞能够识别并且杀灭乙肝病毒感染的肝癌细胞。
(信息来源:药明康德)
 
 
 
 


市场分析
 
今年上半年全球呼吸机及相关产品贸易热度不减
呼吸机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所需的关键设备,在患者救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今年上半年,在德尔塔毒株影响下,全球呼吸机市场需求较大。本文根据众成医械相关数据,从全球贸易趋势、区域贸易特点、采购商、供应商等方面,对今年上半年呼吸机及相关产品贸易情况进行梳理。
全球进出口交易升温
从全球呼吸机及相关产品市场交易情况看,今年1月-5月,月交易次数上升趋势明显,并在5月登顶,达4879次,较4月增长110.85%;6月份的交易次数则回落至3179次。
今年上半年,全球105个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呼吸机及相关产品进出口贸易,交易次数共计28854次。其中,交易次数排名前十的国家和地区的交易数量总和为23965次,占全球交易次数的83.06%。交易次数超过1000次的分别为印度、美国、中国及印度尼西亚。今年上半年,受新冠病毒德尔塔变异株的影响,印度相关医疗设备需求缺口较大,因此加大了呼吸机及相关产品的进口力度,使得印度位居交易次数榜首。
从呼吸机及相关产品采购商数量排名看,印度采购商数量亦居首位,达585家;其次为印度尼西亚、英国、巴基斯坦、美国(详见表1)。从呼吸机及相关产品供应商数量看,中国延续了去年呼吸机及相关产品出口大幅增加的趋势,相关出口指标均维持高位,供应商数量大幅领先,达482家。其次为英国、印度、美国、德国(详见表2)。此外,全球呼吸机及相关产品供应商数量排名靠前的国家和地区,均为呼吸机制造能力较强、具有医疗器械产业优势的市场。
■部分区域市场贸易情况一瞥
美国
从今年上半年美国呼吸机及相关产品进口贸易情况看,德国为美国最大进口国,进口交易次数达342次,进口产品数量达16377件,TEUS(标准集装箱)数量达347个。其次为荷兰,进口交易次数为203次,进口产品数量为9104件,TEUS为207个。
印度
作为今年上半年最大的呼吸机及相关产品进口国,印度呼吸机及相关产品进口总额为3.20亿美元,进口产品数量达583万件,进口交易次数达11131次。从进口金额看,印度从美国进口呼吸机及相关产品金额最多,达5218万美元;其次为德国、加拿大和中国,进口金额均超过3000万美元,分别达3868万、3747万和3462万美元。从进口产品数量看,印度从中国进口的呼吸机及相关产品数量最多,达397万件,占该国总进口量的68.07%。据我国海关总署统计,仅今年4月份,印度就从中国进口了5000余台呼吸机、21569台制氧机;交易次数为2979次。
从今年上半年呼吸机及相关产品出口贸易数据看,印度出口至英国、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品主要为价值较低的呼吸机配套产品,而该国呼吸机设备等高价值产品,则主要出口至塔吉克斯坦、加蓬、尼日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印度尼西亚
今年上半年,印度尼西亚进口呼吸机及相关产品总价值达1669万美元,其中,进口额排名前三的国家为德国、中国和爱尔兰,均超过300万美元。
从呼吸机及相关产品均价估算看,印度尼西亚从日本、中国、斯洛文尼亚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产品,均价都低于50美元;向这些国家和地区出口的产品以呼吸机相关配套部件为主,呼吸机设备为辅;从德国、爱尔兰、美国、新加坡、荷兰等国家和地区进口的产品,则以高价值的呼吸机设备为主。
■富利凯成为采购及供应“大户”
以今年上半年全球呼吸机及相关产品交易次数最多的印度为例,从采购商交易次数来看,采购量排名前十的均为海外企业在印度设立的子公司,采购商母公司主要为英国的Flexicare(富利凯)、荷兰的Philips(飞利浦)、瑞典的Getinge(洁定)、美国的GE(通用)、新西兰的Fisher&Paykel(费雪派克)和中国迈瑞医疗等。
其中,交易次数最多的采购商为Flexicare medical(India) Private Limited,其供应商只有1家,即同一母公司旗下的Flexicare(Group) Limited,交易次数为1511次,交易产品数量为9.7万件,交易总金额为169万美元,产品均在中国生产,最终出口至印度。
交易次数排名第二的采购商为Philips India Ltd,主要为飞利浦集团自身供应采购,交易金额排名前十的供应商均为飞利浦旗下公司。今年上半年,其供应商共有228个,其中79个是飞利浦旗下公司,采购金额合计为1.53亿美元,占该厂商采购总额的89.47%。
全球呼吸机及相关产品交易特点与印度类似,呼吸机及相关产品的采购交易主力为大型跨国公司,且其采购供应体系以自产自购为主。形成这一采购供应特点的主要原因在于,呼吸机及相关产品技术壁垒较高,大型跨国公司往往采用自主研发的技术,通过遍布全球的子公司生产核心配件,然后供应给有需求的国家和地区。
从全球供应商交易情况看,Flexicare(Group) Limited公司为交易次数最多的供应商。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我国CAR-T疗法市场前景向好
9月初,国家药监局(NMPA)官网发布公告称,上海药明巨诺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药明巨诺)申报的1类新药靶向CD19的CAR-T产品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在国内获批上市,用于治疗经过二线或以上全身性治疗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LBCL)成人患者。这距离今年6月我国首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复星凯特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获批上市仅过去两个多月。值得一提的是,这也是全球第六款CAR-T细胞治疗产品。
与阿基仑赛注射液由Kite Pharma的Yescarta经过技术转移而进行本地化生产得来不同的是,瑞基奥仑赛注射液是建立在美国Juno公司Liso-cel基础上自主研发的CAR-T疗法,是我国首款1类生物制品CAR-T产品。
CAR-T疗法也被称为“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疗法”。正常人体内的T细胞可以杀灭癌细胞,但是癌症患者体内的T细胞丧失了这种功能,CAR-T疗法就是将癌症患者体内的T细胞分离出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对其进行改造,给T细胞装上识别癌细胞表面抗原的“嵌合抗原受体”(CAR),让它们恢复抗击癌细胞的功能,然后再把它们输回人体去对抗癌细胞,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作用。
■CAR-T疗法价格有望下调
在一项名为RELIANCE的前瞻性、单臂、多中心、Ⅱ期的关键性研究结果显示,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在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时取得了积极结果。药明巨诺2020年在美国血液学会年会(ASH)上公布的数据显示,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在接受既往重度治疗且风险较高的复发或难治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能会更好。Insight数据库显示,目前,药明巨诺的瑞基奥仑赛注射液在国内登记了4项临床试验,其中包括2项Ⅱ期临床试验,分别针对复发难治性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和复发难治性套细胞淋巴瘤。药明巨诺是国内首个获得以CD19为靶点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IND(新药临床试验申请)临床批件的企业,领跑我国CAR-T临床研究。
关于CAR-T疗法的价格,目前,国外制药公司,如诺华制药的Kymriah(替沙来塞)售价为47.5万美元;吉利德的Yescarta售价为37.3万美元;百时美施贵宝的Abecma售价为41.95美元,Breyanzi售价为41.03万美元。
7月30日,国家医保局发布《关于公示2021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调整通过初步形式审查药品及信息的公告》,复星凯特的阿基仑赛注射液被纳入其中。复星凯特方面透露,公司正在主动配合国家医保部门以提升患者的用药可及性;国家医保局方面也明确,一些价格较为昂贵的药品通过初步形式审查仅表示经初步审核该药品符合申报条件,获得了进入下一个调整环节的资格。这类药品最终能否进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还要接受包括经济性等方面的严格评审,独家药品还要经过价格谈判,谈判成功的才能进入医保目录。在没有竞品上市之前,CAR-T疗法还可以继续保持高价,但是随着该类产品获批企业数量的增加,价格也会逐渐下调。
■CAR-T赛道热度不减
近年来,大量资本涌入CAR-T赛道,不少企业纷纷融资、上市,头部企业有复星凯特、药明巨诺、传奇生物、永泰生物、科济生物等,相关临床试验也呈井喷之势。据兴业证券研报数据显示,目前美国和中国细胞治疗研究数量为全球最多。
2020年至2021年,美国该类产品IND的数量从479起增长到654起,中国该类产品IND的数量从264起增长到420起。随着CAR-T热度上升,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涌入其中,主要分为三类:一是与海外大型药企合资进行成熟产品的引进与本地化生产的企业,如复星凯特;二是寻求全球化合作的企业,如传奇生物;三是进行自主研发的企业,如永泰生物、科济生物等。毫无疑问,CAR-T赛道具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全球CAR-T疗法市场规模已从2017年的0.1亿美元增长至2020年的11亿美元,预计2030年将进一步增长至218亿美元。而我国CAR-T市场有望在2021年启动增长,市场规模为2亿元,2024年和2030年市场规模将分别进一步增长至53亿元和289亿元,2024年至2030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2.6%。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传奇生物的BCMA CAR-T(cilta-cel)也已进入临床试验后期阶段,该产品获得了我国首个突破性疗法认定。今年5月,Cilta-cel的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受理。如果Cilta-cel最终能够顺利获批,那么我国首款国产CAR-T疗法将正式走出国门,进军国际市场。
(信息来源:中国医药报)
 
