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4/19 23:19:24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周报>>协会周报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信息周报
 

 

 

 

 

 


产业大势

 

中国生物药陷入囚徒困境:原创新药几无投资,跟创新药靶点扎堆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抗肿瘤仿制药和真正的原创新药(First-in-class)都进入了囚徒困境,区别只是不同的囚室而已。

01 仿制药的囚徒困境:同质化严重、投资项目和金额太多

仿制药是国外专利过期的药,在我国是新药,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微创新”。长久以来,很多人都感觉到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众多项目靶点太集中,表面看起来百花齐放,IPO热潮一波又一波。市场加资本力量的加持,药企烧钱抢占坑位,再加上港交所和科创板允许尚无产品盈利企业上市的政策助推,在繁荣乐观景象之下已经潜伏了巨大的危机:投资泡沫的破裂随时都会出现。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国内共有484PD-1新药临床试验初次公示。此外,还有50多款PD-1处于待上市阶段。

恒瑞医药董事长周云曙在一次会议上说:“现在整个PD-1都是囚徒困境。这不是恒瑞的问题,而是PD-1太多了。恒瑞唯一的优势仅仅是适应证,而这种优势稍纵即逝。恒瑞今天的价格就是其他药企未来PD-1的天花板。与其关注恒瑞,不如关注整个行业赛道的丰富度。”

20201228日,医保谈判结果是国产三家企业(君实、恒瑞、百济神州)的PD-1单抗大幅降价进入医保目录,基本是国产PD-1的定价上限,也无限接近下限。这对那些产品尚在研发途中的科技型初创企业,产品如果没有明显优于同靶点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更好的解决患者需求,就会失去存活的机会。

更为严重的是,PD-1/PD-L1药物扎堆也不过是国内药企研发同质化的一个缩影,其结果是企业反噬,有限的临床资源被浪费在大量重复的研发项目。

资本盲目投入导致泡沫,不仅大量浪费资金,同时掩盖了好项目,真正具有价值的原创药物研目成为进入了另外囚室的囚徒。

02 First-in-class原创新药项目的囚徒困境:几无投资

按理来说,从01的原始创新受到各种政策和媒体的鼓励,应该是很容易得到投资人的热捧和各级政府园区的欢迎,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至今为止,笔者所感觉到真正从01的原创药项目实际上是受到投资人、地方园区的冷落的,好多原创项目处于另外一种囚徒困境:几乎没有投资。

这个看起来非常矛盾。一方面很多研究文章都在不停反思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同靶点项目扎堆,同质化严重。但是如果你做原创生物药的研发,每次参加路演的时候,台下坐在第一排位置的专家总是要问:你临床做到第几期了。明摆着这是美国、欧洲和日本没有,01的原创生物药,或者只是同期竞争,如果不是早期的研究,已经到临床几期,如何还用路演争取资金支持?即便已经进展很深入的药物开发,只要是美国没有同样的研究,往往也得不到评审专家的肯定。得到投资自然想都不要想。

原创生物药根本得不到投资人的青睐,真是处于囚徒困境之中。

和仿制药囚徒困境不同的是,原创新药理论上、宣传的政策上应该很容易得到各种资本的争抢,但实际不是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

1)投资人和各地园区投入资金支持往往是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投资对象最好有各种学术头衔、光芒四射。这些学术水平很高的学者往往是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或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往往是十分基础的工作,方向变幻莫测,需要大基金、人力和大平台支撑。但这些和新药、原创新药研发往往没什么直接关系。

2)因为原创新药,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没有的原创新药(比如专注我国有大量患者的急需药品种类)是简单归入高风险投资领域,是要避免的,宁可跟踪热点,在热点领域用放大镜寻找微创新、仿制药投资机会。

3)从01的原创往往需要极大的勇气、运气、前瞻性和一往无前的坚持,刚开始理解支持的人相对少,观望的人多,这正是原创固有的特点,本质和价值所在。各种投资人和地方园区以及他们所邀请的项目评审专家的要求都停留在枝节问题之处:财务管理如何、已有成果如何、专利已经有多少、科研团队实力如何.....这样表面上的完美实际离原创已经十万八千里了!

4)很多时候投资和园区把要做的事情分成创新和创业,在大学研究所研究就是创新、写SCI论文,创业就是做企业和产品。这样完全行政化管理和分类很难让人理解:做原创的产品一定不需要创新、不能写论文?这样的企业创新比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题目差在哪里?不需要一定的时间、经费以及其它条件逐步将产品设计、开发并逐步完善?

5)各地园区各种表格都是填写各种指标,原创很难预测到那种程度,这其实故意给原创制造障碍,让诚实的人很为难。

这就是真正原创新药成为困境中囚徒的原因。

谁都知道,开辟新的领域或者疾病治疗机理的新药是要冒一定投资风险的。但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部分。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就要有无畏的勇气;从生物制药小的角度来讲,冒一定的投资风险进行药物创新定会有高额回报,就像辉瑞、罗氏、强生、吉利德科学、安进、Moderna这样的公司,原创新药鲜有竞争对手。原创药独占市场保证盈利和普通药低价救治广大患者很好地组合起来。

实际上,这些原创生物药都是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做基础,加上颠覆性的创新设计以及相应的领先技术手段,是解决尚未有治疗药物疾病的患者需求,有巨大临床价值的真正新药。风险虽然有,但靶向生物药的风险已经很低了,还要求什么呢?天上是不掉馅饼的!

能看出来在每一个园区都有很多得到投资的创新和技术平台项目,其实往往很多实质是授权新药(License-in),符合评审专家的口味;少数和美国对手竞争的项目往往也是至少早半年已在美国“刮起的飓风”,经过太平洋登陆在这里后掀起的浪花。这些对评审专家和园区来说,都是项目可靠性的标志,尤其是在X国大公司的工作经历是通过评审的重要依据。

这样的标准其实是微创新、甚至是伪创新,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通过讲创新故事,在资本市场圈完钱就走人,留下一地鸡毛。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而真正的原创新药很可能在美国也没有竞争项目和对手,对全球的患者有价值,至少要对中国的广大患者有价值,这才是真正原创价值的本质。

为什么有投资人和地方园区宁愿在国外花大价钱购买创新型药企或者licence-in创新项目而对自己的真正原创视而不见呢?

这和基金、科技开发园区管理上的观念有关,尤其是搞金融管理的观点来看,选择仿制药“微创新”或者引进国外创新所负责任小、比较保险、考核起来好看。真正颠覆性的原创没有可比较的成功项目,相对难理解,风险似乎也大,最好不碰。所以患者和市场需要的真正原创新药处于得不到任何投资的囚徒困境。现实是创新只是说说,很像成语叶公好龙描述的那个古代的叶公。

2020年的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响远超疾病本身,对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用各种科技手段和肺冠病毒抗争,而只有创新才能及时、有效地抗击病毒无穷的变化。在进入2021年的时刻,希望生物制药技术创新能够得到真正的重视和支持,使人类在下一次未知疾病(Disease X)侵袭的时候已经有充分的技术储备和准备。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讲:历史告诉我们,新冠肺炎不会是最后的大流行病,所有人必须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学到教训。

教训是什么呢?要真心实意地支持原创药物研发,不要做好龙的叶公。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

 

疫苗耗材产能盲目扩张露苗头,警惕重蹈“口罩悲剧”

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正逐步推开,据国家卫健委324日发布的数据,截至32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疫苗8284.6万剂次。与此同时,疫苗注射器、玻璃瓶等耗材市场需求量剧增,相关企业紧急增资扩产,同时也有不少行业外公司进军疫苗耗材生产领域。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发现,尽管目前部分疫苗耗材及原材料供应紧张,但短期急速扩张、一哄而上极易出现产能过剩,市场供需形势可能急转直下。

业内专家呼吁相关部门有序引导,遴选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企业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坚,扭转部分原材料、装备长期受限的现状。

新冠疫苗引爆商机,相关耗材企业抓紧增资扩产

位于江西省进贤县的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其普通疫苗用注射器组装车间正抓紧生产,记者看到注射器的半成品外套、芯杆、胶塞、注射针经过几道工序后,一包成品注射器就组装好了。

据公司生产部经理王小珍介绍,目前公司实行24小时倒班生产,全厂1毫升规格的普通注射器产量每天超过120万支,主要用于新冠疫苗的接种注射。

作为一家长期从事注射器生产的厂家,目前洪达公司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列,现有8条注射器生产线。“面对不断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从去年8月开始,我们就在积极扩产。今年以来我们普通注射器产量增长了20%。”洪达公司总经理王海银说。

“国内一般规模的企业每天生产20多万支1毫升注射器,去年我们的产能是每天100多万支,在满足市场供应方面调整得很快。”王海银说。

据了解,疫情暴发前,全国每年注射器产量约260亿支,其中1毫升注射器产量不足15%。随着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相继铺开,1毫升疫苗用普通注射器等规格产品需求量持续放大。

浙江省玉环市是国内注射器生产技术、模具和自动化装备最为集中的地区。记者在浙江康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看到,出库区共2500箱、200万支1毫升注射器正在装车。

“这是一家美国企业委托我们代工的注射器。”公司总经理郭春介绍,由于全球疫苗接种计划的推进,公司从去年12月份至今获得多份2000万至3000万支注射器的出口订单,小容量注射器产能已处于满产状态,而疫情之前500万支的订购量则是大单。

为确保常用的1毫升疫苗注射器最大程度节省稀缺疫苗,该公司快速通过技术调整,将带可拆卸针的1毫升注射器的残留量有效控制在0.035毫升以下,既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又达到了节省疫苗的目的。

康康医疗器械所属的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守明表示,为满足市场需求,已加快集团新产业园的注射器生产线建设,在20216月前后普通注射器产能将从每月2000万支扩大到9500万支左右。“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国内注射器生产企业保国内供给没有问题。”赵守明说。

除了普通注射器,管制注射剂瓶以及预灌封注射器市场需求也快速上升,某疫苗玻璃瓶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产量能力备受关注,目前企业全力拉动产能,所有预灌封注射器全部用于国内疫苗生产企业。

■原材料、装备供不应求,盲目扩张恐现“劣币驱逐良币”

多位疫苗相关耗材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量企业都在新增生产线、提高产能,也有一些看好未来前景的新企业涌入该行业,但已有诸多问题矛盾凸显亟须引起重视。

一是原材料及装备依赖进口,掣肘企业扩产步伐。山东一大型注射器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所生产的预灌封注射器所需的生产装备、中硼硅玻璃管、注射针、护帽、胶塞以及粘胶剂均依赖向德、美、法、爱尔兰等国进口,“目前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全球都紧张,国外企业也是优先供应本国,导致给我们供货周期加长,风险增加。”该负责人说。

二是盲目扩张露苗头,重复建设多、技术攻坚少。疫情期间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企业都在扩产。业内人士提到,目前许多企业都是重复建设,例如西林瓶国内的产能完全足够应对当下的市场需求,但仍有企业继续投产。

硼硅玻璃管原料供应企业德国肖特、康宁都在国内建生产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现象,国内有多家企业也建成或刚投入,业内人士表示希望这些原料企业能以高质量高标准的投入,对标进口原料质量,沉下心来研究攻坚玻璃原料的核心技术夯实自己,切忌在质量基础不稳定时就快速扩张增产。

三是警惕产能过剩“劣币驱逐良币”。受访业内专家表示,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市场需求将回归正常,盲目新增产能或将成为过剩产能。王海银提到,由于一般规模的企业很难获得国外许可,想出也出不去,接不了国外订单,导致更多企业涌向国内市场,加剧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竞争。

郭春表示,药品器械的集中采购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产能过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开始打“价格战”,以低价进入集采目录,产品质量好、研发投入高的企业产品反而可能被排除在外,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卡脖子”技术攻坚迫在眉睫,警惕一哄而上重蹈“口罩悲剧”

新冠疫苗大范围推广接种对相关耗材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企业不计成本投入大量资源扩产,但市场稳定后过剩产能则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可能重蹈2020年上半年口罩价格断崖式下跌、企业损失惨重的“悲剧”。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应引导企业各有侧重、有序竞争。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新冠疫苗对安全性、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疫苗企业都倾向选用预灌封注射器。疫情之前,预灌封注射器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并不大,但疫情后全球主要预灌封注射器生产企业之一美国BD公司停止向中国供货,这才导致中国市场供应紧张。

多位受访者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遴选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攻坚“卡脖子”技术。国外企业在各自领域大多是有数十年或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国产化替代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国家更应该精准化匹配,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最有机会突破的企业或者机构。

据了解,短期国内预灌封注射器无法满足需求。目前山东威高、宁波正力等龙头企业已布局扩产,但扩产需要一定周期。相比较而言,管制西林瓶供应充足。在此期间,可优先使用管制西林瓶,等待预灌封注射器供应能力跟上时再进行替换。同时,对相关企业在审批、融资等方面出台惠企政策。为减轻疫苗企业的生产和分包装负担,也可以考虑多人份包装形式。

赵守明表示,疫情对疫苗耗材行业将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企业应改变单纯依靠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来获得市场的发展方式,应通过提质增效,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同时树立品牌意识,把自身做大做强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话语权。

(信息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行业动态

 

药监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0年)》

国家药监局326日公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0年)》。

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67.6万份。1999年至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687万份。

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0.6万份;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30.2%

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6.7万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0.0%

202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为0.87:1,女性略多于男性。从年龄分布看,14岁以下儿童占7.7%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占30.3%

按照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品占83.0%、中药占13.4%、生物制品占1.1%、无法分类者占2.5%

《报告》原文请见:

https://www.nmpa.gov.cn/xxgk/fgwj/gzwj/gzwjyp/20210325170127199.html

(信息来源:国家药监局)

 

 

 


竞争监测

投资动向

 

中国生物新冠疫苗阿联酋生产线启动

328日,中国与阿联酋合作中国新冠疫苗原液灌装生产线项目“云启动”仪式,在中国北京、河北、阿联酋阿布扎比三地同步举行。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与阿联酋G42集团共同组建的生命科学合资企业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成为阿联酋本土第一款新冠疫苗,名为Hayat-Vax,寓意生命之苗,为全球携手抗疫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阿联酋内阁部长兼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谢赫·阿卜杜拉·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仪式现场,启动并连线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与G42集团合作新冠疫苗原液灌装生产车间,共同见证阿联酋与阿拉伯地区首批新冠灭活疫苗正式分装下线,并与新冠疫苗模型合影。

325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国药国际与G42集团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共同签署生命科学合资合作协议,逐步实现中国生物其它优质产品在阿联酋的落地、生产和销售,也包括开展新疫苗和新的生物技术的研发合作。国药集团副总经理石晟怡、中国生物总裁吴永林、国药国际总经理李粲等出席签约仪式。

截至20213月,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在5个国家批准上市,在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接种。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累计供应全球疫苗突破1亿剂次,全力以赴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信息来源:国药股份)

 

先声药业与Kazia签署2.92亿美元协议:在中国开发胶质母细胞瘤新药PI3K抑制剂paxalisib

Kazia Therapeutics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学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创新的抗癌药物。近日,该公司宣布已与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Simcere Pharmaceutical Group Ltd)签订了一项许可协议:针对Kazia公司在研抗癌新药paxalisib,先声药业获得了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paxalisibKazia的先导项目,这是一种脑渗透性PI3K/Akt/mTOR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目前正开发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这是成人中最常见、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脑癌。paxalisib2016年底从罗氏旗下基因泰克获得授权,于20211月启动治疗GBM的关键研究GBM AGILE的患者招募。目前,另有7项研究正在评估paxalisib治疗其他形式的脑肿瘤。此前,美国FDA已授予paxalisib治疗GBM的孤儿药资格(ODD)和快速通道资格(FTD)、治疗弥漫性内生性桥脑胶质瘤(DIPG)的罕见儿科疾病资格(RPDD)。

根据协议条款,Kazia将获得1100万美元的预付款,其中包括700万美元现金和4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价格比最近的股票交易价溢价20%。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BM)适应症,Kazia还将获得高达2.81亿美元的或有里程碑付款,而对于胶质母细胞瘤(GBM)以外的适应症,Kazia还将获得进一步的里程碑付款。先声药业还将向Kazia支付商业销售的百分之十几的特许权使用费。

(信息来源:生物谷)

 

资本竞合

 

艾棣维欣完成6600万美元交叉轮融资,加速创新疫苗研发与产能建设

326,中国创新疫苗生物科技公司艾棣维欣(Advaccine)宣布,近期已顺利完成金额超过6600万美元的交叉轮融资。本次融资由经纬中国与弘毅投资共同领投,Goldstream Healthcare Focus Fund、沃生投资等机构跟投,星空资本等多方现有股东继续追加投资。华兴资本在本次交易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艾棣维欣是集自主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创新驱动型高新技术企业。艾棣维欣具有国际领先的疫苗开发与生产平台,专注于DNA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新型疫苗佐剂等创新疫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公司广泛开展全球性临床合作,具备卓越的创新力和执行力。

公司在研的新冠DNA疫苗、新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疫苗、乙肝治疗性疫苗等,均已获得优异的临床及临床前数据,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艾棣维欣通过成功并购斯澳生物,已在苏州建立了高标准大规模的疫苗生产体系。

(信息来源:艾棣维欣)

 

市场风云

 

第一三共&上药科园达成战略合作

324日,第一三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三共)与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科园)在北京举行《第一三共&上药科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未来双方将在药品上市、渠道建设、市场准入、电商业务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作为上海医药北方平台上药科园下属核心医药流通企业,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称简:科园贸易)将发挥在全国分销、零售、电商等方面的优势,力求为双方合作与发展创造新机遇。

(信息来源:上药科园)

 

郑磊将担任西安杨森新任总裁

329日,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宣布,自202141日起,郑磊女士将担任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总裁。前任总裁安思嘉将履新担任杨森欧洲、中东、非洲新兴市场董事总经理。

据悉,郑磊女士此前曾全面负责杨森在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运营工作。2002年加入强生,在接下来的15年间历任多个职位,其中包括了肿瘤和免疫事业部负责人。

郑磊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以及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信息来源:医药代表)

 

 

 


新药上市

国药上市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普拉替尼胶囊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Blueprint Medicines Corporation申报的1类创新药普拉替尼胶囊(商品名:普吉华)上市。普拉替尼为受体酪氨酸激酶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RET 激酶活性,可剂量依赖性抑制RET及其下游分子磷酸化,有效抑制表达RET(野生型和多种突变型)的细胞增殖。

该品种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转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该品种上市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信息来源:国家药监局)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精神分裂症药物瑞欣妥®在华获批上市

327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精神分裂症新药——瑞欣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正式在华上市。瑞欣妥®是注射用缓释微球制剂,每两周肌肉注射一次,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瑞欣妥®是基于绿叶制药全球领先的微球技术平台开发。作为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开展全球注册的创新微球制剂,同时也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该药物的上市不仅为我国约1000万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返社会带来新希望,而且也意味着绿叶制药深耕多年的创新微球技术研发平台成功实现产业化转换,展现全球领先优势。

(信息来源:生物谷)

 

全球上市

 

GSK/Vir在美国提交单抗VIR-7831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早期治疗COVID-19

近日,葛兰素史克(GSK)与Vir生物技术公司联合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一份申请,请求授予单抗药物VIR-7831GSK4182136)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存在进展到住院或死亡风险的轻度至中度COVID-19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40公斤)。

VIR-7831是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单克隆抗体。临床前数据表明,VIR-7831同时具有阻断病毒进入健康细胞、清除受感染细胞的潜力。VIR-7831能够与SARS-CoV-2SARS-CoV-1(引起SARS的病毒)共有的一个表位结合,表明该表位高度保守,这可能使抗药性的产生更加困难。VIR-7831融入了Xencor公司的Xtend技术,也被设计用于在肺部实现高浓度,以确保最佳穿透受SARS-CoV-2影响的气道组织,并具有延长的半衰期。

(信息来源:生物谷)

 

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症(NDO)儿科新药!安斯泰来Myrbetriq(米拉贝隆)获美国FDA批准

日本药企安斯泰来(Astellas)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1Myrbetriq片剂(mirabegron,米拉贝隆,缓释片),用于治疗年龄≥3岁、体重≥35公斤的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症(NDO)儿童患者;(2Myrbetriq颗粒剂(mirabegron,米拉贝隆,口服混悬剂),用于治疗年龄≥3岁的NDO儿童患者。此外,FDA还批准了Myrbetriq儿科独占权,从而使其市场独占期延长了6个月。

Myrbetriq片剂和Myrbetriq颗粒剂通过优先审查程序获得批准,是目前FDA批准用于治疗NDO儿童的同类首个(first-in-class)产品。NDO的治疗选择一直非常有限或是侵入性的,包括定期如厕、倒尿或手术。如果不进行治疗,NDO在儿童早期可导致尿路功能的恶化。目前,NDO儿童的治疗选择有限,Myrbetriq片剂和Myrbetriq颗粒剂的批准上市,将扩大可用于这些儿童的治疗方案,提供疗效和耐受性的良好平衡。

目前,Myrbetriq片剂(米拉贝隆,缓释片)已在美国上市。Myrbetriq颗粒剂(米拉贝隆,口服混悬剂)的开发是为了方便年幼的NDO儿童或有吞咽困难的NDO儿童服用,将于2021年底在美国上市。

Myrbetriq片剂最初于2012年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急和尿频症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成人患者。该药是一种处方药,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琥珀酸索非那新(solifenacin succinate)联合用药。自上市以来,全世界已有近1800万例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成人患者接受了Myrbetriq治疗。

