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4/25 23:45:14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协会周报>>协会周报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信息周报
 

 

2020.1.2产业大势

药业论道

 

刘昌孝院士:创新、挑战、仿制药、中医药是未来10年产业四大焦点

1228日,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指导,新浪医药和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食品药品行业智库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医药新智汇论坛”在北京举行。本次大会以“大浪逐新 聚智生慧”为主题,行业专家、企业代表齐聚,共寻中国医药产业的变量与未来,共话产业发展的下一个黄金十年!

会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发表了“未来发展预测:洞见下一个10年生物医药”主题演讲,预测未来10年中国生物医药领域的四个关注焦点,即创新、挑战、仿制药、中医药。提出“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是新时代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根本,创新是贯穿于医药研发产业进步的核心。

以下为刘昌孝演讲实录(有部分删改):

新中国成立七十年以来,我国新药创制能力显现:新药临床前研究和评价与国际接轨水平提高,初步建成国家药物创新技术体,人才队伍与管理水平不断提升,重大品种创新研发现代化国际化的研发成果显著,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为掌握我国资源发展和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在新药创制专项促进医药产业稳步发展产对供给侧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医药产业呈现三极发展:外资-国资-民资三者在为同一个问题努力。但是离为百姓解决“缺医少药”还有距离:第一,外资药企大举进入:中国变为全球药品市场的前沿阵地。第二,国有药企发展不平衡:这阶段“老四家”中的华北、新华、东北、西北等共和国医药“长子”发展缓慢,医药民生国有产业整体发展后劲不足。第三,民营药企出现:出现国资向民资转移的多级发展格局,但“新四家”的担当地位正在形成之中。

1990-2017年中国主要死亡因素统计,10大类疾病中癌症占有4席(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因为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人们需求变大,所以抗癌药物是新药研发热点。但医学、药学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一个积累的过程,否则只能昙花一现,没有办法在临床需求产生很好的作用。

一般来说,药物上市之后的第三年,会有很多仿制药出来,价格可能就是药物刚上市价格的三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所以很多大型企业不再以原研药在市场上出现,仿制的新药某种程度上质量不比原研要差。

几年前我们就在探讨一个问题,如何让临床新药增长很快,取得成功?临床药物品种很多,但是真正注册成功上市的品种非常少,很多药物经过批准以后可能一半以上经济效益不会很好,有些药物是由于临床疗效的问题被淘汰了。

再就是研发成本虚高问题,去年我们有统计几家大药厂,宣传、培训、商业消费等这些成本远远大于经济研发成本。怎样看待现在这些成本高的问题?新研发的药物不一定非常成熟,搞创新需要烧钱,也要耐得住性子,通过科学眼光评价和分析。药物研发过程当中一定要考虑这些历史的教训。由于不同的药物成本虚高,也让创新回报率一年比一年低,所以某些方面可能也会影响到企业创新的积极性。

从创新烧钱角度看:新药研发是商业科学,包括商业科学的竞争性,商业兴衰的胜出性,商业价值的风险性。这些也是新药的规律,基本上都要符合商业的模式。品牌价值是企业发展的基础,生物医药平衡的结构格局是保证民生需求的基础。现在我国的非处方药要比国外更多一些,处方药基本上差不多。药店主导的作用怎么发挥?三医联动,实现医诊-医保支付-在线发售的制度建设势在必行。

未来药品市场美国仍然是老大,但是中国的份额正在逐渐上涨,不过距离美国还有很大的差距。创新贡献率也是一样,中国还是比较低的,现在正在进入第二梯队,但是和瑞士、法国、德国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

生物医药是中国制造4.0的十大重点领域之一,就是在下一个十年应该努力的方向,“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是新时代中国生物医药的发展根本。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国人民要把药瓶子端在自己手里,而且要装自己的药,不能一步一步变成外国人的药品殖民地。要有一种自强的思想和理念来做我们的药物,也就是社会责任、担当意识和我们的使命。很多企业往往非常浮夸,急于求成。美国每年损失二百八十个亿的科研成果,所以任何创新都非常重要。

未来我们预期的创新四大模式决定生物医药发展,希望新浪能够做些贡献。不能离开新仿发展和商业需求,应该要有一个策略对待产业需求的商业模式。

Franck认为创新是市场的需要,也是未来我们发展的正能量,因为中国是人口大国、资本大国。再过十年中国的创新药批准将会超过美国,很多国外企业到中国发展要和中国的需求结合,引进批准产品要以临床需求为导向。

未来的趋势预测是怎样的?