二季度中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达2047亿元
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零售药店市场规模达到2047.2亿元人民币(数据来源:IQVIA PharmaTrend 2021年第二季度全国地级市零售药店数据)。随着药品零售市场逐渐回暖,MAT(滚动全年数据:指定时间节点往前追溯12个月的数据总和,此处指2020年第三季度到2021年第二季度的销售额)同比增长率为0.9%,比上一季度上升了2.3个百分点。
非处方药和处方药销售额分别占到零售药店市场的43%和47%,非处方药增速更快,但销售量呈负增长。零售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市场中,中成药占比达53%,增长率较上季同期有较大提升(2021Q2:-0.8% vs 2021Q1:-5.5%)。西药占零售处方药市场的76%,MAT同比增长0.7%,是主要的增长来源;处方中成药的销售额MAT同比增长2.7%。
■本土企业是带动整体市场增长的主力军
从IQVIA艾昆纬PharmaTrend监测的41个核心城市的市场表现来看,增长主要来自下沉市场;41个重点城市占全国市场份额的58%。本土企业是带动整体市场增长的主力军,所占份额超过7成,增速也高于跨国企业,为1.0%;跨国企业整体增速为0.6%。
本土企业占到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市场销售总额的87%,增速为1.2%;跨国企业在处方药市场占据38%的份额,增速为1.6%。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市场作为集中度较高的市场,排名前20的企业占据36%的市场份额,其中3家跨国企业占到7.0%的市场份额。汤臣倍健排名稳居第一,GLAXOSMITHKL Consumer Health和三九医药位居第二和第三位。
■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市场,感冒咳嗽用药占据最大品类份额
在非处方药和保健食品市场中,感冒咳嗽用药是占比最大的品类,占据24.6%的市场份额;维生素矿物质类和营养补充剂居其次;镇痛类药物排名第三,前三大品类的市场份额总计超过五成。在增速方面,大多数品类呈正增长,其中皮肤用药MAT增长最快,为5.4%。
从前20的产品排名情况来看,3个是跨国企业产品,占2.8%的份额,且增速高于本土产品。按MAT滚动销售额排序,东阿阿胶生产的阿胶产品位列第一,但MAT增速为负。惠氏的钙尔奇系列和汤臣倍健的健力多氨糖软骨素钙片排名分列第二、第三位。北京振东康远的朗迪,MAT增速最高,达37.7%。
■处方药市场,中成药占据最大品类份额
2021年第二季度零售处方药市场中,中成药占据最大的品类份额,达24.1%,MAT增速为2.9%;心血管系统用药及消化道和新陈代谢用药分列第二、第三位;抗肿瘤和免疫类药物的增速仍明显高于其他品类,达16.1%。
排名前20的处方药产品中,12个跨国产品上榜,占到10.5%的市场份额,增速为1.9%,低于本土产品7.8%的增速。万艾可、立普妥和络活喜居处方药销售额前三名。正大天晴的福可维增速最高,3大适应症全部纳入国家医保目录,达51.6%。
(信息来源:艾昆纬)
 