(信息来源:生物谷)

 

白血病告别化疗!新一代PI3Kδ抑制剂/新型CD20单抗组合(umbralisib+Ukoniq)在美国进入审查

TG Therapeutics是一家致力于为B细胞介导的疾病患者开发创新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已完成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滚动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将ublituximabUkoniqumbralisib)的组合疗法(U2),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成人患者。之前,FDA授予U2治疗CLL的快速通道资格(FTD)和孤儿药资格(ODD)。

如果获得批准,U2将为先前未接受过治疗(初治)的CLL患者、以及对先前疗法治疗无效或复发的CLL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无化疗方案。

ublituximab是一种新型糖工程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靶向成熟B淋巴细胞上CD20抗原的一个独特表位。Ukoniq的活性药物成分为umbralisib,这是一种口服、每日一次的、新一代PI3Kδ和CK1-ε双效抑制剂,这可能使其克服第一代PI3Kδ抑制剂相关的某些耐受性问题。

20212月,Ukoniqumbralisib200mg片剂)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1)已接受过至少一种基于抗CD20方案的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2)已接受过至少3种系统疗法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用药方面,Ukoniq推荐剂量为800mg4片),每日口服一次,与食物同服。

值得一提的是,Ukoniq是获批治疗复发/难治性MZLFL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口服、每日一次、磷酸肌醇-3-激酶δ(PI3K-δ)和酪蛋白激酶1-ε(CK1-ε)双重抑制剂。

(信息来源:生物谷)

 

欧盟批准辉瑞/BioNTech mRNA疫苗Comirnaty储存:-25℃至-15℃可存放2

近日,辉瑞(Pfizer)与合作伙伴BioNTech联合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批准其COVID-19 mRNA疫苗Comirnaty一种新的疫苗储存方案:在-25℃至-15℃的温度下储存2周。此次标签更新,将简化欧盟各地的Comirnaty剂量分配和储存,为整个欧盟内部的疫苗分发、储存、管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此次批准,是基于在标准药品冷冻柜中、在这些温度下的稳定性数据。新的数据证明了辉瑞继续致力于进一步开发这种疫苗并收集数据,以支持更广泛和更灵活的疫苗分发和接种。

(信息来源:生物谷)

 

罕见肝病新药!口服ASBT抑制剂maralixibat获美国FDA优先审查:治疗ALGS患者胆汁淤积性瘙痒

Mirum Pharma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创新疗法治疗肝脏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maralixibat的新药申请(NDA)并授予了优先审查,该药是一种口服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抑制剂,用于治疗年龄≥1Alagille综合征(ALGS)患者的胆汁淤积性瘙痒。此前,FDA已授予maralixibat罕见儿科疾病资格(RPDD)和突破性药物资格(BTD)。

ALGS是一种罕见的肝病,目前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Mirum20211月完成了滚动NDA提交。FDA已指定《处方药用户收费法》(PDUFA)目标日期为2021929日。FDA目前不打算召开咨询委员会会议。

maralixibat是一种新型的、最小化吸收的、口服给药的在研药物,正在对几种罕见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进行评估。maralixibat抑制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导致更多胆汁酸在粪便中排出,导致系统性胆汁酸水平降低,从而潜在地减少胆汁酸介导的肝损伤及相关影响和并发症。

(信息来源:生物谷)

 

美国FDA批准Vyxeos用于≥1岁儿科群体:治疗2种特定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Jazz制药公司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Vyxeosdaunorubicin and cytarabine,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标签修订,纳入一个新的适应症:用于治疗年龄≥1岁、新诊断的、治疗相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t-AML)或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RC)儿科患者。

Vyxeos是一种以5:1比例配比的化疗药物阿糖胞苷(cytarabine)和柔红霉素(daunorubicin)组合疗法,2种药物封装在一个纳米尺度的脂质体递送载体。这种纳米级脂质体递送载体可增强疗效,同时限制了单独服用每种药物的风险。

Vyxeos基于Jazz公司专有的技术平台CombiPlex开发,该平台能够合理设计并快速评价抗癌药物的组合,结合传统化疗与分子靶向药物,提供更强的抗肿瘤活性。CombiPlex通过体外识别组合药物的最有效协同摩尔比,同时在一种纳米尺度的药物递送复合物中固定这种摩尔比,使其在给药后能够维持这种优化的组合,确保这种摩尔比暴露于肿瘤组织,这种技术平台可解决常规组合方案的多个根本性弊端,以及组合药物开发所面临的固有挑战。

在美国,Vyxeos20178月获得FDA批准,用于前述适应症。这是首款针对特定类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上市治疗药物,通过将两种常用化疗药组合使用,显着提高化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Vyxeos附有一个黑框警告,严禁以Vyxeos替换其他包含柔红霉素或者阿糖孢苷的药物。之前,Vyxeos已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突破性药物资格、优先审查资格。

(信息来源:生物谷)

 

 

 

 


科技研发

 

三叶草生物与Dynavax宣布新冠候选疫苗全球II/III期临床试验“SPECTRA”完成首批志愿者接种

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新型疫苗的生物制药公司—Dynavax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公司近日宣布三叶草生物的新冠候选疫苗全球II/III期临床试验项目“SPECTRA”完成首批志愿者接种,该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三叶草生物“S-三聚体”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候选疫苗在与DynavaxCpG 1018加铝佐剂联合使用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双抗鸡尾酒!礼来/GSK/Vir组合bamlanivimab/VIR-7831治疗低风险COVID-19显著降低病毒载量

礼来(Lilly)与Vir生物技术公司和葛兰素史克(GSK)近日联合宣布了扩大的2BLAZE-4试验的顶线数据,该试验研究了患有轻度至中度COVID-19的低风险成人患者。结果显示,该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在治疗第7天,与安慰剂相比,bamlanivimabLY-CoV555700mg剂量与VIR-7831GSK4182136500mg剂量联合用药使持续高病毒载量(>5.27,循环阈值<27.5)相对降低70%p0.001)。

此外,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病毒载量从基线检查到第357天平均变化的关键病毒学次要终点方面,与安慰剂相比,bamlanivimabVIR-7831联合用药使病毒载量在统计学上显著降低。到第29天,2个研究组均没有出现与COVID-19相关的住院或死亡(次要终点)。研究中,有1例患者(治疗组)因COVID-19相关症状到急诊室就诊。bamlanivimabVIR-7831联合用药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信息来源:生物谷)

 

安斯泰来用于治疗携带FLT3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成人患者的富马酸吉瑞替尼片达到总生存期的主要终点

330日,安斯泰来制药集团宣布,一项关于适加坦®(英文商品名XOSPATA®,通用名富马酸吉瑞替尼片,以下统称为吉瑞替尼)用于治疗携带FLT3突变(FLT3mut+)的复发性(疾病复发)或难治性(治疗耐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患者的三期确证性临床试验,在预设的期中分析中,与挽救性化疗相比,达到了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

安斯泰来计划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COMMODORE的试验结果,以获得常规批准上市。详细的结果也将被提交予同行评审期刊和/或科研大会。

(信息来源:生物谷)

 

甘李药业每周1次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申报临床

324日,CDE官网显示,甘李药业每周注射1次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ZR18的临床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受理号:CXSL2100099国、CXSL2100100国),本次申请的临床试验适应症为II型糖尿病、肥胖及超重。

Grand View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份额在2019年达到113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可达181亿美元。针对II型糖尿病,目前全球范围内已获批一周注射一次的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主要有度拉糖肽(礼来)、司美鲁肽(诺和诺德,中国处于申报上市)和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豪森,仅中国获批)等。

针对肥胖及超重适应症,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一周注射一次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被批准用于肥胖及超重治疗。GLP-1类药物中,仅有一天注射一次的利拉鲁肽经FDA批准用于治疗肥胖或超重适应症。据EvaluatePharm数据库信息显示,2019年利拉鲁肽用于治疗肥胖或超重的全球销售额约为8.52亿美元。

截至2020930日,甘李药业在该项目中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309万元人民币。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特应性皮炎新药!辉瑞新一代口服JAK1抑制剂abrocitinib 3期临床疗效显著

辉瑞(Pfizer)近日宣布,评估每日一次口服JAK1抑制剂abrocitinib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3JADE COMPARE研究(NCT03720470)的完整结果已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该研究在接受背景外用疗法的中度至重度AD成人患者中开展,评估了2种剂量abrocitinib100mg200mg)与安慰剂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中还包括了一个阳性药物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了皮下注射Dupixentdupilumab)治疗。结果显示,2种剂量abrocitinib均达到了共同主要终点。

目前,abrocitinib100mg200mg)用于治疗年龄≥12岁中度至重度AD患者的新药申请(NDA)正在接受美国FDA的优先审查,预计将在20214月获得审查结果。此外,abrocitinib在同一患者群体中的营销授权申请(MAA)也正在接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审查,预计将在2021年下半年获得审查结果。

abrocitinib是一种口服小分子,可选择性地抑制Janus激酶1JAK1)。抑制JAK1被认为可调节多种参与特应性皮炎(AD)病理生理过程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4IL-13IL-31IL-22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美国,FDA20182月授予了abrocitinib治疗中重度AD的突破性药物资格(BTD)。

(信息来源:生物谷)

 

 

 


运作管理

 

带量采购下的药企营销变革

2021年所有的药企面临的政策形势基本相同:

国家带量采购、新医保目录谈判、各省集中采购、联盟集采、医保控费……

而且所有的药企都面临着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营销团队专业知识结构不匹配,能做专业医药营销的人员相对比较少;

营销思维基本是传统的惯性影响思维:开发代理商、招聘业务人员以及各个省份简单的分配任务指标,之后就是不停的压榨业务人员;

产品结构缺乏正竞争性,完全依靠人力在推动销售业绩;

终端管理缺失,很多药企营销团队大部分精力在代理商进货、压货、回款上;

营销模式缺乏创新,药企品牌塑造几乎没有。

营销部门组织结构不合理,薪酬绩效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性,甚至营销体系管理混乱,导致营销团队竞争能力不强,甚至离职率非常高;

营销资源整合能力差甚至缺失。

那么2021年这是国内医药政策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药品销销售营销变革?这里由于篇幅所限,笔者根据为多个药企的成功营销变革项目积累提几个主要方向:

1.产品结构重新梳理:没有有竞争性的产品结构,营销是非常难做起来的,一定要相信这一点。很多企业其实有很多的产品文号,但大部分文号生产数量很少,甚至被闲置,产品结构重新梳理,就要把企业所有的能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梳理,形成有竞争性的产品结构,以不同的产品结构应对三个不同的市场:政策内市场、政策外市场,线上市场。未来医药企业想要在营销上获得突破,丰富的、多层次、对应多市场的产品结构是重中之重,看看修正药业就知道了;

2.营销体系重构:目前很多医药企业的营销体系是一种非常粗犷的结构,非常缺乏竞争力。比如营销部门,针对三个市场并没有有效的对应,又比如营销团队,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区域匹配不合理。

3.薪酬绩效体系重构:不要再用似是而非的企业文化来对营销人员进行思想的控制,一定要相信营销人员赚钱多少才是关键。目前大多数的企薪酬绩效只是简单的基本工资+提成模式,这种模式激励性差,团队不稳定。

4.构建营销平台:现在的医药营销市场是一个多边的市场,市场要求整合市场内有效的营销资源(渠道、终端、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等等),传统的营销体系对整合营销资源几乎处于无力状态,所以营销业绩的实现难度非常大。医药企业一定要把营销体系构建成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功能就是整合营销资源,那么企业的营销团队应该首先成为市场管理者和资源整合者,然后才是销售者。国内的优秀企业都在花大力气的整合营销资源,但绝大部分企业连营销资源的整合概念都没有。

5.构建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营销已经成了很多药企竞争的利器,通过数字化营销针对顾客、渠道、竞争、价值、创新、数据、政府相关部门、线上市场等进行有效的资源匹配和资源整合,这样的营销才能快速增长。目前通过构建数字化营销,促进药企营销快速增长的案例比比皆是。

6.构建区域合伙体系:一个企业,不要总想通过增加自营队伍的方式来整合市场的销售人员以及市场资源,这种做法成本高,业绩达成速度慢。一药企的和合体系能够快速的整合市场绝大部分的营销资源,这对营销业绩的实现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很多企业目前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甚至即便考虑到了做的合伙体系也是似是而非,甚至把合伙体系做成了招聘代理商。需要明确一点合伙体系和营销平台是相互对接的,未来的医药营销,二者缺一不可。

7.强化对销售人员的专业性培训:目前大部分营销企业的销售人员基本上专业性不够,这里的专业性并不是大学时候专业是学医学药,而是销售能力和行为的专业性,举个简单例子:一些销售人员对客户的拜访没有任何准备(比如顾客的业务倾向、顾客面临的经营性问题、顾客经营的产品结构、竞品在渠道顾客中具体体现、自身产品在区域市场的竞争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等等),因为没有任何准备,所以销售人员面对渠道顾客的时候,仅仅是提交资料介绍企业和产品,或者找机会请客户吃饭,或者给渠道客户承诺返点,这种做法是非常不专业的,也难以取得客户的合作和认同。

8.多元形式解决财税问题:这个问题很多企业是比较头疼的,尤其是以政策类市场为主的医药企业,所以营销财务部门一定要构建多元形式的财税解决方案。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9.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构建不同的营销策略.很多医药企业在营销策划和营销策略上几乎是空白的,任何企业影响想做好首先要有营销规划,也就是营销战略,那么对应的一定要有营销战术,这个营销战术其实就是营销策略.细看有多少家医药企业真正有营销策略?好像大部分都没有.

10.企业品牌或企业产品品牌的塑造:一定要相信,让消费者知道的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消费者才能主动购买,尤其是随着国家逐步在推进处方外流的时候,如果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不能让消费者获知,那么未来的营销几乎难以运行。目前随着信息多元化和碎片化,传统的通过广告的影响品牌塑造模式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有效性,所以搭建多元的、多渠道的、多通路的企业品牌塑造体系是医药企业赢得未来营销的关键。

总结:

不要把营销创新考虑的过于复杂,其实营销创新主要是围绕产品结构、营销体系、团队优化、管理优化、薪酬绩效、营销模式、企业品牌、营销策略、资源整合等进行的。任何营销创新都脱离不了上述的几个方面,当然进行营销创新是一个试错过程,要不停的试错才能不停的获得成功,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更关键的是,营销管理者一定要多学习,现在的医药营销已经打破了行业界限,非医药行业的企业正在快速的进入医药领域参与竞争,比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顺丰、邮政等等,千万不要小瞧他们。嗯

如果一药企的营销管理者在学识和能力上,不能强过业内的竞争者和非业内的竞争者,那么几乎没有未来。

(信息来源:史立臣)

 

老牌中药企业剥离中药老字,传统药企该如何转型

322日,丽珠医药发布公告称,拟以7.24亿元收购天士力控股集团以财务投资者身份所持有的天津同仁堂的40%的股份。

一家正在转型的老牌中药药企?将名下持有的中药投资股权卖给了?一家正在转型老牌化药药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两者的转型路径都是怎样的?会开启国内药企间的并购潮吗?

01 天士力:出售获益不菲,乘风破浪转型时

这是天士力2021年的第一笔出售。

与北京同仁堂撞名,天津同仁堂也并非“等闲之辈”。

天津同仁堂前身为198110月成立的天津市第四中药厂,系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于为天津市医药局药材公司。1989年,天津市医药局同意将其更名为“天津同仁堂制药厂”。官方称最早要追溯于1644年的“张家老药铺”,至今377年历史。并称与北京同仁堂没有投资和经营关系,但历史渊源颇深,不详细展开。

据南方周末报道,天津同仁堂曾历经8次股权转让,最终国有股东全部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张彦森家族(旗下还有宏仁堂和狗不理)和天士力控股集团旗下的产业基金。

财报显示,其2020年营收为8.18亿元,同比增长10%;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2.63%。旗下有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脉管复康片等22项独家品种,34种药品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前述三项核心产品2019年、2020年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4.76%86.88%

这与天士力的核心产品恰好互补。天士力的核心领域是以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带动的心脑血管领域,其他还有抗肿瘤和肝病治疗。

这或许是当时天士力选择进入天津同仁堂的原因之一。

2016128日,天津天士力健康产业投资通过协议受让天津同仁堂40%的股份,一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协议转让方为天津高林华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48月,该公司承接了天津市医药集团40%的股权),转让时并未公布价格。转让方看似与天士力毫无关联,但据有关报道,天津高林华创注册邮箱后缀正是天士力公司所用。换句话说,天士力所获股权直接来自天津市医药集团。

而天津天士力健康产业投资是在2015年刚成立的投资平台,实控人为天士力控股集团的闫凯境。

虽然无法得知转让价格,但在持有天津同仁堂期间,天士力健康产业投资获益不菲。从2016年开始每年不间断分红,且股利支付率不低。譬如2016年中报,天津同仁堂分红总额为2.05亿元,当年归母净利润仅为6254.87万元;股利支付率高达665.36%,远高于茅台51%的分红率;2019年分红2.43亿元,2020年分红也达到2亿元。按照天士力健康产业投资的持股比例,累计超3亿元。

近日,天津同仁堂再次向天津证监局报送了在创业板IPO并接受辅导申请材料,202139日,天津证监局接受辅导公告,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

面对这样一个“香饽饽”,天士力为何要出售?

或许对天津同仁堂上市的期望不高。毕竟天津同仁堂也不是第一次提交IPO了,20183月民生证券辅导,4月报送申报材料,后来算时运不济,因会计师事务所瑞华被暂停审查;搁置一年多,恢复审查后又申请撤回IPO材料,直至20211月终止审查。

如今又重来一次,天士力选择了退出,有券商研究员认为血府逐瘀胶囊和复方丹参滴丸太类似,存在明显同业竞争。

从天士力本身来说,或许有另一个理由——战略需要。

201210月闫凯境接班,天士力次年营收同比增长18.89%,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7.52%,市值净增158亿元,市值增长创上市11年新高。以下为闫凯境接手天士力后公司每年重大股权收购和出售情况:

通过这些动态,二代接班后天士力的转变是肉眼可见的。最明显的是口号上的变化,2013年时天士力的发展关键词为“一个核心带两翼”,2017年该关键词在年报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推进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协同发展”。从核心到协同,与其说是中药的“退”,不如说是天士力在化药和生物药的重点发力。

2013年开始,拿下现在充当天士力“化药工厂”的帝益药业,目前帝益承担了天士力的原料药、化学制剂生产。具有年产300T的化学原料药制造平台(抗肿瘤API和普通API),拥有年产22亿片(粒)的普通固体制剂和抗肿瘤固体制剂制造平台,包括替莫唑胺胶囊、右佐匹克隆、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等20多个化学制剂。

2015年通过收购增资布局生物药,到2018年正式将天士力生物独立,也正式形成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协同发展的初步格局,2019年开始砍掉一些不必要的板块,聚焦发展这三大块。

当天士力的发展版图跃然纸上,其出售目的也一目了然。

02 多元业务与董事长的医药“帝国”

323日,丽珠集团公布了2020年年报。与此同时,其母公司健康元也发布关于丽珠集团7.24亿元收购天士力所持有的天津同仁堂40%的股份。

交易完成后,丽珠集团可在中药业务发展方面与天津同仁堂进行一定的协同,同时可以通过其现金分红或IPO上市等方式实现相应的投资收益。

公告发出后,众说纷纭,有人质疑丽珠为何不专注创新药?有人觉得利好健康元,这又是朱保国的一次明智投资……

事实上,作为Big Pharma,丽珠集团诚然看到了创新药红利,但曾经的“荣耀”原料药和中药板块并不与创新冲突,“大健康”产业的全能选手或许才是其真正的布局。

丽珠集团年报显示,2020年总营收105.2亿元,其中化学制剂业务占比超过50%,原料药业务占比23.32%,中药占比11.54,诊断与试剂占比13.22%。在化学制剂中,消化道与促性激素分别占总营收的23.63%以及18.27%

显然化学制剂是丽珠集团的业绩主要来源,其在年报中也指出,“本集团已经驶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全新阶段。创新药艾普拉唑系列产品、以及高壁垒复杂制剂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持续高增长。”

众所周知,1.1类新药艾普拉唑一直是丽珠集团的王牌产品。2020年艾普拉唑系列产品也是撬动其业绩的主要动力,疫情影响下,丽珠维三联和丽珠得乐双双销售额下滑的情况下,艾普拉唑全年销售额17.65亿元,同比增长81.2%

艾普拉唑作为首个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质子泵抑制剂,2019年通过国谈降价40%进入医保目录,而其竞品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也是年初集采的涉及品种。可见,年销售额近20亿元的艾普拉唑的市场增量空间仍存在想象空间。

在化学制剂方面,除了艾普拉唑,丽珠集团还有多个创新产品在研,其中进展最快的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已经进入临床III期。

那么,创新产品带来如此巨大增长的情况下,真的如股民质疑的那样没有专注创新药吗?