预测一:创新。更加开放促进医药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不可阻挡;资本-技术-市场促进重组并购;智慧制造会有突破;新药品法和中国医药需求促进和提速原创新药优先到中国申请审评和上市

预测二:挑战。美国创新第一和发展中的印度医药发展是我国的挑战对象;印度占住美国市场份额将会向我国转移,药物市场开拓能力具有优势;预期合作前景看好;销售转型也极具挑战。

预测三:仿制。仿制药地位不会改变;外企合作发展前景看好,国产仿制药走向世界步伐加快;外企仿制药以其成本和质量优势进入,威胁我国仿制药的发展。

预测四:中药。传承精华,守正创新。中药资源质量和临床疗效的循证医学研究领引突破发展;经典名方开发引发中成药研发革命;医养结合国内国际需求,发展前景看好。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政策法规

 

国家药监局发文,疫苗一致性评价来了

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疫苗临床研发水平,加强疫苗质量安全监管,1224日,国家药监局下发了《预防用疫苗临床可比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近年,随着经济和产业发展,预防用疫苗类产品的申报量逐年增多,包括非创新性疫苗的研发也在不断增加。《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的颁布实施,对疫苗也提出更高的监管需求。但目前我国临床研发质量和水平参差不齐,给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带来了诸多挑战。

国家药监局为进一步规范和提高疫苗临床研发水平,落实国家关于加强疫苗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要求,明确和统一临床技术标准,保证同类疫苗注册上市时具有相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指导非创新性疫苗的临床研发和评价,决定制订相关技术指导原则。

具体内容如下:

附预防用疫苗临床可比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一、前言

为进一步规范预防用疫苗(以下简称疫苗)临床试验和提高临床研发水平,保证同类疫苗注册上市时具有相似的安全有效性,指导非创新性疫苗的临床研发和评价,特制定本指导原则。

本指导原则所述非创新性疫苗是指已有同类疫苗在中国境内上市,其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上市同类疫苗具有可比性的疫苗。本指导原则适用于采用免疫原性替代终点进行有效性评价的非创新性疫苗。对涉及处方和生产工艺等变更的疫苗,如需要通过临床可比性研究进一步评价其变更可行性的,也可参考本指导原则。

疫苗临床试验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疫苗管理法》,执行《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按照《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CP)、《疫苗临床试验质量管理指导原则》、《疫苗临床试验技术指导原则》、《预防用疫苗临床试验的不良事件分级标准指导原则》等相关要求进行。

本指导原则仅代表当前的观点和认识,随着研究和认识的深入将不断修订和完善。

二、临床试验前的考虑

对于非创新性疫苗,在研发立项时应充分评估已上市同类疫苗临床使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常应首先进行候选疫苗(或称试验疫苗)与已上市同类疫苗(或称对照疫苗)在药学和非临床方面的比对研究,其比较数据结合临床试验结果用于评价两种疫苗的可比性。

上市疫苗关键质量标准项目的可接受限度(如抗原含量/效价、病毒滴度、产品及工艺相关杂质等),不仅须根据生产工艺能力、稳定性研究等药学研究数据确定,还需结合非临床研究批次和结果、注册临床试验批次的核定结果及临床试验安全有效性结果分析论证其合理性。因此,应在充分考虑生产规模的预期放大、生产工艺地址变更、生产参数调整及产品关键质量属性的变异度、产品货架期降解等因素基础上,选取在上述因素方面可代表上市生产的试验疫苗进入注册临床试验。建议采用商业化规模生产的疫苗用于申请上市许可的关键性注册临床试验(含加强免疫)。

三、临床试验设计的一般考虑

对于非创新性疫苗,临床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该疫苗与对照疫苗在安全有效性方面的可比性。临床可比性研究方案的设计在符合伦理和科学要求的同时,还要考虑近期疾病流行病学特征(传播途径、发病率等)、已上市同类疫苗的应用对所预防疾病流行病学特征的影响,疫苗应用的覆盖率以及人群免疫水平等。

当不同人群的免疫程序、免疫原性特征、评价标准等存在差异时,应单独设计临床试验,分别评价安全有效性。

(一)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1.对照疫苗的选择

对照疫苗是指已获得批准在境内上市,拟在临床试验中作为参比对照的疫苗。选择对照疫苗须考虑其具有充分的安全有效性数据,并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一般应选择原研产品作为对照疫苗。选择非原研产品时应提供充分、合理的依据。

原则上,试验疫苗研发过程的各阶段应使用相同的对照疫苗(包括药学和非临床研究),以保证研究结果分析的严谨性。对照疫苗应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要求,通常应具有中国的批签发检验报告等必要的证明性文件,且抗原含量/效价数值确定。还需考虑试验疫苗与对照疫苗在目标接种人群、免疫程序、接种途径/方式等方面的一致性,综合分析两者在种子批(菌毒种、基因型和血清型)、细胞基质、剂型、试验前抗原/效价检测结果等方面的差异对临床数据的影响。