行业数据
亳州市场9月29日快讯
辛夷:产新临近,受产地库存减少影响,市场行情坚挺运行,现市场辛夷小花31-33元/kg,大花统货35元/kg左右,后市关注今年产新情况。
瓜蒌:篓实是瓜蒌还没有长成熟时的切片,近期有商求购,市场货源空虚,有商出价50元/kg,依然找不到货源。
土鳖虫:近年土鳖虫养殖户减少,养殖成本增加,货源较少,价格不断上扬,目前全检货价格在140元/kg左右,统货85元/kg左右。
胖大海:随着天气转凉,胖大海需求进入淡季,行情平稳运行,现长果价在85-90元/kg,圆果58-60元/kg,市场走销不快。
夏枯球:近期行情平稳运行中,总体走销一般,目前统货价格在18元/kg上下,选货在26-28元/kg之间。
白豆蔻:近期受行情震荡影响,货源走销不畅,致使价格继续下滑,目前统货价格在68-72元/kg之间。
枳壳:枳壳前段时间因为减产原因,行情也逐步攀升,价格不断上涨,近阶段由于实际走销情况不佳,行情较为疲软,价格有所下滑。目前江西货售价30元/kg左右,四川包含量货28元/kg。
竹茹:货源走动一般,市面可供货源尚丰,行情稳定。现市场竹茹青统货价格在6元/kg上下,白丝统货8-9元/kg,竹茹球15-16元/kg。
石竹叶:近日市场来货量不多,货源零散交易,行情走稳。现市场石竹叶统货价格在50元/kg。
苎麻根:近日市场苎麻根来货量不多,行情平稳运行。现在市场苎麻根统货价格在9-10元/kg。
玳玳花:今年玳玳花产新时市场货源减少,加上市场库存不足,价格上涨,目前行情坚挺。现在统货价格在130-140元/kg。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我们的客户——

 

提升竞争优势,共同创造持续长远的收益

 

 

(2021/10/1 7:55:29      阅读1983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