事实并非如此。

除了化学制剂,原料药、中药、试剂以及生物药方面,丽珠集团都进行了“分明”的布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丽珠集团下设了多家控股子公司,原料药、中药、试剂以及生物药业务都分属各子公司。譬如丽珠集团控股的丽珠制药、新北江以及福州福兴都是原料药企业。

试剂业务则掌握在子公司丽珠试剂手中,股权占比39.43%。年报显示,丽珠试剂2020年营收13.93亿元,丽珠集团的试剂业务全年总营收13.83亿元。丽珠集团已经于20208月宣布其分拆A股上市。

备受外界关注的丽珠集团的单抗生物药布局由丽珠单抗负责,年报显示,在生物药方面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已报产;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III期临床已完成入组,即将开展报产工作;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胸腺癌临床Ib/I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完成2/3入组。

而本次股权交易所涉及的中药业务,丽珠集团原本拥有两家控股子公司光大制药和利民制药厂。

再来看丽珠集团中药业务的具体产品,子公司利民制药厂的大品种参芪扶正注射液,2020年受疫情影响总销售额6.06亿元,同比下滑25.81%,而光大制药的抗病毒颗粒销售额4.62亿元,同比增长52.02%

丽珠集团7.24亿元收购40%股权的天津同仁堂主要产品为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和脉管复康片等中成药,可发挥一定协同作用。

丽珠集团如此布局实际上离不开其董事长朱保国的影响。天眼查数据显示,健康元拥有丽珠集团23.43%的股权,健康元最大股东深圳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的实控人则是朱保国,股权占比90%

上世纪90年代依靠“太太口服液”发家的朱保国在迄今的20年间通过大肆并购完成了他的医药“帝国”,1997年收购海滨制药进入抗生素领域,2004年其抗生素产品美罗培南占据了国内半数市场,健康元也借此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

2001年上市后,健康元的前身太太药业融资17亿元,2002年就以4.27亿元获得了丽珠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席位,朱保国曾回忆,“这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件事,比太太药业上市还让我兴奋。”

业务多元的丽珠集团并未让朱保国停滞并购脚步,2007年朱保国又砸下6亿元进军环保酶法(生物发酵)工艺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头狍菌素的原料)。2012年又将目光投向吸入制剂,设立上海方予和健康元呼吸等子公司,布局了复方异丙托溴铵和盐酸左旋沙丁胺醇等大品种呼吸科吸入制剂。

从丽珠医药和天士力的交易中抽离出来,2020年疫情的难或许让更多公司明白了未来发展之道,随着竞争的加剧,传统药企需要剥离和收购来完成快速转型,新创企业需要资金来支持发展。所以不管是传统药企为转型去并购国内初创药企,还是生物新贵横向扩张去收购初创药企或与传统药企联合,未来几年必将波涛汹涌,“大鱼”也必将乘风破浪而出。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

 

 


市场分析

 

202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0

根据各家制药公司2020年财报披露的产品销售数据,2020年全球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共有150个。其中TOP100药品上榜门槛是1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合计销售收入3545亿美元。

从药物类型上看,TOP100药品中,小分子药物共52个,销售收入占比46%。单抗、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重组蛋白类大分子药物共42个,销售收入占比49%

从疾病领域来看,TOP100药品中肿瘤、感染病、免疫、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疾病是市场规模最大的5个领域,均超过了200亿美元。

从企业角度看,TOP100药品中,罗氏的产品个数最多,达11个,这也是罗氏制药业务体量能排在2020年全球冠军位置的原因。其次为强生(10个)、诺华(9个)。

从具体品种看,TOP1宝座仍属于“药王”Humira,尽管受到生物类似药冲击,Humira2020年仍以3.5%的增长达到198.32亿美元,再度逼近200个亿。来那度胺仍是小分子冠军,销售收入达121.06亿美元。

相较于2019年,今年的榜单中出现了几个新面孔,包括罗氏的一款ADC药物Kadcyla(恩美曲妥珠单抗),Kadcyla由靶向HER2的曲妥珠单抗与抑制微管聚集的化疗药物美坦新(DM1)通过硫醚连接子MCC连接而成。最早于20132月首次在美国获批,并于20201月在国内获批,是国内批准上市的首个ADC药物。经过7年的市场渗透,Kadcyla在今年首次进入百强榜,同时也是首个入榜的ADC药物。

另一款值得关注的药物是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双特异性抗体Hemlibra(艾美赛珠单抗),这款产品仍来自于罗氏。Hemlibra是近20年来FDA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体内含有VIII因子抑制物的A型血友病(大约1/3)的新药。自201711月首次上市以来,Hemlibra收入一路猛进,2020年销售额23.35亿美元,是首个进入榜单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另一款“黑马”级药物便是来自Vertex公司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CF)三联疗法Trikaftaelexacaftor/tezacaftor/ivacaftor),该产品在递交新药申请(NDA)后仅用了3个月便获得了FDA批准。201910月获批,上市第2个年头便取得了38.6亿美元的收入,该款疗法可治疗约90%CF患者。

此外,艾伯维IL-23单抗Skyrizirisankizumab)自20193月先后在日本、欧盟、美国获批以来,短短1年多时间已获批4个适应症,分别用于治疗斑块状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红皮病型银屑病,2020年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达到19.45亿美元。

 

202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0》榜单全文请见:

https://wallstreetcn.com/articles/3625259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美国生物类似药市场2020概览

一、整体概况

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形势下,2020年美国医药市场整体规模(以发票金额计)再创新高,稳步提升至5330亿美元。凭借着近年来单抗类药物的蓬勃发展,生物药品在整体销售额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4%,以13.7%的复合增长率(2015-2020)领跑全行业。

18351(K)途径获批产品组成的生物类似药集团在2020年进一步加速渗透,交出了45亿美元的最终答卷。不足1%的市场整体占比貌似沧海一粟、不足道也,然而必须看到的是数字背后那股青春风暴生来倔强的不屈之力。相比于2018年的不足5亿美元以及2019年的17.5亿美元,过去一年的表现足以令其昂首傲立。考虑到未来几年内多个重磅产品专利将相继到期以及胰岛素类等产品由NDA转为BLA后生物类似药定义范围的扩大,这一数字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提升至200亿美元以上。

二、获批&上市

相较于201910个产品的井喷式获批,2020年仅有3个产品拿到入场券。从审评过程看,三个产品均在申报一年后即最终获批,顺风顺水一轮过,NyvepriaRiabni两个产品已于今年初上市,Hulio受限于与Abbvie的和解协议仍需再等两年。

Ruxience5个生物类似药在2020年成功上市,距离获批时间间隔最久的达到了15个月,最短的仅用时6个月。Herzuma等三个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上市使得该Herceptin成为唯一一个面对5个生物类似药在市竞争的原研产品,Avsola则成为近三年来唯一获批上市的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

截至目前,美国以351K)途径申报的生物类似药获批总数量和上市数量已经分别达到了29个和20个。从产品类型看,共涉及维持治疗、抗肿瘤和自体免疫三大领域的7个产品,其中曲妥珠单抗以5个生物类似药获批且全部上市的战绩成为当下竞争最为激烈的产品;从公司看,共涉及八家包括了原研创新型、专注研发型以及大型仿制药公司在内的8家公司,其中Pfizer8个产品获批和6个产品上市的双第一数据傲立群雄。获批未上市的9个生物类似药有8个受限于专利(6个阿达木单抗和2个依那西普),Ixifi则是由于Pfizer避免重复的商业策略未能上市。

三、在研管线

无论是缔造时代的罗氏抗肿瘤三件套,还是叱咤风云的类风关三剑客,再或是开天辟地的安进三把刀,先前全球各家生物类似药的开发目标基本都是围绕在上述这些获批时间集中在2000年左右的老牌爆款展开的。相对已经比较饱和且受专利到期影响已经在多家生物类似药的激烈竞争中逐渐步入暮年,随着第一批爆款品牌药逐渐退居二线,以阿柏西普为代表的的第二波重磅大牌逐步成为新的生物类似药兵家必争之地。

当前美国市场尚未有生物类似药获批但是已经有企业进行研发竞争的原研品共涉及20多个分子,既包括了地诺单抗、兰尼单抗等单抗和抗体融合蛋白产品,也包括了去年刚刚被转为生物药的三大胰岛素产品,共同特点为均具有亿元量级以上的美国市场销售规模。

对美国市场主要生物类似药玩家Amgen等公司拟的后续在研产品管线进行汇总,可以发现各家存在多个重叠交叉产品且多数已处于III期临床阶段。重叠产品美国市场年销售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基本均为单抗类产品。

具体来看,龙头老大Pfizer的生物类似药研发已经暂告一段落,此前自研及收购Hospira获得的几个生物类似药产品均已进入收获期,当前在研管线以创新生物药和疫苗为主,暂无新的生物类似药在研;SamsungCelltrion依然延续着求人不如求己的研发策略,当前研发管线中存在阿柏西普、地诺单抗以及乌司奴单抗三个重叠产品;Sandoz近年来开始走外部引进为主以求提速和降低风险的路线,现有管线产品分别来自于PolpharmaEirGenixGan&Lee等多个合作伙伴,与Biocon2018年达成的战略联盟也将在未来为其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力争达成2030年其全球生物药收入达到50-60亿美元规模的目标;除Sandoz外的TevaMylan两大仿制药巨头依然要将外部引进的主战略进行到底,Teva去年与Alovotech达成了5个生物类似药的战略合作,虽然依旧延续了其将保密进行到底的风格,但结合Alvotech的管线情况推测很可能含有2-4款上述列出的重叠产品;Mylan与第一代伙伴Biocon的多个产品已经实现了申报和上市,其中去年刚刚获批的甘精胰岛素还有望成为第一个获得与原研品可互换资格的生物类似药产品,目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阿帕西普及A型肉毒杆菌毒素分别来自于MomentaRevance

四、渗透&价格

20159月,Sandoz的非格司亭生物类似药Zarxio正式登陆美国市场,成为第一个以351(K)途径获批并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吹响了生物类似药渗透进攻的号角。此后的2016-2018三年的时间里又有5个生物类似药陆续上市,但从总体看渗透的速度并没有达到之前人们的预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国市场的大环境对相对新颖的生物类似药的接受程度还比较有限,流通渠道中的各方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对而言还不是那么给力,缺乏像小分子化药那样的自动替换制度,总结而言就是“保险不愿接、医生不愿开、患者不愿用、药房不能换”;另一方面,上市的生物类似药数量还是相对较少,没有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在相对陌生的背景下经验比较有限,原研公司也在通过复杂的专利诉讼以及包括早先布局的灵活商业运作等多种方式抵制生物类似药的竞争,多方合力共同制约了生物类似药在初期的发展。

2019年,共有7个生物类似药在美国上市,创造了上市产品数量记录,进一步壮大了生物类似药军团的实力,经历了前些年的试水,生物类似药企业在与原研公司竞争中越发成熟,政府的支持政策也逐渐落地并发挥出效果,流通渠道的接受程度也随着对生物类似药认识的加深以及其费用支出节约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提高,这一年成为美国生物类似药渗透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2020年,又有5个新产品上市,除阿法依泊汀之外的6个产品的生物药类似药在市数量都至少达到了2家,曲妥珠单抗更是达到了5家竞争的历史之最,生物类似药的整体市场渗透在各个产品的共同贡献下逐步成型。

从具体数字看,截至2020年底,在售的7个生物类似药的市场销量份额均在15%以上,其中有3个产品超过了30%7个产品中,有3个产品的在售生物类似药数量超过3家。非格司亭生物类似药自Zarxio上市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将份额提高到72%,成为了当下生物类似药销量占比最大的产品;贝伐珠单抗自首个生物类似药Mvasi20197月上市以来,仅用时一年半便将生物类似药份额提升至40%,成为渗透速度最快的产品;英夫利昔单抗涉及的两个生物类似药早在2017年便已全部上市,但受限于原研的强烈抵抗,历经3年多的发展,生物类似药的整体份额才刚刚突破15%,成为渗透最慢、销量占比最低的产品。从各家具体的生物类似药产品份额看,7个产品中有3个产品的首家上市生物类似药中的份额占比超过了35%

生物类似药的快速发展和渗透极大的拉低了生物产品的价格,节省了美国医药支出。根据AAM报道,2019年生物类似药节省医药支出达到了22亿美元。从具体价格看,虽然生物类似药的价格限于巨大的研发成本无法像小分子化药那样实现专利到期后的断崖式下跌,但相比于上市之前的原研价格降幅已经不小,更重要的是在生物类似药内部各家之间以及外部与原研品竞争的过程中带动了包括原研品在内的整体市场价格的下降。

最晚的首仿生物类似药距今也已上市一年多的时间,而最早的Zarxio上市已经是5年半之前的事情了。虽然各个生物类似药的竞品数量和入市时间均有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拉低了市场价格。当前最低的ASP价格相比于生物类似药上市之前的原研品价格降幅在24%-63%之间,6个产品的降幅超过30%。渗透时间最久的非格司亭价格降幅最大,突破了60%;近年来只有一家生物类似药在市销售的阿法依泊汀价格降幅最小,接近25%。罗氏三件套对应的生物类似药均于2019年才开始进入市场,但降价幅度均超过了34%,曲妥珠单抗降幅更是达到了43%

五、诉讼进展

201410月,Sandoz的非格司亭生物类似药ZarxioAmgen起诉侵权,正式拉开了美国BPCIA法案框架下的生物类似药专利诉讼的序幕。随后六年多的时间里,近50起诉讼接踵而至。原研公司奋力阻击,不乏多起针对同一产品不同专利侵权发起的新诉讼以及历时多年才最终分出胜负的拉锯大战,而生物类似药公司随着自身相关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应对诉讼时也表现的更加淡定从容,多个生物类似药在诉讼尚未有定论的情况下选择了冒险上市。随着生物类似药竞争对手的逐渐增多,近年来的火药味有所淡化,一定限制条件下的和解逐渐演变成当前的诉讼主旋律。

从数量上看,2014-2020年间在负责初审的地区法院层级总共由AmgenGenetechJanssenAbbvie四家原研药公司针对目前有生物类似药获批的阿达木单抗等全部9个产品向Celltrion13家公司发起了46起诉讼,共涉及28个生物类似药(部分未获批);从时间看,201711起)和201812起)两年成为诉讼发起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占据了全部诉讼数量的一半,随后开始回落。20192020两年分别只有5起和4起诉讼提出。

从公司表现看,Amgen分饰原告和被告两角,成为了诉讼涉及公司中最为活跃的那个,作为原告发起了16起诉讼,作为被告承接了8起诉讼,两项数字均为各公司之最,Genetech以提出15起诉讼的数量排名原告第二,CelltrionSandoz分别以7起和6起的数量排名被告的第二和第三;

从耗时看,Sandoz的非格司亭生物类似药ZarxioCelltrion的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Inflectra从最初被诉到最终胜诉均历时近五年,成为拉锯时间最长的生物类似药产品,Sandoz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Hyrimoz从被诉到最终与原研和解仅历时2个月,成为诉讼耗时最短的产品;

从结果看,在针对28个产品发起的诉讼中,最终有16个产品以和解告终,生物类似药和原研公司分别赢得5个和2个产品的诉讼,另有5个产品的诉讼仍在进行中。

在当前已在美国上市的20个生物类似药产品中,有10个选择了专利解决前的冒险上市,其中PfizerAmgen各有3个和2个产品,SandozMylanSamsungCelltrionCoherus各有一个产品。在这10个产品中,有2个产品的诉讼仍在进行中,4个以生物类似药胜诉结尾,3个已和解告终,原研只赢得其中1个产品的胜诉。最艰难的诉讼基本都出现在最初的几年,生物类似药势单力薄再遇上个Amgen这样难啃的对手,全身而退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后续生物类似药申报数量逐渐增多开始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原研在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也不愿意耗费过多的精力和金钱多线拉锯、分身乏术,各让一步的和解成为双方的最佳选择。老药过后针对第二波爆款生物药的申报和诉讼将成为未来几年新的看点,诉讼仍将集中在当前美国市场的几个主力玩家身上,孰强孰弱,拭目以待。

六、政策法规

近年来在政策法规层面,以FDA为代表的的政府机构在生物类似药的可互换性、竞争的公平性、审评的及时性等多个环节通过指南的颁布、公民请愿以及自我改革等多种机制进行着持续不懈的努力,有效的推动了美国生物类似药的快速发展,为未来进一步的全面渗透打下了初步的积淀。

202023日,FDAFTC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双方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物产品的良性市场竞争,制止反竞争行为。具体来看,双方主要目标为:1)促进原研生物产品和生物类似药市场的更多竞争;2)阻止阻碍获取开发这些产品所需样品的行为;3)对有关这些产品的虚假或误导性沟通采取适当的措施;4)审查专利和解协议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由单方努力向双方合力的转变反应了FDA在促进生物产品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的坚定决心。

随后FDA在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四个涉及生物类似药的指南,从宣传、审评和可互换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在通过颁布行业指南进行积极推动的同时,FDA利用与FTC合办的生物类似药研讨会以及《生物类似药使用者付费法案》重新授权(BsUFA III)征求意见等机会积极听取来自行业各界对于未来生物类似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生物类似药的可互换性仍然是各方意见的核心点。

十年之约,如期而至。2020323日,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卵磷脂、透明质酸酶在内的96个蛋白类产品按照BPCIA法案的规定由此前获批的化药NDA转换为生物药BLAFDA最终将“蛋白质”这一术语解释为“具有特定定义的序列,并且大小大于40个氨基酸的任何α-氨基酸聚合物”。转换既是依法办事也是大势所趋,在生物产品定义进一步科学完善的同时与欧盟实现了接轨,此前胰岛素为代表的的一系列生物产品有家不能回的尴尬局面终被打破。

转换后,无论此前是以505(b)还是505(b)(2)途径获批,全部的NDA均被视作351(a)途径获批的BLA,这也就意味着此次的转换并没有诞生新的严格意义上的351(k)生物类似药,尽管如此,转换的意义之一在于为后续的同类型产品注册定下了基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转换时尚处于审评中的此类药品只有Mylan此前以505(b)(2)申报的甘精胰岛素产品Semglee,虽然其在结构甚至注射装置上都跟原研产品Lantus极为相似,但仍然没有成为唯一的例外,尽管Mylan为其能够以351(k)获批并获得与原研的可互换资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Lannet与东阳光合作的甘精胰岛素计划在明年申报,有望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胰岛素生物类似药。转换除了产品本身身份的变化外还带来了监管方面诸如产品标签、发运报告等一系列其他相关的变化,同时授权仿制药的概念将不复存在,又少了一个能钻的空子。

与小分子化药橙皮书齐名的紫皮书自2014年推出以来在向公众传递已获批生物产品信息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信息的全面性和使用的便捷性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02月,FDA开始了1.0版动刀计划,推出了可在线搜索的网络版数据库,取代了此前只能通过pdf列表进行浏览的模式,前述由NDA转为BLA的各生物产品信息已被从橙皮书删除后转移至此。应该说此举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虽然包括最重要的专利在内的很多橙皮书含有的信息当前还没有加入,但至少在5年半以后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专利信息依然是当前业界各方呼吁加入紫皮书的最重要一环,实现起来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已经可以隐约看到更加完备的2.0版距离我们已经没有那么遥远了。

在立法方面,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在联邦还是在各州层面,多个鼓励生物类似药使用进而惠及民众并节省开支的法案被陆续提出或通过,极大地促进和激励了生物类似药的后续发展。以加州为例,AB824SB852两部法案相继在2020年被签署生效,前者主要针对原研生物厂家通过支付给生物类似药公司部分费用进而延缓生物类似药进入市场的不当竞争,后者则允许州政府医药机构可与生物类似药生产商联系来生产和分销其自有标签(Cal Rx.)的生物类似药,以此来增加竞争降低药价。

七、产品表现

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英雄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屈服二字。就在众人都觉得200亿将成为Humira一生之痛渐行渐远的时候,药王在2020年的奋力一击将悬念延续了下去。凭借美国市场销量持续增长大背景下的提价策略,Abbvie大幅缓解了以欧洲为主的专利到期市场销售低迷的不利局面,将全球销售额成功拉回到198.32亿。又是一步之遥,这次更多的还是输在了新冠疫情抑制了新患者模块收入的增加。距离2023年的大限已经不到两年,留给药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2020年,Humira美国市场整体价格相比上年提升了约8%,销售额在全球总收入中的占比继续提升至近17年来最高的81.2%,仅次于上市元年的87.8%。销量成功突破了1000万支,从包装形式看,当前共有注射笔和预装式注射器两种包装形式,前者销量份额去年进一步提升至87.5%;从规格看,整体份额进一步向100mg/ml的大规格产品转移,从2019年的48%提高到了72%,成为原研抵御生物类似药的又一道屏障。相比于最早获批的50mg/ml规格产品,Abbvie2016年推出的100mg/ml产品在处方上进行了改变,枸橼酸的去除减轻了患者注射时的疼痛感,使用更加便捷。Alvotech2020年底在美国首家申报了100mg/ml的大规格产品,为后续的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此前获批的多个生物类似药均只包括了50mg/ml的小规格产品。CoherusBLA以于今年2月被FDA接受审评。

贝伐珠单抗

握美得天下,手有余香,心中不慌;失美崩全球,虎落平阳,输个精光。时间是一把杀猪刀,昔日的王者终究还是躲不过岁月的侵蚀,回首远眺,满眼都是当年那叱咤风云的的影子,几分伤感、些许落寞,兄弟别哭,至少你曾经来过。随着全球各区域的全面溃败,昔日无限辉煌的罗氏肿瘤三件套最终在这一年集体告别了神坛。唯一在2019年荣光尚存的Avastin在过去的一年全球销售额暴跌30%,以49.92亿瑞士法郎(折合53亿美元)的成绩结束了2020年的征程。美国受到二年级生Mvasi全面渗透,欧洲遭遇生物类似药三雄携手登场,中国恰逢齐鲁安可达异军突起,四面楚歌之下很难全身而退。