鼓励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拟选用对照疫苗的临床研究数据进行科学、客观的分析并作为制定临床试验方案的依据。

对涉及处方和生产工艺等变更的已上市疫苗,如需开展临床试验,对照疫苗应考虑选择变更前的疫苗,进行变更前后疫苗的比较研究。

2.研究疫苗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按法规要求提供的临床试验用样品(即:研究疫苗,包括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应编码清晰、易于辨识,并具备法定的实验室检测机构出具的复核检验报告或批签发报告,疫苗的名称、批号、规格、制备或生产日期等应与报告一致。建立研究疫苗合规性管理制度,涵盖疫苗的接收、保管、配制、回收、退还/销毁、疫苗冷链管理以及冷链中断的疫苗处置等各环节,详细记录并体现有效和可追溯的质量控制措施。设盲试验应全程维持盲态管理。

建议对注册临床试验现场所使用的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同步进行抗原含量/效价的复测检验。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的有效期应尽可能保持可比。试验疫苗的抗原含量/效价测定结果可以为制定其质量标准中检定项目的安全性上限和有效性下限提供参考以及积累技术数据。

3.免疫原性替代终点

对于大多数免疫原性与临床保护效力相关性明确的疫苗,可采用免疫原性作为有效性评价替代终点,借助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并确定合理的临床有效性判定标准进行可比性判断。在缺少可靠的免疫原性替代终点时,通常应进行临床保护效力试验,无法提供保护效力试验时应阐明理由,并提供支持注册的其他证据。

当免疫原性评价指标作为主要的有效性判定终点时,应合理选择有代表性的受试人群,并尽可能与临床应用的目标人群保持一致。有效样本量应根据试验目的和研究设计确定,同时应考虑免疫原性检测方法的差异性和受试人群免疫反应的变异程度。

免疫原性替代终点评价标准的制定应考虑受试人群的基线情况,如人口学特征、流行病学本底(易感和非易感人群)等。为准确评价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水平,在试验设计时应基于试验疫苗的特征,充分考虑疫苗所针对病原在本地区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原则上应选择易感者作为研究对象,并作为主要评价人群;评估拟定临床研究现场的易感者比例,以期获得符合相关技术要求的可评价数据。

免疫原性评价还应在全面分析对照疫苗免疫应答动态规律的基础上,选择能较好反映该类疫苗免疫原性特征的时点采集生物样本,免疫程序和样本采集时间应与对照疫苗一致,全面反映试验疫苗免疫成功率和免疫持久性(或免疫记忆反应)。若有明确的长期保护性替代终点和应答水平,原则上应以此作为主要终点和判定标准。

以体液免疫为主的疫苗,其免疫原性替代终点通常采用接种后免疫应答率(包括抗体阳转率等)和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几何平均浓度(GMC)及其增长倍数。鉴于免疫学理论及检测方法的进展迅速,鼓励同时开展细胞免疫学指标的探索,更全面地反映疫苗诱导的免疫应答反应。

4.安全性

临床试验方案中,应参照国家局发布的相应指导原则制定统一的安全性评价标准与方法,主动监测和随访疫苗的安全性。原则上安全性监测应持续到最后一次疫苗接种后至少6个月,必要时可在整个研究人群或研究亚组中进行长期随访。

试验方案中应事先确定疫苗接种后的安全性监测时间、随访点和期限。基于疫苗的特点和类型确定监测时间,接种灭活和重组疫苗主动监测期通常不少于7天,减毒活疫苗不少于14天;主动和被动监测结合收集30天(必要时更长时间随访点)的安全性数据。

安全性观察内容应至少包含已上市同类疫苗临床试验中的不良反应、临床应用或文献中报告的常见不良反应、预期偶见和非预期不良反应。安全性分析内容一般包括总体不良事件、总体不良反应、局部/全身(接种部位/非接种部位)不良反应、其它不良事件(与疫苗无关的不良事件)、单个症状(体征、疾病、临床指标等)、严重不良事件等;部分疫苗还需关注特定的不良事件、非预期的严重不良反应(SUSAR)等。分析指标一般包括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必要时还应按照发生时间、接种剂次、亚组人群(如特定年龄段)进行单独分析。

可参考国内外同类疫苗安全性相关研究数据、文献或报告,密切监测和报告研究疫苗发生的SUSAR和潜在的安全性风险;如已有重大安全性风险警示或报告,应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和采取必要措施,以保护受试者安全。应按照相关要求定期汇总和分析临床试验中安全性监测资料。