2020年,原研产品Avastin美国市场销售收入为17.95亿瑞士法郎(约合19亿美元),下滑37%的同时其近十年在全球收入中的区域占比首次跌落40%Amgen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Mvasi凭借过去一年的良好表现,销售额从2019年的1.21亿美元飙升至6.56亿美元。PfizerZirabev限于份额较低全年收入仅为0.63亿美元。从销量看,美国市场贝伐珠单抗的2020年整体销量相比上年增长了2.5%,略微突破了200万支,其中Mvasi的份额从2019年的4%猛增至36%,成为当年渗透增速最快的生物类似药,原研品Avastin份额下滑至60%,上市已有一年的Zirabev份额仅为4%。从规格看,100mg/4ml400mg/16ml规格产品的差距不大,前者以51.6%的份额略占优势。整体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滑,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Mvasi)已降至49.9美元/10mg,相当于原研品价格的73%

除了目前已经在市销售的MvasiZirabev外,其他多家也是虎视眈眈,除了已于2019年已经申报暂未获批的CentusSamsung BioepisMylanFDA受限于新冠疫情无法进行现场检查)外,我国的百奥泰也于2020年提交了其生物类似药BAT1706BLA申请,另一支中国力量信达与Coherus合作以及AmnealMAbxience合作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均有望在今年完成美国申报,后续Celltrion的该产品已经处于三期临床阶段,未来该产品的美国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以专利和解换来的一年续命期还是如约而至,虽然这天早晚要来,虽然此刻的伤痛比之去年失去挚爱欧洲已经没有那么难过,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Herceptin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无尽的彷徨与失落。5家生物类似药在美国市场的合力围剿成为了压倒Herceptin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双线陨落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谢幕。2020年,Herceptin的全球销售额最终停留在37.32亿瑞士法郎(折合40亿美元),相比上年暴跌34%,成为了过去一年生物原研圈儿里最为悲情的角色之一。

2020年,原研产品Herceptin美国市场销售收入为13.56亿瑞士法郎(约合14.4亿美元),相比2019年的下滑达到了47%。按照此前的和解协议,TevaMerckPfizer三家的生物类似药产品相继于去年上半年上市,Herceptin破纪录的成为美国市场首个同时面临5个生物类似药竞品的原研产品。去年冒险上市的首个生物类似药Kanjinti销售额达到了4.75亿美元,以17%的全年销量份额领跑生物类似药,Amgen最终于Genetech达成和解,曲妥珠单抗的唯一的官司彻底了结。2020年该产品的整体美国市场销量下滑至175万支,其中的85%来自于150mg小规格产品,Mylan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新上市三家的份额还相对较小。随着生物类似药的不断渗透,去年第四季度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整体份额已经达到了36%2021年这一数字有望进一步提升至40%以上。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Mylan)已降至57.2美元/10mg,相当于原研品价格的65%。除当前在市销售额各家外,TanvexSandoz/eirgenixPrestige三家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已经处于III期临床阶段。我国的复宏汉霖在去年将其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HLX02的美国和加拿大商业化权利授予Accord,进一步扩大了合作范围,继出口欧洲后有望在未来登陆美国市场。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作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单抗,也是Riche三件套中最早上市以及历史销售峰值最高的产品,Roche的原研产品Mabthera/Rituxan(分别用于欧洲和美国市场)也在过去的一年遭受重创,全球销售额下滑了31%,与AvastinHerceptin保持着惊人相似的下滑速度,兄弟间“同患难、共进退”的步调一致莫过于此。比之另外两个产品,美国市场对于Rituxan的重要性更高一筹,在全球份额中的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8年欧洲崩盘尚且还能孤注一掷、再来一战,美国失手彻底无力回天。2020年,Mabthera/Rituxan的全球销售额下滑至42.23瑞士法郎(约合45亿美元)。

2020年,原研产品Rituxan美国市场销售收入为28.64亿瑞士法郎(约合30.5亿美元),相比2019年下滑了32%,占到了原研产品全球销售额的67.8%Teva凭借首家上市同时拥有全部原研获批的适应症的优势将销售额提升至近4亿美元,PfizerGenetech和解后于今年上市了其生物类似药Ruxience,虽然根据和解条件缺少了RA适应症,还是取得了1.64亿美元的销售不错成绩。2020年该产品的整体美国市场销量下滑至220万支,其中的57%来自于100mg/10ml的小规格产品,原研全年份额下降至74%Teva17%的份额紧随其后,Pfizer9%份额垫底。从季度看,2020年第四季度生物类似药的份额已经提升至44%TevaPfizer的份额达到了24%20%,原研份额进一步下滑至56%。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Teva)已降至58.6美元/10mg,相当于原研品价格的70%

AmgenRiabni在和解后于今年1月上市,目前美国市场上的在售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已经达到了3家。除当前在市销售额各家外,除了已经放弃美国市场的Sandoz外,已经完成III期临床的Archigen因结果不尽如人意已经放弃该产品,公司也于去年底被合资方SamsungAZ关停。针对欧美市场进行该产品研发的Dr Reddys已经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非格司亭(Filgrastim

30岁的老将仍在生物药圈儿里发挥余热本身就已难能可贵,此时战绩的优劣已经无关紧要,用一年少一年,那是一种情怀,一份来自于最初的爱。2020年,Amgen的原研品Neupogen的全球销售额连续第八年下滑,已降至2.25亿美元,占比64%的美国市场销售额预计也将在近两年跌破1亿美元,全球整体下滑速度进一步降至15%,也许是唯一能够聊以自慰的消息了。

美国市场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新的生物类似药上市了,过去的2020年依然还是四家的麻将局。NeupogenZarxio象征着传承的新老霸主之争仍在继续着,只是暮年的Neupogen再也不能力挽狂澜了。2020年美国的非格司亭整体市场量下滑至226.8万支,预装注射器产品占比已经上升至80%Neupogen28%的销量份额取得了1.44亿美元的收入,Zarxio2019年赢得诉讼后进一步扩大优势,在过去一年将份额提升至46%,成为原研品以外唯一破亿的产品,除上市最早外也是当前已上市生物类似药中份额比例最大的产品;PfizerNivestym8%的份额垫底,其与Amgen历时两年半的官司仍在继续;Teva351a)产品Granix份额下滑至19%。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Sandoz)已降至0.357美元/1mcg,相当于原研品价格的40%KashivTanvex两家的BLA目前均未获批,相关诉讼已经终止。

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PEG-filgrastim

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比Neupogen晚十年登场的Neulasta也走到了自己那凤凰花开的路口。常年占比八成以上的美国市场在诉讼接连失利的大背景下终于还是撑不住了,连续两年近三成的下滑已经拉开了一个时代逐渐谢幕的序幕,Amgen多留的后手多少能让陨落的过程不会转瞬即逝,心酸的无奈和落日的余晖在昔日无比倔强的映衬下多少有些刺眼。2020,Neulasta的全球销售额继续下滑至22.93亿美元(-28.8%),美国市场占比在其中的占比达到了87.3%

2020年,美国市场没有新的入局者,局面看起来类似非格司亭的四方大战,实际上更像是CoherusAmgen的两强之争。市场整体销量略微增长到126.4万支,其中Amgen独家的自动注射器Onpro的占比已经提升至45%,在延缓着生物类似药渗透速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市场需求变化的一种趋势。

Coherus凭借近70人的经验丰富的销售队伍历时两年的耕耘将其唯一在市销售产品Udenyca的市场份额提升到了21%,如果扣除原研独有的Onpro包装,这一数字将进一步提升至47%2020年,Udenyca最终取得了4.76亿美元的销售成绩,演绎了生物药圈儿里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首仿也很牛”;首家上市的Mylan份额略微下滑至6.5%,上市已有一年的SandozZiextenzo份额只有1%PfizerNyvepria于今年1月上市,成为美国市场上第四家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生物类似药,其与Amgen的诉讼仍在进行中,而前述三家均已赢得诉讼。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Mylan)即将跌破2000美元,原研产品价格也在近期发生了明显的下调。Fresenius的该产品生物类似药MSB11455已于20205月被FDA接受审评,也是注射剂仿制药一哥第一个在美申报的BLA,有望于今年获批;AmnealKashiv合作的该产品生物类似药TPI120也已经处于FDA审评过程中;此外Lupin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其BLA的申报。CoherusFresenius已经开始研发类似Onpro的自动注射器版产品,未来生物类似药的渗透将进一步加强。

依那西普(Etanercept

当被告时“不好意思,我先上个市,你告你的就行”,当原告时“想上市?门儿也没有,不服法庭见”。作为生物类似药儿圈里为数不多的原研型大佬,Amgen将与众不同的双重别样人生演绎的淋漓尽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懂你,所以告你”,诉讼之于Amegn与其说是一种手段,不如说是一项技能,与其说是一种工具,不如说是一门艺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欲与天公试比高。2020年,Amgen又赢了,凭借巡回法院的再次胜诉成功的再次阻击了Sandoz的第二波进攻,不过受限于同领域其他竞品的竞争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去年美国的收入还是略微降了4%Pfizer在欧洲那边腹背受敌,继续崩盘,加到一起,Enbrel的全球销售下滑了9%

2020年,Enbrel美国市场销售额降至48.55亿美元,占到了其全球销售额的73%,在生物类似药进入市场前很难受到真正强有力的威胁,整体销量下滑至675.8万支(-6%),通过提价策略缓冲了对于销售额的影响。从包装看该产品拥有西林瓶、卡式瓶、预装注射器、自动注射笔四种包装形式,自动注射笔已经占到了62%的市场总量,普通预装式注射器以20%的份额次之,普通西林瓶的份额不足5%

巡回法院被诉的Sandoz仍然不肯放弃,于今年初向最高法院发起了调取案件审查的情愿,奋力放手最后一搏,如果再次失败将只能继续等待8年。另一家2019年获批的生物类似药Eticovo同样面临诉讼无法上市,Samsung BioepisAmgen的官司仍在地区法院审理阶段,今年1月份法院应双方要求已经将该案件暂停。Coherus此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CHS-021项目限于复审的专利结果已经不再继续,曾有计划申报美国的Lupin目前也暂时搁置。

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如果说Amgen让大家明白了专利诉讼对于延缓生物类似药渗透的重要性,J&J则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成功的商业运作有时原比专利壁垒更加锋利,即便有些赖皮。批了有专利上不了那还不叫事儿,毕竟明面上的规矩还是要遵守,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仰天长叹之后总能等来曙光的到来,上市了卖不动才是真正的内伤,那是一种终于等到彩礼凑够的那一天她却嫁给别人了的无言之痛,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2020年,原研产品Remicade的全球销售额又下滑了14%,来到了45.7亿,占比62%的美国市场以几乎相同的下滑速率降到了28.5亿,即便如此Remicade在生物类似药上市五年之后仍然占据着85%的市场份额,销售额的下滑更多的还是来自于自身价格的主动下调。

“回扣陷阱”的刺激性策略引发了无数的争议,J&Jpfizer之间关于不当竞争的诉讼至今仍未有定论,其实最终是否败诉罚多少钱已经没有那么重要,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与让后续的生物类似药知道了江湖的凶险,也让行业的管理者对此有了更多的思考并开始发力纠偏。

2020年,英夫利昔单抗的美国整体市场销售量增加到了836万支(+3%),2016便已经上市的Pfizer终于将Inflectra的份额突破了10%这道坎儿,虽然只是刚刚超越,取得了3.41亿美元的销售成绩;2017年第二家上市的Renflexis份额也终于在这一年突破了5%,实现了破亿的销售搜收入;AmgenAvsola也在去年上市,成为了三年内唯一上市的第三家生物类似药,限于前述的多种障碍,生物类似药渗透的速度虽然并不尽如人意,但还是在前进的路上实现着一个个虽小但难得的突破。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Pfizer)已降至45.1美元/10mg,相当于原研品价格的86%SagentNI-071是目前针对美国市场研发、进展最快的生物类似药,其III期临床已经完成,BLA申报受新冠疫情影响推后到今年。

阿法依伯汀/依泊汀α(Epoetin Alfa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转眼,Amgen生物药的嫡长子Epogen即将走过生命中的第32个年头,充满曲折的诞生历程、傲立群雄的江湖地位、无限荣光的昔日辉煌,光环虽已褪去,历史永远铭记。巅峰过后历经18年的持续衰退,Epogen/Procrit的全球销售额从65亿在2020年来到了11.5亿,那是一种在淡然平和中逐渐优雅老去的生命历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江湖中依然有你的传说。

2020年,阿法依伯汀美国市场销售额下降到了8.75亿美元(-15%),占到了全球销售额的76%,分别拥有两个适应症的两个原研品牌产品Epogen(来自Amgen)和Procrit(来自J&JAmgen授权)分别贡献了68%32%。自Pfizer的生物类似药Retacrit2018年底上市以来,一直未有新的生物类似药获批,过去一年该产品的美国市场整体销量突破了1000万支,Retacrit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38%,美国市场收入达到了2.78亿美元,相比上年提高了98%,占到了其全球销售额的72%。暂时没有更多关于后续有计划在美国市场开发该产品生物类似药的其他公司的相关进展报道

八、未来展望

2020年是BPCIA法案生效以来的第十年,在这一里程碑式的关键一年,生物类似药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无论是NDABLA的转换还是渗透程度再创新高再或是药政法规的日益完善,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未来循序渐进的稳步推进着,2020年注定将成为美国生物类似药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眨眼的功夫,2021年的第一季度即将告别,感慨光阴似箭的同时也不仅憧憬着未来的光景,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执着的你一直在路上。

从市场方面看,当前9个在市产品的首家生物类似药上市距今都超过了一年,随着监管和流通大环境的日益规范以及认可度的不断提高,生物类似药的渗透再过去一年明显提速,随着后续新生物类似药的陆续加入,生物药的集团优势将更加明显,部分产品的生物类似药竞争将达到8家以上,竞争加剧的同时渗透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原研通过推出新的处方和包装形式等方式对生物类似药加以限制的策略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生物类似药的反限制型针对性研发将淡化此种壁垒作用。在现有的在市生物类似药公司以外,一批以FreseniusAmneal为代表的的小分子化药仿制药翘楚将在近两年内逐步入市,这种转变既是药企实力的体现,也反映了当下生物类似药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及各公司在做大做强之后战略升级的需求。

从研发方面看,针对第一批诞生于2000年左右的爆款产品的研发和注册已经比较饱和,在第一阶段布局告一段落后,针对后续第二批重磅炸弹的研发已经拉开了序幕,随着各家前期研发经验的逐渐积累,后续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抗肿瘤和自体免疫仍将是两大重点领域。以速度求效益的思路下,同时考虑到生物药的巨大投入与风险,外部引进逐渐成为多家生物类似药公司后续扩充产品线的首选,随着胰岛素等一众蛋白产品的加入,未来生物类似药的种类将更加丰富。

从流通方面看,部分保险、医生和病人随着相关教育活动的实施以及节省开支作用的实际落地逐渐开始转变对于生物类似药的态度、接受程度的不断调高促进了生物类似药用量在过去一年的显著提高。尽管如此,限于报销政策等环节的限制,生物类似药并没有获得平等的覆盖范围,仍有很大比例的医生和患者对于生物类似药的认识还不充分,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的情况系下依然热衷于使用原研产品。FDA在监管层面通过指南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宣传以及立法层面的法规支持对于生物类似药在未来的进一步扩张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替换性仍将是该层面最重要的核心讨论点。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行业数据

 

亳州市场331日快讯

肉苁蓉:近日市场咨询购货的商家不多,货源整体购销平稳,行情坚挺运行,目前市场肉苁蓉青海软统价格在65/千克,硬统31元上下;新疆软统143元,硬统50元;进口统货125元上下。

白豆蔻:近日市场咨询购货的商家增多,带动批量货源成交好转,行情坚挺运行,目前市场白豆蔻统货售价160/千克。

海螵蛸:近期市场关注商家不多,货源以正常需求消化为主,行情坚挺运行,当前市场海螵蛸中统货售价45-50/千克,大选货80-85元左右。

川芎:近日咨询购货的商家增多,带动批量货源成交顺畅,行情坚挺运行,现市场川芎统货售价26-27/千克,选货价格28-29元左右。

鹅管石:市场整体需求用量有限,货源实际购销欠佳,行情平稳运行,目前市场鹅管石统货价格10/千克。

番泻叶:市场可供货源仍很充足,缺乏大货消化库存,市场经营商家多采取勤进快销方式维持经营,行情以稳为主,目前市场番泻叶统货价格在10-11/千克。

防风:市场来货量仍较丰,货源以正常需求消化为主,整体购销好转,行情暂稳,目前市场防风河北秧播货14/千克上下,内蒙统货23-24元上下,海拉尔货由于不多要价350-400元不等。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

 

安国市场331快讯

白豆蔻:白豆蔻近期行情震荡幅度大,前期价强势反弹,近期又迅速回调,现价135-150元,此品近两年行情不稳,近期价格仍有波动可能。

高良姜:高良姜随着产新开始,加之近期行情升幅较大,时下进入调整巩固期,走销不如前期,行情略显疲,现价18元左右,在地面积小,后市行情难稳。

薏苡仁:薏苡仁去年量大,产新价滑,节后正常走销,行情平稳,现价12.5-13元,当前粮价上涨,今年种植面积还要关注。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我们的客户——

提升竞争优势,共同创造持续长远的收益

 


产业大势
 
中国生物药陷入囚徒困境:原创新药几无投资,跟创新药靶点扎堆
目前,我国生物制药行业抗肿瘤仿制药和真正的原创新药(First-in-class)都进入了囚徒困境,区别只是不同的囚室而已。
01 仿制药的囚徒困境:同质化严重、投资项目和金额太多
仿制药是国外专利过期的药,在我国是新药,从根本上来说应该是“微创新”。长久以来,很多人都感觉到我国生物制药行业众多项目靶点太集中,表面看起来百花齐放,IPO热潮一波又一波。市场加资本力量的加持,药企烧钱抢占坑位,再加上港交所和科创板允许尚无产品盈利企业上市的政策助推,在繁荣乐观景象之下已经潜伏了巨大的危机:投资泡沫的破裂随时都会出现。
据公开数据显示,2020上半年国内共有484项PD-1新药临床试验初次公示。此外,还有50多款PD-1处于待上市阶段。
恒瑞医药董事长周云曙在一次会议上说:“现在整个PD-1都是囚徒困境。这不是恒瑞的问题,而是PD-1太多了。恒瑞唯一的优势仅仅是适应证,而这种优势稍纵即逝。恒瑞今天的价格就是其他药企未来PD-1的天花板。与其关注恒瑞,不如关注整个行业赛道的丰富度。”
2020年12月28日,医保谈判结果是国产三家企业(君实、恒瑞、百济神州)的PD-1单抗大幅降价进入医保目录,基本是国产PD-1的定价上限,也无限接近下限。这对那些产品尚在研发途中的科技型初创企业,产品如果没有明显优于同靶点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临床价值、更好的解决患者需求,就会失去存活的机会。
更为严重的是,PD-1/PD-L1药物扎堆也不过是国内药企研发同质化的一个缩影,其结果是企业反噬,有限的临床资源被浪费在大量重复的研发项目。
资本盲目投入导致泡沫,不仅大量浪费资金,同时掩盖了好项目,真正具有价值的原创药物研目成为进入了另外囚室的囚徒。
02 First-in-class原创新药项目的囚徒困境:几无投资
按理来说,从0到1的原始创新受到各种政策和媒体的鼓励,应该是很容易得到投资人的热捧和各级政府园区的欢迎,但实际上不是这样,至今为止,笔者所感觉到真正从0到1的原创药项目实际上是受到投资人、地方园区的冷落的,好多原创项目处于另外一种囚徒困境:几乎没有投资。
这个看起来非常矛盾。一方面很多研究文章都在不停反思我国生物制药行业存在的问题就是同靶点项目扎堆,同质化严重。但是如果你做原创生物药的研发,每次参加路演的时候,台下坐在第一排位置的专家总是要问:你临床做到第几期了。明摆着这是美国、欧洲和日本没有,0到1的原创生物药,或者只是同期竞争,如果不是早期的研究,已经到临床几期,如何还用路演争取资金支持?即便已经进展很深入的药物开发,只要是美国没有同样的研究,往往也得不到评审专家的肯定。得到投资自然想都不要想。
原创生物药根本得不到投资人的青睐,真是处于囚徒困境之中。
和仿制药囚徒困境不同的是,原创新药理论上、宣传的政策上应该很容易得到各种资本的争抢,但实际不是这样,主要有两个原因:
1)投资人和各地园区投入资金支持往往是配合政府部门的工作,投资对象最好有各种学术头衔、光芒四射。这些学术水平很高的学者往往是紧跟国际学术前沿或已经处于领先地位,往往是十分基础的工作,方向变幻莫测,需要大基金、人力和大平台支撑。但这些和新药、原创新药研发往往没什么直接关系。
2)因为原创新药,尤其是美国等发达国家也没有的原创新药(比如专注我国有大量患者的急需药品种类)是简单归入高风险投资领域,是要避免的,宁可跟踪热点,在热点领域用放大镜寻找微创新、仿制药投资机会。
3)从0到1的原创往往需要极大的勇气、运气、前瞻性和一往无前的坚持,刚开始理解支持的人相对少,观望的人多,这正是原创固有的特点,本质和价值所在。各种投资人和地方园区以及他们所邀请的项目评审专家的要求都停留在枝节问题之处:财务管理如何、已有成果如何、专利已经有多少、科研团队实力如何.....这样表面上的完美实际离原创已经十万八千里了!
4)很多时候投资和园区把要做的事情分成创新和创业,在大学研究所研究就是创新、写SCI论文,创业就是做企业和产品。这样完全行政化管理和分类很难让人理解:做原创的产品一定不需要创新、不能写论文?这样的企业创新比大学和研究所的研究题目差在哪里?不需要一定的时间、经费以及其它条件逐步将产品设计、开发并逐步完善?
5)各地园区各种表格都是填写各种指标,原创很难预测到那种程度,这其实故意给原创制造障碍,让诚实的人很为难。
这就是真正原创新药成为困境中囚徒的原因。
谁都知道,开辟新的领域或者疾病治疗机理的新药是要冒一定投资风险的。但这是社会发展规律的一部分。从大的方面来说,要推进人类文明向前就要有无畏的勇气;从生物制药小的角度来讲,冒一定的投资风险进行药物创新定会有高额回报,就像辉瑞、罗氏、强生、吉利德科学、安进、Moderna这样的公司,原创新药鲜有竞争对手。原创药独占市场保证盈利和普通药低价救治广大患者很好地组合起来。
实际上,这些原创生物药都是有坚实的基础理论做基础,加上颠覆性的创新设计以及相应的领先技术手段,是解决尚未有治疗药物疾病的患者需求,有巨大临床价值的真正新药。风险虽然有,但靶向生物药的风险已经很低了,还要求什么呢?天上是不掉馅饼的!
能看出来在每一个园区都有很多得到投资的创新和技术平台项目,其实往往很多实质是授权新药(License-in),符合评审专家的口味;少数和美国对手竞争的项目往往也是至少早半年已在美国“刮起的飓风”,经过太平洋登陆在这里后掀起的浪花。这些对评审专家和园区来说,都是项目可靠性的标志,尤其是在X国大公司的工作经历是通过评审的重要依据。
这样的标准其实是微创新、甚至是伪创新,很容易让别有用心的人通过讲创新故事,在资本市场圈完钱就走人,留下一地鸡毛。这种情况是屡见不鲜的!
而真正的原创新药很可能在美国也没有竞争项目和对手,对全球的患者有价值,至少要对中国的广大患者有价值,这才是真正原创价值的本质。
为什么有投资人和地方园区宁愿在国外花大价钱购买创新型药企或者licence-in创新项目而对自己的真正原创视而不见呢?
这和基金、科技开发园区管理上的观念有关,尤其是搞金融管理的观点来看,选择仿制药“微创新”或者引进国外创新所负责任小、比较保险、考核起来好看。真正颠覆性的原创没有可比较的成功项目,相对难理解,风险似乎也大,最好不碰。所以患者和市场需要的真正原创新药处于得不到任何投资的囚徒困境。现实是创新只是说说,很像成语叶公好龙描述的那个古代的叶公。
2020年的新冠肺炎大流行的影响远超疾病本身,对社会和经济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人类用各种科技手段和肺冠病毒抗争,而只有创新才能及时、有效地抗击病毒无穷的变化。在进入2021年的时刻,希望生物制药技术创新能够得到真正的重视和支持,使人类在下一次未知疾病(Disease X)侵袭的时候已经有充分的技术储备和准备。
正如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所讲:历史告诉我们,新冠肺炎不会是最后的大流行病,所有人必须从新冠肺炎大流行中学到教训。
教训是什么呢?要真心实意地支持原创药物研发,不要做好龙的叶公。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
 
疫苗耗材产能盲目扩张露苗头,警惕重蹈“口罩悲剧”
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正逐步推开,据国家卫健委3月24日发布的数据,截至3月23日,全国累计报告接种疫苗8284.6万剂次。与此同时,疫苗注射器、玻璃瓶等耗材市场需求量剧增,相关企业紧急增资扩产,同时也有不少行业外公司进军疫苗耗材生产领域。
新华每日电讯调查发现,尽管目前部分疫苗耗材及原材料供应紧张,但短期急速扩张、一哄而上极易出现产能过剩,市场供需形势可能急转直下。
业内专家呼吁相关部门有序引导,遴选真正有技术实力的企业聚焦“卡脖子”技术攻坚,扭转部分原材料、装备长期受限的现状。
新冠疫苗引爆商机,相关耗材企业抓紧增资扩产
位于江西省进贤县的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其普通疫苗用注射器组装车间正抓紧生产,记者看到注射器的半成品外套、芯杆、胶塞、注射针经过几道工序后,一包成品注射器就组装好了。
据公司生产部经理王小珍介绍,目前公司实行24小时倒班生产,全厂1毫升规格的普通注射器产量每天超过120万支,主要用于新冠疫苗的接种注射。
作为一家长期从事注射器生产的厂家,目前洪达公司市场份额位居全国前列,现有8条注射器生产线。“面对不断增长的国内外市场需求,从去年8月开始,我们就在积极扩产。今年以来我们普通注射器产量增长了20%。”洪达公司总经理王海银说。
“国内一般规模的企业每天生产20多万支1毫升注射器,去年我们的产能是每天100多万支,在满足市场供应方面调整得很快。”王海银说。
据了解,疫情暴发前,全国每年注射器产量约260亿支,其中1毫升注射器产量不足15%。随着国内外新冠疫苗接种相继铺开,1毫升疫苗用普通注射器等规格产品需求量持续放大。
浙江省玉环市是国内注射器生产技术、模具和自动化装备最为集中的地区。记者在浙江康康医疗器械股份有限公司调研时看到,出库区共2500箱、200万支1毫升注射器正在装车。
“这是一家美国企业委托我们代工的注射器。”公司总经理郭春介绍,由于全球疫苗接种计划的推进,公司从去年12月份至今获得多份2000万至3000万支注射器的出口订单,小容量注射器产能已处于满产状态,而疫情之前500万支的订购量则是大单。
为确保常用的1毫升疫苗注射器最大程度节省稀缺疫苗,该公司快速通过技术调整,将带可拆卸针的1毫升注射器的残留量有效控制在0.035毫升以下,既方便医护人员操作,又达到了节省疫苗的目的。
康康医疗器械所属的万邦德制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守明表示,为满足市场需求,已加快集团新产业园的注射器生产线建设,在2021年6月前后普通注射器产能将从每月2000万支扩大到9500万支左右。“从整个行业来看,目前国内注射器生产企业保国内供给没有问题。”赵守明说。
除了普通注射器,管制注射剂瓶以及预灌封注射器市场需求也快速上升,某疫苗玻璃瓶龙头企业负责人表示,产量能力备受关注,目前企业全力拉动产能,所有预灌封注射器全部用于国内疫苗生产企业。
■原材料、装备供不应求,盲目扩张恐现“劣币驱逐良币”
多位疫苗相关耗材企业负责人表示,目前大量企业都在新增生产线、提高产能,也有一些看好未来前景的新企业涌入该行业,但已有诸多问题矛盾凸显亟须引起重视。
一是原材料及装备依赖进口,掣肘企业扩产步伐。山东一大型注射器生产企业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司所生产的预灌封注射器所需的生产装备、中硼硅玻璃管、注射针、护帽、胶塞以及粘胶剂均依赖向德、美、法、爱尔兰等国进口,“目前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全球都紧张,国外企业也是优先供应本国,导致给我们供货周期加长,风险增加。”该负责人说。
二是盲目扩张露苗头,重复建设多、技术攻坚少。疫情期间由于市场需求量增加,企业都在扩产。业内人士提到,目前许多企业都是重复建设,例如西林瓶国内的产能完全足够应对当下的市场需求,但仍有企业继续投产。
硼硅玻璃管原料供应企业德国肖特、康宁都在国内建生产线,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原料供应不足的现象,国内有多家企业也建成或刚投入,业内人士表示希望这些原料企业能以高质量高标准的投入,对标进口原料质量,沉下心来研究攻坚玻璃原料的核心技术夯实自己,切忌在质量基础不稳定时就快速扩张增产。
三是警惕产能过剩“劣币驱逐良币”。受访业内专家表示,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以后,市场需求将回归正常,盲目新增产能或将成为过剩产能。王海银提到,由于一般规模的企业很难获得国外许可,想出也出不去,接不了国外订单,导致更多企业涌向国内市场,加剧了国内相关产品的竞争。
郭春表示,药品器械的集中采购是大势所趋,在这种背景下产能过剩最直接的后果就是企业开始打“价格战”,以低价进入集采目录,产品质量好、研发投入高的企业产品反而可能被排除在外,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卡脖子”技术攻坚迫在眉睫,警惕一哄而上重蹈“口罩悲剧”
新冠疫苗大范围推广接种对相关耗材企业而言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面对不断增长的市场需求,企业不计成本投入大量资源扩产,但市场稳定后过剩产能则会影响行业健康发展,可能重蹈2020年上半年口罩价格断崖式下跌、企业损失惨重的“悲剧”。多位受访人士表示应引导企业各有侧重、有序竞争。
业内人士介绍,由于新冠疫苗对安全性、稳定性有很高的要求,疫苗企业都倾向选用预灌封注射器。疫情之前,预灌封注射器在国内市场的需求并不大,但疫情后全球主要预灌封注射器生产企业之一美国BD公司停止向中国供货,这才导致中国市场供应紧张。
多位受访者建议,国家相关部门应遴选研发能力强的企业攻坚“卡脖子”技术。国外企业在各自领域大多是有数十年或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国产化替代并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国家更应该精准化匹配,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最有机会突破的企业或者机构。
据了解,短期国内预灌封注射器无法满足需求。目前山东威高、宁波正力等龙头企业已布局扩产,但扩产需要一定周期。相比较而言,管制西林瓶供应充足。在此期间,可优先使用管制西林瓶,等待预灌封注射器供应能力跟上时再进行替换。同时,对相关企业在审批、融资等方面出台惠企政策。为减轻疫苗企业的生产和分包装负担,也可以考虑多人份包装形式。
赵守明表示,疫情对疫苗耗材行业将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企业应改变单纯依靠低层次的价格竞争来获得市场的发展方式,应通过提质增效,降低生产成本、管理成本方式实现规模经营,同时树立品牌意识,把自身做大做强才能在国际市场上赢得话语权。
(信息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行业动态
 
药监局发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0年)》
国家药监局3月26日公布《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年度报告(2020年)》。
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67.6万份。1999年至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累计收到《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表》1,687万份。
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50.6万份;新的和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30.2%。
2020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16.7万份,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占同期报告总数的10.0%。
2020年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中,男女性别比为0.87:1,女性略多于男性。从年龄分布看,14岁以下儿童占7.7%,65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占30.3%。
按照怀疑药品类别统计,化学药品占83.0%、中药占13.4%、生物制品占1.1%、无法分类者占2.5%。
《报告》原文请见:
(信息来源:国家药监局)
 
 
 


竞争监测
投资动向
 
中国生物新冠疫苗阿联酋生产线启动
3月28日,中国与阿联酋合作中国新冠疫苗原液灌装生产线项目“云启动”仪式,在中国北京、河北、阿联酋阿布扎比三地同步举行。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与阿联酋G42集团共同组建的生命科学合资企业生产的新冠灭活疫苗,成为阿联酋本土第一款新冠疫苗,名为Hayat-Vax,寓意生命之苗,为全球携手抗疫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中国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王毅、阿联酋内阁部长兼外交与国际合作部长谢赫·阿卜杜拉·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在阿联酋阿布扎比仪式现场,启动并连线国药集团中国生物与G42集团合作新冠疫苗原液灌装生产车间,共同见证阿联酋与阿拉伯地区首批新冠灭活疫苗正式分装下线,并与新冠疫苗模型合影。
3月25日,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国药国际与G42集团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共同签署生命科学合资合作协议,逐步实现中国生物其它优质产品在阿联酋的落地、生产和销售,也包括开展新疫苗和新的生物技术的研发合作。国药集团副总经理石晟怡、中国生物总裁吴永林、国药国际总经理李粲等出席签约仪式。
截至2021年3月,中国生物新冠灭活疫苗已在5个国家批准上市,在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接种。中国生物北京生物制品研究所、武汉生物制品研究所累计供应全球疫苗突破1亿剂次,全力以赴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
(信息来源:国药股份)
 
先声药业与Kazia签署2.92亿美元协议:在中国开发胶质母细胞瘤新药PI3K抑制剂paxalisib
Kazia Therapeutics总部位于澳大利亚悉尼,是一家专注于肿瘤学的生物技术公司,致力于开发创新的抗癌药物。近日,该公司宣布已与先声药业集团有限公司(Simcere Pharmaceutical Group Ltd)签订了一项许可协议:针对Kazia公司在研抗癌新药paxalisib,先声药业获得了在大中华区的开发和商业化权利。
paxalisib是Kazia的先导项目,这是一种脑渗透性PI3K/Akt/mTOR通路小分子抑制剂,目前正开发用于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这是成人中最常见、最具侵袭性的原发性脑癌。paxalisib于2016年底从罗氏旗下基因泰克获得授权,于2021年1月启动治疗GBM的关键研究GBM AGILE的患者招募。目前,另有7项研究正在评估paxalisib治疗其他形式的脑肿瘤。此前,美国FDA已授予paxalisib治疗GBM的孤儿药资格(ODD)和快速通道资格(FTD)、治疗弥漫性内生性桥脑胶质瘤(DIPG)的罕见儿科疾病资格(RPDD)。
根据协议条款,Kazia将获得1100万美元的预付款,其中包括700万美元现金和400万美元的股权投资,价格比最近的股票交易价溢价20%。针对胶质母细胞瘤(GBM)适应症,Kazia还将获得高达2.81亿美元的或有里程碑付款,而对于胶质母细胞瘤(GBM)以外的适应症,Kazia还将获得进一步的里程碑付款。先声药业还将向Kazia支付商业销售的百分之十几的特许权使用费。
(信息来源:生物谷)
 
资本竞合
 
艾棣维欣完成6600万美元交叉轮融资,加速创新疫苗研发与产能建设
3月26日,中国创新疫苗生物科技公司艾棣维欣(Advaccine)宣布,近期已顺利完成金额超过6600万美元的交叉轮融资。本次融资由经纬中国与弘毅投资共同领投,Goldstream Healthcare Focus Fund、沃生投资等机构跟投,星空资本等多方现有股东继续追加投资。华兴资本在本次交易中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艾棣维欣是集自主研发和生产于一体的创新驱动型高新技术企业。艾棣维欣具有国际领先的疫苗开发与生产平台,专注于DNA核酸疫苗、重组蛋白疫苗、新型疫苗佐剂等创新疫苗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公司广泛开展全球性临床合作,具备卓越的创新力和执行力。
公司在研的新冠DNA疫苗、新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肺炎疫苗、乙肝治疗性疫苗等,均已获得优异的临床及临床前数据,并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艾棣维欣通过成功并购斯澳生物,已在苏州建立了高标准大规模的疫苗生产体系。
(信息来源:艾棣维欣)
 
市场风云
 
第一三共&上药科园达成战略合作
3月24日,第一三共(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第一三共)与上药科园信海医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药科园)在北京举行《第一三共&上药科园战略合作签约仪式》,未来双方将在药品上市、渠道建设、市场准入、电商业务等多方面展开深入合作。作为上海医药北方平台上药科园下属核心医药流通企业,科园信海(北京)医疗用品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称简:科园贸易)将发挥在全国分销、零售、电商等方面的优势,力求为双方合作与发展创造新机遇。
(信息来源:上药科园)
 
郑磊将担任西安杨森新任总裁
3月29日,强生公司旗下杨森制药宣布,自2021年4月1日起,郑磊女士将担任西安杨森制药有限公司总裁。前任总裁安思嘉将履新担任杨森欧洲、中东、非洲新兴市场董事总经理。
据悉,郑磊女士此前曾全面负责杨森在韩国、中国香港和中国台湾的运营工作。2002年加入强生,在接下来的15年间历任多个职位,其中包括了肿瘤和免疫事业部负责人。
郑磊拥有上海交通大学工程专业学士学位以及芝加哥大学布斯商学院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信息来源:医药代表)
 
 
 


新药上市
国药上市
 
国家药监局附条件批准普拉替尼胶囊上市
近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Blueprint Medicines Corporation申报的1类创新药普拉替尼胶囊(商品名:普吉华)上市。普拉替尼为受体酪氨酸激酶RET(Rearranged during Transfection)抑制剂,可选择性抑制RET 激酶活性,可剂量依赖性抑制RET及其下游分子磷酸化,有效抑制表达RET(野生型和多种突变型)的细胞增殖。
该品种用于既往接受过含铂化疗的转染重排(RET)基因融合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的治疗。该品种上市为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选择。
(信息来源:国家药监局)
 
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精神分裂症药物瑞欣妥®在华获批上市
3月27日,绿叶制药集团宣布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抗精神分裂症新药——瑞欣妥®〔注射用利培酮微球(Ⅱ)〕正式在华上市。瑞欣妥®是注射用缓释微球制剂,每两周肌肉注射一次,用于治疗急性和慢性精神分裂症以及其他各种精神病性状态的明显的阳性症状和明显的阴性症状,可减轻与精神分裂症有关的情感症状。
瑞欣妥®是基于绿叶制药全球领先的微球技术平台开发。作为中国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开展全球注册的创新微球制剂,同时也是国内首个自主研发的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长效针剂,该药物的上市不仅为我国约1000万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重返社会带来新希望,而且也意味着绿叶制药深耕多年的创新微球技术研发平台成功实现产业化转换,展现全球领先优势。
(信息来源:生物谷)
 
全球上市
 
GSK/Vir在美国提交单抗VIR-7831紧急使用授权(EUA)申请:早期治疗COVID-19
近日,葛兰素史克(GSK)与Vir生物技术公司联合宣布,已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提交了一份申请,请求授予单抗药物VIR-7831(GSK4182136)紧急使用授权(EUA),用于治疗存在进展到住院或死亡风险的轻度至中度COVID-19成人和青少年(12岁及以上,体重至少40公斤)。
VIR-7831是一种具有双重作用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单克隆抗体。临床前数据表明,VIR-7831同时具有阻断病毒进入健康细胞、清除受感染细胞的潜力。VIR-7831能够与SARS-CoV-2和SARS-CoV-1(引起SARS的病毒)共有的一个表位结合,表明该表位高度保守,这可能使抗药性的产生更加困难。VIR-7831融入了Xencor公司的Xtend技术,也被设计用于在肺部实现高浓度,以确保最佳穿透受SARS-CoV-2影响的气道组织,并具有延长的半衰期。
(信息来源:生物谷)
 
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症(NDO)儿科新药!安斯泰来Myrbetriq(米拉贝隆)获美国FDA批准
日本药企安斯泰来(Astellas)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1)Myrbetriq片剂(mirabegron,米拉贝隆,缓释片),用于治疗年龄≥3岁、体重≥35公斤的神经源性逼尿肌过度活动症(NDO)儿童患者;(2)Myrbetriq颗粒剂(mirabegron,米拉贝隆,口服混悬剂),用于治疗年龄≥3岁的NDO儿童患者。此外,FDA还批准了Myrbetriq儿科独占权,从而使其市场独占期延长了6个月。
Myrbetriq片剂和Myrbetriq颗粒剂通过优先审查程序获得批准,是目前FDA批准用于治疗NDO儿童的同类首个(first-in-class)产品。NDO的治疗选择一直非常有限或是侵入性的,包括定期如厕、倒尿或手术。如果不进行治疗,NDO在儿童早期可导致尿路功能的恶化。目前,NDO儿童的治疗选择有限,Myrbetriq片剂和Myrbetriq颗粒剂的批准上市,将扩大可用于这些儿童的治疗方案,提供疗效和耐受性的良好平衡。
目前,Myrbetriq片剂(米拉贝隆,缓释片)已在美国上市。Myrbetriq颗粒剂(米拉贝隆,口服混悬剂)的开发是为了方便年幼的NDO儿童或有吞咽困难的NDO儿童服用,将于2021年底在美国上市。
Myrbetriq片剂最初于2012年在美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伴有急迫性尿失禁、尿急和尿频症状的膀胱过度活动症(OAB)成人患者。该药是一种处方药,可单独使用,也可与琥珀酸索非那新(solifenacin succinate)联合用药。自上市以来,全世界已有近1800万例患有泌尿系统疾病的成人患者接受了Myrbetriq治疗。
(信息来源:生物谷)
 
白血病告别化疗!新一代PI3Kδ抑制剂/新型CD20单抗组合(umbralisib+Ukoniq)在美国进入审查
TG Therapeutics是一家致力于为B细胞介导的疾病患者开发创新疗法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已完成向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滚动提交生物制品许可申请(BLA):将ublituximab与Ukoniq(umbralisib)的组合疗法(U2),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成人患者。之前,FDA授予U2治疗CLL的快速通道资格(FTD)和孤儿药资格(ODD)。
如果获得批准,U2将为先前未接受过治疗(初治)的CLL患者、以及对先前疗法治疗无效或复发的CLL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无化疗方案。
ublituximab是一种新型糖工程化抗CD20单克隆抗体,靶向成熟B淋巴细胞上CD20抗原的一个独特表位。Ukoniq的活性药物成分为umbralisib,这是一种口服、每日一次的、新一代PI3Kδ和CK1-ε双效抑制剂,这可能使其克服第一代PI3Kδ抑制剂相关的某些耐受性问题。
2021年2月,Ukoniq(umbralisib,200mg片剂)获得美国FDA加速批准,用于治疗:(1)已接受过至少一种基于抗CD20方案的复发或难治性边缘区淋巴瘤(MZL)患者;(2)已接受过至少3种系统疗法的复发或难治性滤泡性淋巴瘤(FL)成人患者。用药方面,Ukoniq推荐剂量为800mg(4片),每日口服一次,与食物同服。
值得一提的是,Ukoniq是获批治疗复发/难治性MZL和FL的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口服、每日一次、磷酸肌醇-3-激酶δ(PI3K-δ)和酪蛋白激酶1-ε(CK1-ε)双重抑制剂。
(信息来源:生物谷)
 
欧盟批准辉瑞/BioNTech mRNA疫苗Comirnaty储存:-25℃至-15℃可存放2周
近日,辉瑞(Pfizer)与合作伙伴BioNTech联合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EMA)已批准其COVID-19 mRNA疫苗Comirnaty一种新的疫苗储存方案:在-25℃至-15℃的温度下储存2周。此次标签更新,将简化欧盟各地的Comirnaty剂量分配和储存,为整个欧盟内部的疫苗分发、储存、管理提供更大的灵活性。
此次批准,是基于在标准药品冷冻柜中、在这些温度下的稳定性数据。新的数据证明了辉瑞继续致力于进一步开发这种疫苗并收集数据,以支持更广泛和更灵活的疫苗分发和接种。
(信息来源:生物谷)
 
罕见肝病新药!口服ASBT抑制剂maralixibat获美国FDA优先审查:治疗ALGS患者胆汁淤积性瘙痒
Mirum Pharma是一家致力于开发创新疗法治疗肝脏疾病的生物制药公司。近日,该公司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受理maralixibat的新药申请(NDA)并授予了优先审查,该药是一种口服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抑制剂,用于治疗年龄≥1岁Alagille综合征(ALGS)患者的胆汁淤积性瘙痒。此前,FDA已授予maralixibat罕见儿科疾病资格(RPDD)和突破性药物资格(BTD)。
ALGS是一种罕见的肝病,目前尚无公认的治疗方法。Mirum于2021年1月完成了滚动NDA提交。FDA已指定《处方药用户收费法》(PDUFA)目标日期为2021年9月29日。FDA目前不打算召开咨询委员会会议。
maralixibat是一种新型的、最小化吸收的、口服给药的在研药物,正在对几种罕见的胆汁淤积性肝病进行评估。maralixibat抑制顶端钠依赖性胆汁酸转运体(ASBT),导致更多胆汁酸在粪便中排出,导致系统性胆汁酸水平降低,从而潜在地减少胆汁酸介导的肝损伤及相关影响和并发症。
(信息来源:生物谷)
 
美国FDA批准Vyxeos用于≥1岁儿科群体:治疗2种特定的急性髓性白血病
Jazz制药公司近日宣布,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已批准Vyxeos(daunorubicin and cytarabine,柔红霉素+阿糖胞苷)标签修订,纳入一个新的适应症:用于治疗年龄≥1岁、新诊断的、治疗相关性急性髓性白血病(t-AML)或伴骨髓增生异常相关改变的急性髓性白血病(AML-MRC)儿科患者。
Vyxeos是一种以5:1比例配比的化疗药物阿糖胞苷(cytarabine)和柔红霉素(daunorubicin)组合疗法,2种药物封装在一个纳米尺度的脂质体递送载体。这种纳米级脂质体递送载体可增强疗效,同时限制了单独服用每种药物的风险。
Vyxeos基于Jazz公司专有的技术平台CombiPlex开发,该平台能够合理设计并快速评价抗癌药物的组合,结合传统化疗与分子靶向药物,提供更强的抗肿瘤活性。CombiPlex通过体外识别组合药物的最有效协同摩尔比,同时在一种纳米尺度的药物递送复合物中固定这种摩尔比,使其在给药后能够维持这种优化的组合,确保这种摩尔比暴露于肿瘤组织,这种技术平台可解决常规组合方案的多个根本性弊端,以及组合药物开发所面临的固有挑战。
在美国,Vyxeos于2017年8月获得FDA批准,用于前述适应症。这是首款针对特定类型急性髓性白血病(AML)的上市治疗药物,通过将两种常用化疗药组合使用,显着提高化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Vyxeos附有一个黑框警告,严禁以Vyxeos替换其他包含柔红霉素或者阿糖孢苷的药物。之前,Vyxeos已被FDA授予孤儿药资格、突破性药物资格、优先审查资格。
(信息来源:生物谷)
 
 
 
 


科技研发
 
三叶草生物与Dynavax宣布新冠候选疫苗全球II/III期临床试验“SPECTRA”完成首批志愿者接种
三叶草生物制药有限公司和专注于开发和商业化新型疫苗的生物制药公司—Dynavax Technologies Corporation公司近日宣布三叶草生物的新冠候选疫苗全球II/III期临床试验项目“SPECTRA”完成首批志愿者接种,该临床试验旨在评估三叶草生物“S-三聚体”重组蛋白亚单位新冠候选疫苗在与Dynavax的CpG 1018加铝佐剂联合使用下的有效性、安全性和免疫原性。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双抗鸡尾酒!礼来/GSK/Vir组合bamlanivimab/VIR-7831治疗低风险COVID-19显著降低病毒载量
礼来(Lilly)与Vir生物技术公司和葛兰素史克(GSK)近日联合宣布了扩大的2期BLAZE-4试验的顶线数据,该试验研究了患有轻度至中度COVID-19的低风险成人患者。结果显示,该试验达到了主要终点:在治疗第7天,与安慰剂相比,bamlanivimab(LY-CoV555)700mg剂量与VIR-7831(GSK4182136)500mg剂量联合用药使持续高病毒载量(>5.27,循环阈值<27.5)相对降低70%(p<0.001)。
此外,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病毒载量从基线检查到第3、5、7天平均变化的关键病毒学次要终点方面,与安慰剂相比,bamlanivimab与VIR-7831联合用药使病毒载量在统计学上显著降低。到第29天,2个研究组均没有出现与COVID-19相关的住院或死亡(次要终点)。研究中,有1例患者(治疗组)因COVID-19相关症状到急诊室就诊。bamlanivimab与VIR-7831联合用药没有发生严重不良反应。
(信息来源:生物谷)
 
安斯泰来用于治疗携带FLT3突变的复发性或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成人患者的富马酸吉瑞替尼片达到总生存期的主要终点
3月30日,安斯泰来制药集团宣布,一项关于适加坦®(英文商品名XOSPATA®,通用名富马酸吉瑞替尼片,以下统称为吉瑞替尼)用于治疗携带FLT3突变(FLT3mut+)的复发性(疾病复发)或难治性(治疗耐药)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成人患者的三期确证性临床试验,在预设的期中分析中,与挽救性化疗相比,达到了总生存期(OS)的主要终点。
安斯泰来计划向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COMMODORE的试验结果,以获得常规批准上市。详细的结果也将被提交予同行评审期刊和/或科研大会。
(信息来源:生物谷)
 
甘李药业每周1次长效GLP-1受体激动剂申报临床
3月24日,CDE官网显示,甘李药业每周注射1次的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受体激动剂GZR18的临床申请已获得国家药监局受理(受理号:CXSL2100099国、CXSL2100100国),本次申请的临床试验适应症为II型糖尿病、肥胖及超重。
Grand View Research发布的报告显示,全球GLP-1受体激动剂市场份额在2019年达到113亿美元,预计到2027年可达181亿美元。针对II型糖尿病,目前全球范围内已获批一周注射一次的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主要有度拉糖肽(礼来)、司美鲁肽(诺和诺德,中国处于申报上市)和聚乙二醇洛塞那肽(豪森,仅中国获批)等。
针对肥胖及超重适应症,目前全球范围内,尚无一周注射一次的GLP-1受体激动剂类药物被批准用于肥胖及超重治疗。GLP-1类药物中,仅有一天注射一次的利拉鲁肽经FDA批准用于治疗肥胖或超重适应症。据EvaluatePharm数据库信息显示,2019年利拉鲁肽用于治疗肥胖或超重的全球销售额约为8.52亿美元。
截至2020年9月30日,甘李药业在该项目中累计投入研发费用1,309万元人民币。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特应性皮炎新药!辉瑞新一代口服JAK1抑制剂abrocitinib 3期临床疗效显著
辉瑞(Pfizer)近日宣布,评估每日一次口服JAK1抑制剂abrocitinib治疗中度至重度特应性皮炎(AD)的3期JADE COMPARE研究(NCT03720470)的完整结果已发表于国际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该研究在接受背景外用疗法的中度至重度AD成人患者中开展,评估了2种剂量abrocitinib(100mg和200mg)与安慰剂的疗效和安全性。该研究中还包括了一个阳性药物对照组,该组患者接受了皮下注射Dupixent(dupilumab)治疗。结果显示,2种剂量abrocitinib均达到了共同主要终点。
目前,abrocitinib(100mg,200mg)用于治疗年龄≥12岁中度至重度AD患者的新药申请(NDA)正在接受美国FDA的优先审查,预计将在2021年4月获得审查结果。此外,abrocitinib在同一患者群体中的营销授权申请(MAA)也正在接受欧洲药品管理局(EMA)的审查,预计将在2021年下半年获得审查结果。
abrocitinib是一种口服小分子,可选择性地抑制Janus激酶1(JAK1)。抑制JAK1被认为可调节多种参与特应性皮炎(AD)病理生理过程的细胞因子,包括白细胞介素(IL)-4、IL-13、IL-31、IL-22和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在美国,FDA于2018年2月授予了abrocitinib治疗中重度AD的突破性药物资格(BTD)。
(信息来源:生物谷)
 
 
 


运作管理
 
带量采购下的药企营销变革
2021年所有的药企面临的政策形势基本相同:
国家带量采购、新医保目录谈判、各省集中采购、联盟集采、医保控费……
而且所有的药企都面临着以下几个关键问题:
营销团队专业知识结构不匹配,能做专业医药营销的人员相对比较少;
营销思维基本是传统的惯性影响思维:开发代理商、招聘业务人员以及各个省份简单的分配任务指标,之后就是不停的压榨业务人员;
产品结构缺乏正竞争性,完全依靠人力在推动销售业绩;
终端管理缺失,很多药企营销团队大部分精力在代理商进货、压货、回款上;
营销模式缺乏创新,药企品牌塑造几乎没有。
营销部门组织结构不合理,薪酬绩效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性,甚至营销体系管理混乱,导致营销团队竞争能力不强,甚至离职率非常高;
营销资源整合能力差甚至缺失。
那么2021年这是国内医药政策形势下如何进行有效的药品销销售营销变革?这里由于篇幅所限,笔者根据为多个药企的成功营销变革项目积累提几个主要方向:
1.产品结构重新梳理:没有有竞争性的产品结构,营销是非常难做起来的,一定要相信这一点。很多企业其实有很多的产品文号,但大部分文号生产数量很少,甚至被闲置,产品结构重新梳理,就要把企业所有的能生产的产品进行有效的梳理,形成有竞争性的产品结构,以不同的产品结构应对三个不同的市场:政策内市场、政策外市场,线上市场。未来医药企业想要在营销上获得突破,丰富的、多层次、对应多市场的产品结构是重中之重,看看修正药业就知道了;
2.营销体系重构:目前很多医药企业的营销体系是一种非常粗犷的结构,非常缺乏竞争力。比如营销部门,针对三个市场并没有有效的对应,又比如营销团队,年龄结构不合理,专业知识结构不合理,区域匹配不合理。
3.薪酬绩效体系重构:不要再用似是而非的企业文化来对营销人员进行思想的控制,一定要相信营销人员赚钱多少才是关键。目前大多数的企薪酬绩效只是简单的基本工资+提成模式,这种模式激励性差,团队不稳定。
4.构建营销平台:现在的医药营销市场是一个多边的市场,市场要求整合市场内有效的营销资源(渠道、终端、人员、政府相关部门等等),传统的营销体系对整合营销资源几乎处于无力状态,所以营销业绩的实现难度非常大。医药企业一定要把营销体系构建成一个平台,这个平台的功能就是整合营销资源,那么企业的营销团队应该首先成为市场管理者和资源整合者,然后才是销售者。国内的优秀企业都在花大力气的整合营销资源,但绝大部分企业连营销资源的整合概念都没有。
5.构建数字化营销:数字化营销已经成了很多药企竞争的利器,通过数字化营销针对顾客、渠道、竞争、价值、创新、数据、政府相关部门、线上市场等进行有效的资源匹配和资源整合,这样的营销才能快速增长。目前通过构建数字化营销,促进药企营销快速增长的案例比比皆是。
6.构建区域合伙体系:一个企业,不要总想通过增加自营队伍的方式来整合市场的销售人员以及市场资源,这种做法成本高,业绩达成速度慢。一药企的和合体系能够快速的整合市场绝大部分的营销资源,这对营销业绩的实现有巨大的帮助,但是很多企业目前根本没有考虑到这一点,甚至即便考虑到了做的合伙体系也是似是而非,甚至把合伙体系做成了招聘代理商。需要明确一点合伙体系和营销平台是相互对接的,未来的医药营销,二者缺一不可。
7.强化对销售人员的专业性培训:目前大部分营销企业的销售人员基本上专业性不够,这里的专业性并不是大学时候专业是学医学药,而是销售能力和行为的专业性,举个简单例子:一些销售人员对客户的拜访没有任何准备(比如顾客的业务倾向、顾客面临的经营性问题、顾客经营的产品结构、竞品在渠道顾客中具体体现、自身产品在区域市场的竞争风险和政策性风险等等),因为没有任何准备,所以销售人员面对渠道顾客的时候,仅仅是提交资料介绍企业和产品,或者找机会请客户吃饭,或者给渠道客户承诺返点,这种做法是非常不专业的,也难以取得客户的合作和认同。
8.多元形式解决财税问题:这个问题很多企业是比较头疼的,尤其是以政策类市场为主的医药企业,所以营销财务部门一定要构建多元形式的财税解决方案。这一点就不多说了。
9.针对不同的区域市场构建不同的营销策略.很多医药企业在营销策划和营销策略上几乎是空白的,任何企业影响想做好首先要有营销规划,也就是营销战略,那么对应的一定要有营销战术,这个营销战术其实就是营销策略.细看有多少家医药企业真正有营销策略?好像大部分都没有.
10.企业品牌或企业产品品牌的塑造:一定要相信,让消费者知道的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消费者才能主动购买,尤其是随着国家逐步在推进处方外流的时候,如果企业品牌或产品品牌不能让消费者获知,那么未来的营销几乎难以运行。目前随着信息多元化和碎片化,传统的通过广告的影响品牌塑造模式已经失去了原有的有效性,所以搭建多元的、多渠道的、多通路的企业品牌塑造体系是医药企业赢得未来营销的关键。
总结:
不要把营销创新考虑的过于复杂,其实营销创新主要是围绕产品结构、营销体系、团队优化、管理优化、薪酬绩效、营销模式、企业品牌、营销策略、资源整合等进行的。任何营销创新都脱离不了上述的几个方面,当然进行营销创新是一个试错过程,要不停的试错才能不停的获得成功,不要指望一蹴而就。
更关键的是,营销管理者一定要多学习,现在的医药营销已经打破了行业界限,非医药行业的企业正在快速的进入医药领域参与竞争,比如阿里健康、京东健康、顺丰、邮政等等,千万不要小瞧他们。嗯
如果一药企的营销管理者在学识和能力上,不能强过业内的竞争者和非业内的竞争者,那么几乎没有未来。
(信息来源:史立臣)
 
老牌中药企业剥离中药老字,传统药企该如何转型
3月22日,丽珠医药发布公告称,拟以7.24亿元收购天士力控股集团以财务投资者身份所持有的天津同仁堂的40%的股份。
一家正在转型的老牌中药药企?将名下持有的中药投资股权卖给了?一家正在转型老牌化药药企?,会擦出怎样的火花?两者的转型路径都是怎样的?会开启国内药企间的并购潮吗?
01 天士力:出售获益不菲,乘风破浪转型时
这是天士力2021年的第一笔出售。
与北京同仁堂撞名,天津同仁堂也并非“等闲之辈”。
天津同仁堂前身为1981年10月成立的天津市第四中药厂,系全民所有制企业,隶属于为天津市医药局药材公司。1989年,天津市医药局同意将其更名为“天津同仁堂制药厂”。官方称最早要追溯于1644年的“张家老药铺”,至今377年历史。并称与北京同仁堂没有投资和经营关系,但历史渊源颇深,不详细展开。
据南方周末报道,天津同仁堂曾历经8次股权转让,最终国有股东全部退出,取而代之的是张彦森家族(旗下还有宏仁堂和狗不理)和天士力控股集团旗下的产业基金。
财报显示,其2020年营收为8.18亿元,同比增长10%;归属于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1.57亿元,同比增长12.63%。旗下有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脉管复康片等22项独家品种,34种药品被列入国家医保目录。前述三项核心产品2019年、2020年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84.76%和86.88%。
这与天士力的核心产品恰好互补。天士力的核心领域是以复方丹参滴丸、养血清脑颗粒带动的心脑血管领域,其他还有抗肿瘤和肝病治疗。
这或许是当时天士力选择进入天津同仁堂的原因之一。
2016年1月28日,天津天士力健康产业投资通过协议受让天津同仁堂40%的股份,一跃成为该公司第二大股东,协议转让方为天津高林华创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14年8月,该公司承接了天津市医药集团40%的股权),转让时并未公布价格。转让方看似与天士力毫无关联,但据有关报道,天津高林华创注册邮箱后缀正是天士力公司所用。换句话说,天士力所获股权直接来自天津市医药集团。
而天津天士力健康产业投资是在2015年刚成立的投资平台,实控人为天士力控股集团的闫凯境。
虽然无法得知转让价格,但在持有天津同仁堂期间,天士力健康产业投资获益不菲。从2016年开始每年不间断分红,且股利支付率不低。譬如2016年中报,天津同仁堂分红总额为2.05亿元,当年归母净利润仅为6254.87万元;股利支付率高达665.36%,远高于茅台51%的分红率;2019年分红2.43亿元,2020年分红也达到2亿元。按照天士力健康产业投资的持股比例,累计超3亿元。
近日,天津同仁堂再次向天津证监局报送了在创业板IPO并接受辅导申请材料,2021年3月9日,天津证监局接受辅导公告,辅导机构为民生证券。
面对这样一个“香饽饽”,天士力为何要出售?
或许对天津同仁堂上市的期望不高。毕竟天津同仁堂也不是第一次提交IPO了,2018年3月民生证券辅导,4月报送申报材料,后来算时运不济,因会计师事务所瑞华被暂停审查;搁置一年多,恢复审查后又申请撤回IPO材料,直至2021年1月终止审查。
如今又重来一次,天士力选择了退出,有券商研究员认为血府逐瘀胶囊和复方丹参滴丸太类似,存在明显同业竞争。
从天士力本身来说,或许有另一个理由——战略需要。
2012年10月闫凯境接班,天士力次年营收同比增长18.89%,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7.52%,市值净增158亿元,市值增长创上市11年新高。以下为闫凯境接手天士力后公司每年重大股权收购和出售情况:
通过这些动态,二代接班后天士力的转变是肉眼可见的。最明显的是口号上的变化,2013年时天士力的发展关键词为“一个核心带两翼”,2017年该关键词在年报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推进现代中药、生物药、化学药“协同发展”。从核心到协同,与其说是中药的“退”,不如说是天士力在化药和生物药的重点发力。
从2013年开始,拿下现在充当天士力“化药工厂”的帝益药业,目前帝益承担了天士力的原料药、化学制剂生产。具有年产300T的化学原料药制造平台(抗肿瘤API和普通API),拥有年产22亿片(粒)的普通固体制剂和抗肿瘤固体制剂制造平台,包括替莫唑胺胶囊、右佐匹克隆、赖诺普利氢氯噻嗪片等20多个化学制剂。
2015年通过收购增资布局生物药,到2018年正式将天士力生物独立,也正式形成中药、化学药、生物药协同发展的初步格局,2019年开始砍掉一些不必要的板块,聚焦发展这三大块。
当天士力的发展版图跃然纸上,其出售目的也一目了然。
02 多元业务与董事长的医药“帝国”
3月23日,丽珠集团公布了2020年年报。与此同时,其母公司健康元也发布关于丽珠集团7.24亿元收购天士力所持有的天津同仁堂40%的股份。
交易完成后,丽珠集团可在中药业务发展方面与天津同仁堂进行一定的协同,同时可以通过其现金分红或IPO上市等方式实现相应的投资收益。
公告发出后,众说纷纭,有人质疑丽珠为何不专注创新药?有人觉得利好健康元,这又是朱保国的一次明智投资……
事实上,作为Big Pharma,丽珠集团诚然看到了创新药红利,但曾经的“荣耀”原料药和中药板块并不与创新冲突,“大健康”产业的全能选手或许才是其真正的布局。
丽珠集团年报显示,2020年总营收105.2亿元,其中化学制剂业务占比超过50%,原料药业务占比23.32%,中药占比11.54,诊断与试剂占比13.22%。在化学制剂中,消化道与促性激素分别占总营收的23.63%以及18.27%。
显然化学制剂是丽珠集团的业绩主要来源,其在年报中也指出,“本集团已经驶入创新驱动发展的全新阶段。创新药艾普拉唑系列产品、以及高壁垒复杂制剂注射用醋酸亮丙瑞林微球持续高增长。”
众所周知,1.1类新药艾普拉唑一直是丽珠集团的王牌产品。2020年艾普拉唑系列产品也是撬动其业绩的主要动力,疫情影响下,丽珠维三联和丽珠得乐双双销售额下滑的情况下,艾普拉唑全年销售额17.65亿元,同比增长81.2%。
艾普拉唑作为首个本土企业自主研发的质子泵抑制剂,2019年通过国谈降价40%进入医保目录,而其竞品奥美拉唑和泮托拉唑也是年初集采的涉及品种。可见,年销售额近20亿元的艾普拉唑的市场增量空间仍存在想象空间。
在化学制剂方面,除了艾普拉唑,丽珠集团还有多个创新产品在研,其中进展最快的注射用醋酸曲普瑞林微球已经进入临床III期。
那么,创新产品带来如此巨大增长的情况下,真的如股民质疑的那样没有专注创新药吗?
事实并非如此。
除了化学制剂,原料药、中药、试剂以及生物药方面,丽珠集团都进行了“分明”的布局。
天眼查数据显示,丽珠集团下设了多家控股子公司,原料药、中药、试剂以及生物药业务都分属各子公司。譬如丽珠集团控股的丽珠制药、新北江以及福州福兴都是原料药企业。
试剂业务则掌握在子公司丽珠试剂手中,股权占比39.43%。年报显示,丽珠试剂2020年营收13.93亿元,丽珠集团的试剂业务全年总营收13.83亿元。丽珠集团已经于2020年8月宣布其分拆A股上市。
备受外界关注的丽珠集团的单抗生物药布局由丽珠单抗负责,年报显示,在生物药方面注射用重组人绒促性素已报产;重组人源化抗人IL-6R单克隆抗体注射液III期临床已完成入组,即将开展报产工作;注射用重组人源化抗PD-1单克隆抗体胸腺癌临床Ib/II期注册性临床试验完成2/3入组。
而本次股权交易所涉及的中药业务,丽珠集团原本拥有两家控股子公司光大制药和利民制药厂。
再来看丽珠集团中药业务的具体产品,子公司利民制药厂的大品种参芪扶正注射液,2020年受疫情影响总销售额6.06亿元,同比下滑25.81%,而光大制药的抗病毒颗粒销售额4.62亿元,同比增长52.02%。
丽珠集团7.24亿元收购40%股权的天津同仁堂主要产品为肾炎康复片、血府逐瘀胶囊和脉管复康片等中成药,可发挥一定协同作用。
丽珠集团如此布局实际上离不开其董事长朱保国的影响。天眼查数据显示,健康元拥有丽珠集团23.43%的股权,健康元最大股东深圳百业源投资有限公司的实控人则是朱保国,股权占比90%。
上世纪90年代依靠“太太口服液”发家的朱保国在迄今的20年间通过大肆并购完成了他的医药“帝国”,1997年收购海滨制药进入抗生素领域,2004年其抗生素产品美罗培南占据了国内半数市场,健康元也借此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抗生素生产基地。
2001年上市后,健康元的前身太太药业融资17亿元,2002年就以4.27亿元获得了丽珠集团的第一大股东席位,朱保国曾回忆,“这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件事,比太太药业上市还让我兴奋。”
业务多元的丽珠集团并未让朱保国停滞并购脚步,2007年朱保国又砸下6亿元进军环保酶法(生物发酵)工艺生产7-氨基头孢烷酸(头狍菌素的原料)。2012年又将目光投向吸入制剂,设立上海方予和健康元呼吸等子公司,布局了复方异丙托溴铵和盐酸左旋沙丁胺醇等大品种呼吸科吸入制剂。
从丽珠医药和天士力的交易中抽离出来,2020年疫情的难或许让更多公司明白了未来发展之道,随着竞争的加剧,传统药企需要剥离和收购来完成快速转型,新创企业需要资金来支持发展。所以不管是传统药企为转型去并购国内初创药企,还是生物新贵横向扩张去收购初创药企或与传统药企联合,未来几年必将波涛汹涌,“大鱼”也必将乘风破浪而出。
(信息来源:E药经理人)
 
 


市场分析
 
202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0
根据各家制药公司2020年财报披露的产品销售数据,2020年全球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的重磅炸弹药物共有150个。其中TOP100药品上榜门槛是15.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06亿元),合计销售收入3545亿美元。
从药物类型上看,TOP100药品中,小分子药物共52个,销售收入占比46%。单抗、双抗、ADC(抗体偶联药物)、重组蛋白类大分子药物共42个,销售收入占比49%。
从疾病领域来看,TOP100药品中肿瘤、感染病、免疫、内分泌、心血管、神经疾病是市场规模最大的5个领域,均超过了200亿美元。
从企业角度看,TOP100药品中,罗氏的产品个数最多,达11个,这也是罗氏制药业务体量能排在2020年全球冠军位置的原因。其次为强生(10个)、诺华(9个)。
从具体品种看,TOP1宝座仍属于“药王”Humira,尽管受到生物类似药冲击,Humira在2020年仍以3.5%的增长达到198.32亿美元,再度逼近200个亿。来那度胺仍是小分子冠军,销售收入达121.06亿美元。
相较于2019年,今年的榜单中出现了几个新面孔,包括罗氏的一款ADC药物Kadcyla(恩美曲妥珠单抗),Kadcyla由靶向HER2的曲妥珠单抗与抑制微管聚集的化疗药物美坦新(DM1)通过硫醚连接子MCC连接而成。最早于2013年2月首次在美国获批,并于2020年1月在国内获批,是国内批准上市的首个ADC药物。经过7年的市场渗透,Kadcyla在今年首次进入百强榜,同时也是首个入榜的ADC药物。
另一款值得关注的药物是用于治疗血友病的双特异性抗体Hemlibra(艾美赛珠单抗),这款产品仍来自于罗氏。Hemlibra是近20年来FDA批准的首个用于治疗体内含有VIII因子抑制物的A型血友病(大约1/3)的新药。自2017年11月首次上市以来,Hemlibra收入一路猛进,2020年销售额23.35亿美元,是首个进入榜单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
另一款“黑马”级药物便是来自Vertex公司用于治疗囊性纤维化(CF)三联疗法Trikafta(elexacaftor/tezacaftor/ivacaftor),该产品在递交新药申请(NDA)后仅用了3个月便获得了FDA批准。2019年10月获批,上市第2个年头便取得了38.6亿美元的收入,该款疗法可治疗约90%的CF患者。
此外,艾伯维IL-23单抗Skyrizi(risankizumab)自2019年3月先后在日本、欧盟、美国获批以来,短短1年多时间已获批4个适应症,分别用于治疗斑块状银屑病、银屑病关节炎、泛发性脓疱型牛皮癣、红皮病型银屑病,2020年销售额实现翻倍增长,达到19.45亿美元。
 
《2020年全球药品销售额TOP100》榜单全文请见: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美国生物类似药市场2020概览
一、整体概况
在纷繁复杂的国内形势下,2020年美国医药市场整体规模(以发票金额计)再创新高,稳步提升至5330亿美元。凭借着近年来单抗类药物的蓬勃发展,生物药品在整体销售额中的占比已经达到了44%,以13.7%的复合增长率(2015-2020)领跑全行业。
由18个351(K)途径获批产品组成的生物类似药集团在2020年进一步加速渗透,交出了45亿美元的最终答卷。不足1%的市场整体占比貌似沧海一粟、不足道也,然而必须看到的是数字背后那股青春风暴生来倔强的不屈之力。相比于2018年的不足5亿美元以及2019年的17.5亿美元,过去一年的表现足以令其昂首傲立。考虑到未来几年内多个重磅产品专利将相继到期以及胰岛素类等产品由NDA转为BLA后生物类似药定义范围的扩大,这一数字有望在未来五年内提升至200亿美元以上。
二、获批&上市
相较于2019年10个产品的井喷式获批,2020年仅有3个产品拿到入场券。从审评过程看,三个产品均在申报一年后即最终获批,顺风顺水一轮过,Nyvepria和Riabni两个产品已于今年初上市,Hulio受限于与Abbvie的和解协议仍需再等两年。
Ruxience等5个生物类似药在2020年成功上市,距离获批时间间隔最久的达到了15个月,最短的仅用时6个月。Herzuma等三个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的上市使得该Herceptin成为唯一一个面对5个生物类似药在市竞争的原研产品,Avsola则成为近三年来唯一获批上市的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
截至目前,美国以351(K)途径申报的生物类似药获批总数量和上市数量已经分别达到了29个和20个。从产品类型看,共涉及维持治疗、抗肿瘤和自体免疫三大领域的7个产品,其中曲妥珠单抗以5个生物类似药获批且全部上市的战绩成为当下竞争最为激烈的产品;从公司看,共涉及八家包括了原研创新型、专注研发型以及大型仿制药公司在内的8家公司,其中Pfizer以8个产品获批和6个产品上市的双第一数据傲立群雄。获批未上市的9个生物类似药有8个受限于专利(6个阿达木单抗和2个依那西普),Ixifi则是由于Pfizer避免重复的商业策略未能上市。
三、在研管线
无论是缔造时代的罗氏抗肿瘤三件套,还是叱咤风云的类风关三剑客,再或是开天辟地的安进三把刀,先前全球各家生物类似药的开发目标基本都是围绕在上述这些获批时间集中在2000年左右的老牌爆款展开的。相对已经比较饱和且受专利到期影响已经在多家生物类似药的激烈竞争中逐渐步入暮年,随着第一批爆款品牌药逐渐退居二线,以阿柏西普为代表的的第二波重磅大牌逐步成为新的生物类似药兵家必争之地。
当前美国市场尚未有生物类似药获批但是已经有企业进行研发竞争的原研品共涉及20多个分子,既包括了地诺单抗、兰尼单抗等单抗和抗体融合蛋白产品,也包括了去年刚刚被转为生物药的三大胰岛素产品,共同特点为均具有亿元量级以上的美国市场销售规模。
对美国市场主要生物类似药玩家Amgen等公司拟的后续在研产品管线进行汇总,可以发现各家存在多个重叠交叉产品且多数已处于III期临床阶段。重叠产品美国市场年销售额均在10亿美元以上,基本均为单抗类产品。
具体来看,龙头老大Pfizer的生物类似药研发已经暂告一段落,此前自研及收购Hospira获得的几个生物类似药产品均已进入收获期,当前在研管线以创新生物药和疫苗为主,暂无新的生物类似药在研;Samsung跟Celltrion依然延续着求人不如求己的研发策略,当前研发管线中存在阿柏西普、地诺单抗以及乌司奴单抗三个重叠产品;Sandoz近年来开始走外部引进为主以求提速和降低风险的路线,现有管线产品分别来自于Polpharma、EirGenix、Gan&Lee等多个合作伙伴,与Biocon在2018年达成的战略联盟也将在未来为其进一步丰富产品线,力争达成2030年其全球生物药收入达到50-60亿美元规模的目标;除Sandoz外的Teva和Mylan两大仿制药巨头依然要将外部引进的主战略进行到底,Teva去年与Alovotech达成了5个生物类似药的战略合作,虽然依旧延续了其将保密进行到底的风格,但结合Alvotech的管线情况推测很可能含有2-4款上述列出的重叠产品;Mylan与第一代伙伴Biocon的多个产品已经实现了申报和上市,其中去年刚刚获批的甘精胰岛素还有望成为第一个获得与原研品可互换资格的生物类似药产品,目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阿帕西普及A型肉毒杆菌毒素分别来自于Momenta和Revance。
四、渗透&价格
2015年9月,Sandoz的非格司亭生物类似药Zarxio正式登陆美国市场,成为第一个以351(K)途径获批并上市的生物类似药,吹响了生物类似药渗透进攻的号角。此后的2016-2018三年的时间里又有5个生物类似药陆续上市,但从总体看渗透的速度并没有达到之前人们的预期,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美国市场的大环境对相对新颖的生物类似药的接受程度还比较有限,流通渠道中的各方并没有表现出积极的态度,政府的政策支持相对而言还不是那么给力,缺乏像小分子化药那样的自动替换制度,总结而言就是“保险不愿接、医生不愿开、患者不愿用、药房不能换”;另一方面,上市的生物类似药数量还是相对较少,没有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在相对陌生的背景下经验比较有限,原研公司也在通过复杂的专利诉讼以及包括早先布局的灵活商业运作等多种方式抵制生物类似药的竞争,多方合力共同制约了生物类似药在初期的发展。
2019年,共有7个生物类似药在美国上市,创造了上市产品数量记录,进一步壮大了生物类似药军团的实力,经历了前些年的试水,生物类似药企业在与原研公司竞争中越发成熟,政府的支持政策也逐渐落地并发挥出效果,流通渠道的接受程度也随着对生物类似药认识的加深以及其费用支出节约方面的作用日益显现逐渐提高,这一年成为美国生物类似药渗透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2020年,又有5个新产品上市,除阿法依泊汀之外的6个产品的生物药类似药在市数量都至少达到了2家,曲妥珠单抗更是达到了5家竞争的历史之最,生物类似药的整体市场渗透在各个产品的共同贡献下逐步成型。
从具体数字看,截至2020年底,在售的7个生物类似药的市场销量份额均在15%以上,其中有3个产品超过了30%。7个产品中,有3个产品的在售生物类似药数量超过3家。非格司亭生物类似药自Zarxio上市经过五年多的发展将份额提高到72%,成为了当下生物类似药销量占比最大的产品;贝伐珠单抗自首个生物类似药Mvasi于2019年7月上市以来,仅用时一年半便将生物类似药份额提升至40%,成为渗透速度最快的产品;英夫利昔单抗涉及的两个生物类似药早在2017年便已全部上市,但受限于原研的强烈抵抗,历经3年多的发展,生物类似药的整体份额才刚刚突破15%,成为渗透最慢、销量占比最低的产品。从各家具体的生物类似药产品份额看,7个产品中有3个产品的首家上市生物类似药中的份额占比超过了35%。
生物类似药的快速发展和渗透极大的拉低了生物产品的价格,节省了美国医药支出。根据AAM报道,2019年生物类似药节省医药支出达到了22亿美元。从具体价格看,虽然生物类似药的价格限于巨大的研发成本无法像小分子化药那样实现专利到期后的断崖式下跌,但相比于上市之前的原研价格降幅已经不小,更重要的是在生物类似药内部各家之间以及外部与原研品竞争的过程中带动了包括原研品在内的整体市场价格的下降。
最晚的首仿生物类似药距今也已上市一年多的时间,而最早的Zarxio上市已经是5年半之前的事情了。虽然各个生物类似药的竞品数量和入市时间均有不同,但都不同程度地拉低了市场价格。当前最低的ASP价格相比于生物类似药上市之前的原研品价格降幅在24%-63%之间,6个产品的降幅超过30%。渗透时间最久的非格司亭价格降幅最大,突破了60%;近年来只有一家生物类似药在市销售的阿法依泊汀价格降幅最小,接近25%。罗氏三件套对应的生物类似药均于2019年才开始进入市场,但降价幅度均超过了34%,曲妥珠单抗降幅更是达到了43%。
五、诉讼进展
2014年10月,Sandoz的非格司亭生物类似药Zarxio被Amgen起诉侵权,正式拉开了美国BPCIA法案框架下的生物类似药专利诉讼的序幕。随后六年多的时间里,近50起诉讼接踵而至。原研公司奋力阻击,不乏多起针对同一产品不同专利侵权发起的新诉讼以及历时多年才最终分出胜负的拉锯大战,而生物类似药公司随着自身相关经验的不断积累,在应对诉讼时也表现的更加淡定从容,多个生物类似药在诉讼尚未有定论的情况下选择了冒险上市。随着生物类似药竞争对手的逐渐增多,近年来的火药味有所淡化,一定限制条件下的和解逐渐演变成当前的诉讼主旋律。
从数量上看,2014-2020年间在负责初审的地区法院层级总共由Amgen、Genetech、Janssen和Abbvie四家原研药公司针对目前有生物类似药获批的阿达木单抗等全部9个产品向Celltrion等13家公司发起了46起诉讼,共涉及28个生物类似药(部分未获批);从时间看,2017(11起)和2018(12起)两年成为诉讼发起最为集中的时间段,占据了全部诉讼数量的一半,随后开始回落。2019和2020两年分别只有5起和4起诉讼提出。
从公司表现看,Amgen分饰原告和被告两角,成为了诉讼涉及公司中最为活跃的那个,作为原告发起了16起诉讼,作为被告承接了8起诉讼,两项数字均为各公司之最,Genetech以提出15起诉讼的数量排名原告第二,Celltrion和Sandoz分别以7起和6起的数量排名被告的第二和第三;
从耗时看,Sandoz的非格司亭生物类似药Zarxio和Celltrion的英夫利昔单抗生物类似药Inflectra从最初被诉到最终胜诉均历时近五年,成为拉锯时间最长的生物类似药产品,Sandoz的阿达木单抗生物类似药Hyrimoz从被诉到最终与原研和解仅历时2个月,成为诉讼耗时最短的产品;
从结果看,在针对28个产品发起的诉讼中,最终有16个产品以和解告终,生物类似药和原研公司分别赢得5个和2个产品的诉讼,另有5个产品的诉讼仍在进行中。
在当前已在美国上市的20个生物类似药产品中,有10个选择了专利解决前的冒险上市,其中Pfizer和Amgen各有3个和2个产品,Sandoz、Mylan、Samsung、Celltrion和Coherus各有一个产品。在这10个产品中,有2个产品的诉讼仍在进行中,4个以生物类似药胜诉结尾,3个已和解告终,原研只赢得其中1个产品的胜诉。最艰难的诉讼基本都出现在最初的几年,生物类似药势单力薄再遇上个Amgen这样难啃的对手,全身而退着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随着后续生物类似药申报数量逐渐增多开始形成集团竞争优势,原研在没有必胜把握的情况下也不愿意耗费过多的精力和金钱多线拉锯、分身乏术,各让一步的和解成为双方的最佳选择。老药过后针对第二波爆款生物药的申报和诉讼将成为未来几年新的看点,诉讼仍将集中在当前美国市场的几个主力玩家身上,孰强孰弱,拭目以待。
六、政策法规
近年来在政策法规层面,以FDA为代表的的政府机构在生物类似药的可互换性、竞争的公平性、审评的及时性等多个环节通过指南的颁布、公民请愿以及自我改革等多种机制进行着持续不懈的努力,有效的推动了美国生物类似药的快速发展,为未来进一步的全面渗透打下了初步的积淀。
2020年2月3日,FDA与FTC发表联合声明承诺双方将加强合作,共同推动生物产品的良性市场竞争,制止反竞争行为。具体来看,双方主要目标为:1)促进原研生物产品和生物类似药市场的更多竞争;2)阻止阻碍获取开发这些产品所需样品的行为;3)对有关这些产品的虚假或误导性沟通采取适当的措施;4)审查专利和解协议是否违反了反垄断法。由单方努力向双方合力的转变反应了FDA在促进生物产品市场公平竞争方面的坚定决心。
随后FDA在一年的时间里先后出台了四个涉及生物类似药的指南,从宣传、审评和可互换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规范和明确。
在通过颁布行业指南进行积极推动的同时,FDA利用与FTC合办的生物类似药研讨会以及《生物类似药使用者付费法案》重新授权(BsUFA III)征求意见等机会积极听取来自行业各界对于未来生物类似药发展的意见和建议,生物类似药的可互换性仍然是各方意见的核心点。
十年之约,如期而至。2020年3月23日,包括胰岛素、生长激素、卵磷脂、透明质酸酶在内的96个蛋白类产品按照BPCIA法案的规定由此前获批的化药NDA转换为生物药BLA。FDA最终将“蛋白质”这一术语解释为“具有特定定义的序列,并且大小大于40个氨基酸的任何α-氨基酸聚合物”。转换既是依法办事也是大势所趋,在生物产品定义进一步科学完善的同时与欧盟实现了接轨,此前胰岛素为代表的的一系列生物产品有家不能回的尴尬局面终被打破。
转换后,无论此前是以505(b)还是505(b)(2)途径获批,全部的NDA均被视作351(a)途径获批的BLA,这也就意味着此次的转换并没有诞生新的严格意义上的351(k)生物类似药,尽管如此,转换的意义之一在于为后续的同类型产品注册定下了基调,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转换时尚处于审评中的此类药品只有Mylan此前以505(b)(2)申报的甘精胰岛素产品Semglee,虽然其在结构甚至注射装置上都跟原研产品Lantus极为相似,但仍然没有成为唯一的例外,尽管Mylan为其能够以351(k)获批并获得与原研的可互换资格倾注了大量的心血。Lannet与东阳光合作的甘精胰岛素计划在明年申报,有望成为首个真正意义上的胰岛素生物类似药。转换除了产品本身身份的变化外还带来了监管方面诸如产品标签、发运报告等一系列其他相关的变化,同时授权仿制药的概念将不复存在,又少了一个能钻的空子。
与小分子化药橙皮书齐名的紫皮书自2014年推出以来在向公众传递已获批生物产品信息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在信息的全面性和使用的便捷性上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2020年2月,FDA开始了1.0版动刀计划,推出了可在线搜索的网络版数据库,取代了此前只能通过pdf列表进行浏览的模式,前述由NDA转为BLA的各生物产品信息已被从橙皮书删除后转移至此。应该说此举还是比较值得肯定的,虽然包括最重要的专利在内的很多橙皮书含有的信息当前还没有加入,但至少在5年半以后迈出了改变的第一步。专利信息依然是当前业界各方呼吁加入紫皮书的最重要一环,实现起来仍然需要一定的时间,但是已经可以隐约看到更加完备的2.0版距离我们已经没有那么遥远了。
在立法方面,过去的一年里无论是在联邦还是在各州层面,多个鼓励生物类似药使用进而惠及民众并节省开支的法案被陆续提出或通过,极大地促进和激励了生物类似药的后续发展。以加州为例,AB824和SB852两部法案相继在2020年被签署生效,前者主要针对原研生物厂家通过支付给生物类似药公司部分费用进而延缓生物类似药进入市场的不当竞争,后者则允许州政府医药机构可与生物类似药生产商联系来生产和分销其自有标签(Cal Rx.)的生物类似药,以此来增加竞争降低药价。
七、产品表现
阿达木单抗(Adalimumab)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英雄的字典里从来没有屈服二字。就在众人都觉得200亿将成为Humira一生之痛渐行渐远的时候,药王在2020年的奋力一击将悬念延续了下去。凭借美国市场销量持续增长大背景下的提价策略,Abbvie大幅缓解了以欧洲为主的专利到期市场销售低迷的不利局面,将全球销售额成功拉回到198.32亿。又是一步之遥,这次更多的还是输在了新冠疫情抑制了新患者模块收入的增加。距离2023年的大限已经不到两年,留给药王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2020年,Humira美国市场整体价格相比上年提升了约8%,销售额在全球总收入中的占比继续提升至近17年来最高的81.2%,仅次于上市元年的87.8%。销量成功突破了1000万支,从包装形式看,当前共有注射笔和预装式注射器两种包装形式,前者销量份额去年进一步提升至87.5%;从规格看,整体份额进一步向100mg/ml的大规格产品转移,从2019年的48%提高到了72%,成为原研抵御生物类似药的又一道屏障。相比于最早获批的50mg/ml规格产品,Abbvie于2016年推出的100mg/ml产品在处方上进行了改变,枸橼酸的去除减轻了患者注射时的疼痛感,使用更加便捷。Alvotech于2020年底在美国首家申报了100mg/ml的大规格产品,为后续的市场竞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此前获批的多个生物类似药均只包括了50mg/ml的小规格产品。Coherus的BLA以于今年2月被FDA接受审评。
贝伐珠单抗
握美得天下,手有余香,心中不慌;失美崩全球,虎落平阳,输个精光。时间是一把杀猪刀,昔日的王者终究还是躲不过岁月的侵蚀,回首远眺,满眼都是当年那叱咤风云的的影子,几分伤感、些许落寞,兄弟别哭,至少你曾经来过。随着全球各区域的全面溃败,昔日无限辉煌的罗氏肿瘤三件套最终在这一年集体告别了神坛。唯一在2019年荣光尚存的Avastin在过去的一年全球销售额暴跌30%,以49.92亿瑞士法郎(折合53亿美元)的成绩结束了2020年的征程。美国受到二年级生Mvasi全面渗透,欧洲遭遇生物类似药三雄携手登场,中国恰逢齐鲁安可达异军突起,四面楚歌之下很难全身而退。
2020年,原研产品Avastin美国市场销售收入为17.95亿瑞士法郎(约合19亿美元),下滑37%的同时其近十年在全球收入中的区域占比首次跌落40%。Amgen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Mvasi凭借过去一年的良好表现,销售额从2019年的1.21亿美元飙升至6.56亿美元。Pfizer的Zirabev限于份额较低全年收入仅为0.63亿美元。从销量看,美国市场贝伐珠单抗的2020年整体销量相比上年增长了2.5%,略微突破了200万支,其中Mvasi的份额从2019年的4%猛增至36%,成为当年渗透增速最快的生物类似药,原研品Avastin份额下滑至60%,上市已有一年的Zirabev份额仅为4%。从规格看,100mg/4ml和400mg/16ml规格产品的差距不大,前者以51.6%的份额略占优势。整体市场价格进一步下滑,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Mvasi)已降至49.9美元/10mg,相当于原研品价格的73%。
除了目前已经在市销售的Mvasi和Zirabev外,其他多家也是虎视眈眈,除了已于2019年已经申报暂未获批的Centus、Samsung Bioepis和Mylan(FDA受限于新冠疫情无法进行现场检查)外,我国的百奥泰也于2020年提交了其生物类似药BAT1706的BLA申请,另一支中国力量信达与Coherus合作以及Amneal与MAbxience合作的贝伐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均有望在今年完成美国申报,后续Celltrion的该产品已经处于三期临床阶段,未来该产品的美国市场竞争将会愈演愈烈。
曲妥珠单抗(Trastuzumab)
以专利和解换来的一年续命期还是如约而至,虽然这天早晚要来,虽然此刻的伤痛比之去年失去挚爱欧洲已经没有那么难过,但当这一刻真正来临的时候,Herceptin的心中还是充满了无尽的彷徨与失落。5家生物类似药在美国市场的合力围剿成为了压倒Herceptin的最后一根稻草,美国和欧洲市场的双线陨落宣告了一个时代的谢幕。2020年,Herceptin的全球销售额最终停留在37.32亿瑞士法郎(折合40亿美元),相比上年暴跌34%,成为了过去一年生物原研圈儿里最为悲情的角色之一。
2020年,原研产品Herceptin美国市场销售收入为13.56亿瑞士法郎(约合14.4亿美元),相比2019年的下滑达到了47%。按照此前的和解协议,Teva、Merck和Pfizer三家的生物类似药产品相继于去年上半年上市,Herceptin破纪录的成为美国市场首个同时面临5个生物类似药竞品的原研产品。去年冒险上市的首个生物类似药Kanjinti销售额达到了4.75亿美元,以17%的全年销量份额领跑生物类似药,Amgen最终于Genetech达成和解,曲妥珠单抗的唯一的官司彻底了结。2020年该产品的整体美国市场销量下滑至175万支,其中的85%来自于150mg小规格产品,Mylan以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二,新上市三家的份额还相对较小。随着生物类似药的不断渗透,去年第四季度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整体份额已经达到了36%,2021年这一数字有望进一步提升至40%以上。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Mylan)已降至57.2美元/10mg,相当于原研品价格的65%。除当前在市销售额各家外,Tanvex,Sandoz/eirgenix和Prestige三家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已经处于III期临床阶段。我国的复宏汉霖在去年将其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HLX02的美国和加拿大商业化权利授予Accord,进一步扩大了合作范围,继出口欧洲后有望在未来登陆美国市场。
利妥昔单抗(Rituximab)
作为全球第一个上市的抗肿瘤单抗,也是Riche三件套中最早上市以及历史销售峰值最高的产品,Roche的原研产品Mabthera/Rituxan(分别用于欧洲和美国市场)也在过去的一年遭受重创,全球销售额下滑了31%,与Avastin和Herceptin保持着惊人相似的下滑速度,兄弟间“同患难、共进退”的步调一致莫过于此。比之另外两个产品,美国市场对于Rituxan的重要性更高一筹,在全球份额中的占比始终保持在50%以上,2018年欧洲崩盘尚且还能孤注一掷、再来一战,美国失手彻底无力回天。2020年,Mabthera/Rituxan的全球销售额下滑至42.23瑞士法郎(约合45亿美元)。
2020年,原研产品Rituxan美国市场销售收入为28.64亿瑞士法郎(约合30.5亿美元),相比2019年下滑了32%,占到了原研产品全球销售额的67.8%。Teva凭借首家上市同时拥有全部原研获批的适应症的优势将销售额提升至近4亿美元,Pfizer与Genetech和解后于今年上市了其生物类似药Ruxience,虽然根据和解条件缺少了RA适应症,还是取得了1.64亿美元的销售不错成绩。2020年该产品的整体美国市场销量下滑至220万支,其中的57%来自于100mg/10ml的小规格产品,原研全年份额下降至74%,Teva以17%的份额紧随其后,Pfizer以9%份额垫底。从季度看,2020年第四季度生物类似药的份额已经提升至44%,Teva和Pfizer的份额达到了24%和20%,原研份额进一步下滑至56%。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Teva)已降至58.6美元/10mg,相当于原研品价格的70%。
Amgen的Riabni在和解后于今年1月上市,目前美国市场上的在售利妥昔单抗生物类似药已经达到了3家。除当前在市销售额各家外,除了已经放弃美国市场的Sandoz外,已经完成III期临床的Archigen因结果不尽如人意已经放弃该产品,公司也于去年底被合资方Samsung和AZ关停。针对欧美市场进行该产品研发的Dr Reddy’s已经处于III期临床阶段。
非格司亭(Filgrastim)
30岁的老将仍在生物药圈儿里发挥余热本身就已难能可贵,此时战绩的优劣已经无关紧要,用一年少一年,那是一种情怀,一份来自于最初的爱。2020年,Amgen的原研品Neupogen的全球销售额连续第八年下滑,已降至2.25亿美元,占比64%的美国市场销售额预计也将在近两年跌破1亿美元,全球整体下滑速度进一步降至15%,也许是唯一能够聊以自慰的消息了。
美国市场已经连续两年没有新的生物类似药上市了,过去的2020年依然还是四家的麻将局。Neupogen与Zarxio象征着传承的新老霸主之争仍在继续着,只是暮年的Neupogen再也不能力挽狂澜了。2020年美国的非格司亭整体市场量下滑至226.8万支,预装注射器产品占比已经上升至80%。Neupogen以28%的销量份额取得了1.44亿美元的收入,Zarxio在2019年赢得诉讼后进一步扩大优势,在过去一年将份额提升至46%,成为原研品以外唯一破亿的产品,除上市最早外也是当前已上市生物类似药中份额比例最大的产品;Pfizer的Nivestym以8%的份额垫底,其与Amgen历时两年半的官司仍在继续;Teva的351(a)产品Granix份额下滑至19%。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Sandoz)已降至0.357美元/1mcg,相当于原研品价格的40%。Kashiv和Tanvex两家的BLA目前均未获批,相关诉讼已经终止。
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PEG-filgrastim)
没有哪个港口是永远的停留,比Neupogen晚十年登场的Neulasta也走到了自己那凤凰花开的路口。常年占比八成以上的美国市场在诉讼接连失利的大背景下终于还是撑不住了,连续两年近三成的下滑已经拉开了一个时代逐渐谢幕的序幕,Amgen多留的后手多少能让陨落的过程不会转瞬即逝,心酸的无奈和落日的余晖在昔日无比倔强的映衬下多少有些刺眼。2020年,Neulasta的全球销售额继续下滑至22.93亿美元(-28.8%),美国市场占比在其中的占比达到了87.3%。
2020年,美国市场没有新的入局者,局面看起来类似非格司亭的四方大战,实际上更像是Coherus与Amgen的两强之争。市场整体销量略微增长到126.4万支,其中Amgen独家的自动注射器Onpro的占比已经提升至45%,在延缓着生物类似药渗透速度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预示着未来市场需求变化的一种趋势。
Coherus凭借近70人的经验丰富的销售队伍历时两年的耕耘将其唯一在市销售产品Udenyca的市场份额提升到了21%,如果扣除原研独有的Onpro包装,这一数字将进一步提升至47%。2020年,Udenyca最终取得了4.76亿美元的销售成绩,演绎了生物药圈儿里的“初生牛犊不怕虎,不是首仿也很牛”;首家上市的Mylan份额略微下滑至6.5%,上市已有一年的Sandoz的Ziextenzo份额只有1%。Pfizer的Nyvepria于今年1月上市,成为美国市场上第四家聚乙二醇化非格司亭生物类似药,其与Amgen的诉讼仍在进行中,而前述三家均已赢得诉讼。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Mylan)即将跌破2000美元,原研产品价格也在近期发生了明显的下调。Fresenius的该产品生物类似药MSB11455已于2020年5月被FDA接受审评,也是注射剂仿制药一哥第一个在美申报的BLA,有望于今年获批;Amneal和Kashiv合作的该产品生物类似药TPI120也已经处于FDA审评过程中;此外Lupin计划于今年年底完成其BLA的申报。Coherus和Fresenius已经开始研发类似Onpro的自动注射器版产品,未来生物类似药的渗透将进一步加强。
依那西普(Etanercept)
当被告时“不好意思,我先上个市,你告你的就行”,当原告时“想上市?门儿也没有,不服法庭见”。作为生物类似药儿圈里为数不多的原研型大佬,Amgen将与众不同的双重别样人生演绎的淋漓尽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因为懂你,所以告你”,诉讼之于Amegn与其说是一种手段,不如说是一项技能,与其说是一种工具,不如说是一门艺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欲与天公试比高。2020年,Amgen又赢了,凭借巡回法院的再次胜诉成功的再次阻击了Sandoz的第二波进攻,不过受限于同领域其他竞品的竞争及新冠疫情的影响,去年美国的收入还是略微降了4%,Pfizer在欧洲那边腹背受敌,继续崩盘,加到一起,Enbrel的全球销售下滑了9%。
2020年,Enbrel美国市场销售额降至48.55亿美元,占到了其全球销售额的73%,在生物类似药进入市场前很难受到真正强有力的威胁,整体销量下滑至675.8万支(-6%),通过提价策略缓冲了对于销售额的影响。从包装看该产品拥有西林瓶、卡式瓶、预装注射器、自动注射笔四种包装形式,自动注射笔已经占到了62%的市场总量,普通预装式注射器以20%的份额次之,普通西林瓶的份额不足5%。
巡回法院被诉的Sandoz仍然不肯放弃,于今年初向最高法院发起了调取案件审查的情愿,奋力放手最后一搏,如果再次失败将只能继续等待8年。另一家2019年获批的生物类似药Eticovo同样面临诉讼无法上市,Samsung Bioepis与Amgen的官司仍在地区法院审理阶段,今年1月份法院应双方要求已经将该案件暂停。Coherus此前处于III期临床阶段的依那西普生物类似药CHS-021项目限于复审的专利结果已经不再继续,曾有计划申报美国的Lupin目前也暂时搁置。
英夫利昔单抗(Infliximab)
如果说Amgen让大家明白了专利诉讼对于延缓生物类似药渗透的重要性,J&J则用实际行动告诉我们成功的商业运作有时原比专利壁垒更加锋利,即便有些赖皮。批了有专利上不了那还不叫事儿,毕竟明面上的规矩还是要遵守,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焉,仰天长叹之后总能等来曙光的到来,上市了卖不动才是真正的内伤,那是一种终于等到彩礼凑够的那一天她却嫁给别人了的无言之痛,伤害不大,侮辱性极强。2020年,原研产品Remicade的全球销售额又下滑了14%,来到了45.7亿,占比62%的美国市场以几乎相同的下滑速率降到了28.5亿,即便如此Remicade在生物类似药上市五年之后仍然占据着85%的市场份额,销售额的下滑更多的还是来自于自身价格的主动下调。
“回扣陷阱”的刺激性策略引发了无数的争议,J&J与pfizer之间关于不当竞争的诉讼至今仍未有定论,其实最终是否败诉罚多少钱已经没有那么重要,更为深远的意义在与让后续的生物类似药知道了江湖的凶险,也让行业的管理者对此有了更多的思考并开始发力纠偏。
2020年,英夫利昔单抗的美国整体市场销售量增加到了836万支(+3%),2016便已经上市的Pfizer终于将Inflectra的份额突破了10%这道坎儿,虽然只是刚刚超越,取得了3.41亿美元的销售成绩;2017年第二家上市的Renflexis份额也终于在这一年突破了5%,实现了破亿的销售搜收入;Amgen的Avsola也在去年上市,成为了三年内唯一上市的第三家生物类似药,限于前述的多种障碍,生物类似药渗透的速度虽然并不尽如人意,但还是在前进的路上实现着一个个虽小但难得的突破。当前最低平均销售价格(来自Pfizer)已降至45.1美元/10mg,相当于原研品价格的86%。Sagent的NI-071是目前针对美国市场研发、进展最快的生物类似药,其III期临床已经完成,BLA申报受新冠疫情影响推后到今年。
阿法依伯汀/依泊汀α(Epoetin Alfa)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一转眼,Amgen生物药的嫡长子Epogen即将走过生命中的第32个年头,充满曲折的诞生历程、傲立群雄的江湖地位、无限荣光的昔日辉煌,光环虽已褪去,历史永远铭记。巅峰过后历经18年的持续衰退,Epogen/Procrit的全球销售额从65亿在2020年来到了11.5亿,那是一种在淡然平和中逐渐优雅老去的生命历练,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江湖中依然有你的传说。
2020年,阿法依伯汀美国市场销售额下降到了8.75亿美元(-15%),占到了全球销售额的76%,分别拥有两个适应症的两个原研品牌产品Epogen(来自Amgen)和Procrit(来自J&J,Amgen授权)分别贡献了68%和32%。自Pfizer的生物类似药Retacrit于2018年底上市以来,一直未有新的生物类似药获批,过去一年该产品的美国市场整体销量突破了1000万支,Retacrit的市场份额进一步提升至38%,美国市场收入达到了2.78亿美元,相比上年提高了98%,占到了其全球销售额的72%。暂时没有更多关于后续有计划在美国市场开发该产品生物类似药的其他公司的相关进展报道
八、未来展望
2020年是BPCIA法案生效以来的第十年,在这一里程碑式的关键一年,生物类似药以顽强的生命力在新冠疫情肆虐的大背景下交出了一份令人满意的成绩单,无论是NDA向BLA的转换还是渗透程度再创新高再或是药政法规的日益完善,一切都向着美好的未来循序渐进的稳步推进着,2020年注定将成为美国生物类似药发展历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节点。眨眼的功夫,2021年的第一季度即将告别,感慨光阴似箭的同时也不仅憧憬着未来的光景,一杯敬明天,一杯敬过往,执着的你一直在路上。
从市场方面看,当前9个在市产品的首家生物类似药上市距今都超过了一年,随着监管和流通大环境的日益规范以及认可度的不断提高,生物类似药的渗透再过去一年明显提速,随着后续新生物类似药的陆续加入,生物药的集团优势将更加明显,部分产品的生物类似药竞争将达到8家以上,竞争加剧的同时渗透速度将进一步加快。原研通过推出新的处方和包装形式等方式对生物类似药加以限制的策略在短期内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生物类似药的反限制型针对性研发将淡化此种壁垒作用。在现有的在市生物类似药公司以外,一批以Fresenius、Amneal为代表的的小分子化药仿制药翘楚将在近两年内逐步入市,这种转变既是药企实力的体现,也反映了当下生物类似药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以及各公司在做大做强之后战略升级的需求。
从研发方面看,针对第一批诞生于2000年左右的爆款产品的研发和注册已经比较饱和,在第一阶段布局告一段落后,针对后续第二批重磅炸弹的研发已经拉开了序幕,随着各家前期研发经验的逐渐积累,后续新产品的推出速度将会进一步加快,抗肿瘤和自体免疫仍将是两大重点领域。以速度求效益的思路下,同时考虑到生物药的巨大投入与风险,外部引进逐渐成为多家生物类似药公司后续扩充产品线的首选,随着胰岛素等一众蛋白产品的加入,未来生物类似药的种类将更加丰富。
从流通方面看,部分保险、医生和病人随着相关教育活动的实施以及节省开支作用的实际落地逐渐开始转变对于生物类似药的态度、接受程度的不断调高促进了生物类似药用量在过去一年的显著提高。尽管如此,限于报销政策等环节的限制,生物类似药并没有获得平等的覆盖范围,仍有很大比例的医生和患者对于生物类似药的认识还不充分,在缺乏有效的激励政策的情况系下依然热衷于使用原研产品。FDA在监管层面通过指南和相关政策的大力推动和宣传以及立法层面的法规支持对于生物类似药在未来的进一步扩张将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可替换性仍将是该层面最重要的核心讨论点。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
 
 
 


行业数据
 
亳州市场3月31日快讯
肉苁蓉:近日市场咨询购货的商家不多,货源整体购销平稳,行情坚挺运行,目前市场肉苁蓉青海软统价格在65元/千克,硬统31元上下;新疆软统143元,硬统50元;进口统货125元上下。
白豆蔻:近日市场咨询购货的商家增多,带动批量货源成交好转,行情坚挺运行,目前市场白豆蔻统货售价160元/千克。
海螵蛸:近期市场关注商家不多,货源以正常需求消化为主,行情坚挺运行,当前市场海螵蛸中统货售价45-50元/千克,大选货80-85元左右。
川芎:近日咨询购货的商家增多,带动批量货源成交顺畅,行情坚挺运行,现市场川芎统货售价26-27元/千克,选货价格28-29元左右。
鹅管石:市场整体需求用量有限,货源实际购销欠佳,行情平稳运行,目前市场鹅管石统货价格10元/千克。
番泻叶:市场可供货源仍很充足,缺乏大货消化库存,市场经营商家多采取勤进快销方式维持经营,行情以稳为主,目前市场番泻叶统货价格在10-11元/千克。
防风:市场来货量仍较丰,货源以正常需求消化为主,整体购销好转,行情暂稳,目前市场防风河北秧播货14元/千克上下,内蒙统货23-24元上下,海拉尔货由于不多要价350-400元不等。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
 
安国市场3月31快讯
白豆蔻:白豆蔻近期行情震荡幅度大,前期价强势反弹,近期又迅速回调,现价135-150元,此品近两年行情不稳,近期价格仍有波动可能。
高良姜:高良姜随着产新开始,加之近期行情升幅较大,时下进入调整巩固期,走销不如前期,行情略显疲,现价18元左右,在地面积小,后市行情难稳。
薏苡仁:薏苡仁去年量大,产新价滑,节后正常走销,行情平稳,现价12.5-13元,当前粮价上涨,今年种植面积还要关注。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我们的客户——
提升竞争优势,共同创造持续长远的收益
 

 

 

 

 

 

(2021/4/2 11:25:00      阅读2438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