(二)批(次)间一致性临床研究

批(次)间一致性临床研究,即采用商业化规模产品,通过人体接种后的免疫原性指标来评价试验疫苗连续批次的质量稳定及工艺可重复性,保证注册上市的疫苗质量可控。

通常情况下,应首先使用足够批次的商业化规模生产的试验疫苗,针对批次间生产工艺的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与临床试验用批次疫苗进行充分的药学比对研究。

对于生产工艺变异度高、或拟上市生产产品与临床样品存在一定程度质量差异的试验疫苗,还应对试验疫苗进行多批次间一致性的临床比较研究。批间一致性临床研究应包括至少连续三批商业化规模疫苗,以证明商业化规模生产的疫苗与临床试验用批次疫苗或上市对照疫苗的临床可比性,并证明各批次疫苗均能够诱导产生相同的免疫应答。

临床一致性比较批次研究数据将为质量标准中关键检定项目的限度(如抗原含量/效价、病毒滴度上下限的范围等)的有效性下限和安全性上限提供支持,保证质量标准科学、合理,从而进一步保证上市疫苗安全有效,质量可控。

免疫原性评价的指标和标准参照前述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三)生物样本检测的基本要求

为保证临床试验中免疫原性实验室检测结果源数据的准确性、可重复性、可核实性和不同实验室间的可比性,生物样本检测分析的全过程应遵循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规范的相关要求。临床试验生物样本检测应采用经过方法学验证的分析技术和方法,保证有足够的能力可检出试验疫苗与对照疫苗之间可能存在的差异。

所有实验室指标(如血清学、细胞学、病原学等)检测应按照临床试验方案确定的方法和要求在通过国家实验室认可或具备实验室资质认定的检测机构进行。应提供所有实验室检测方法和分析技术的选择依据并进行方法学验证,严格执行实验室检测标准操作规程(SOP)和质量控制规程。具体要求可参考国家局发布的《药物临床试验生物样本分析实验室管理指南(试行)》和国内外相关指导原则。

四、临床试验设计的统计学考虑

疫苗注册申请的关键性临床试验应采用随机、对照、盲法的试验设计。统计学假设检验类型和检验假设应在临床试验方案和统计分析计划中事先明确;原则上,不良事件的归因、临床终点事件(如致病病例等)的判定、免疫原性检测、统计分析计划的制订均应在盲态下开展,统计分析应基于统计分析计划进行。

疫苗临床可比性研究通常采用非劣效性的试验设计,疫苗的临床批(次)间一致性评价则采用等效性检验。等效/非劣效性检验一般采用置信区间法,计算率差(绝对风险差异,RD)、率比(相对风险比,RR)或组间GMT(或GMC)比值的双侧95%置信区间。

(一)免疫原性比较研究设计

非劣效/等效界值的确定是试验设计的关键参数之一。应根据对照疫苗的既往循证医学证据由申办方、主要研究者和统计师共同商定,确定的界值应不超过临床上能接受的最大差别范围且相对保守。

如果采用抗体阳转率作为主要评价指标,可综合分析对照疫苗既往临床研究结果对抗体阳转率进行保守估计,一般取其双侧95%置信区间下限的1/201/10作为率差的等效/非劣效界值。若采用率比法,抗体阳转率率比(试验疫苗/对照疫苗)的双侧95%置信区间(等效区间)应包含在(0.8,1.25)内;抗体阳转率率比(试验疫苗/对照疫苗)的单侧97.5%置信区间(非劣效区间)下限应不低于0.8

如果采用GMT(或GMC)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一般试验疫苗/对照疫苗GMTGMC比值的双侧95%置信区间下限(等效区间)应包含在(0.67,1.5)内;试验疫苗/对照疫苗GMTGMC比值的单侧97.5%置信区间下限(非劣效区间)应不低于0.67

若试验中涉及多个主要研究终点(如多价疫苗的临床试验等),试验设计时应根据检验假设考虑是否对统计学Ⅰ类错误进行调整。对于多价疫苗,等效/非劣效界值可在遵循保守原则的基础上适度放宽,可采用(0.52)。

(二)批间一致性临床研究设计

疫苗批(次)间一致性临床研究通常应对各批次试验疫苗的免疫原性两两比较,其结果应达到等效标准,即批次间的差别在临床可以接受的范围(等效界值)内。一般要求各批间GMTGMC比值的95%置信区间落在(1/Δ,Δ)等效界值范围内(Δ主要为GMT的实验室允许的最大检测误差)。依据疫苗特点各批间GMTGMC比值的95%置信区间通常选择(0.671.5)或(0.52)作为等效界值;应提供选择等效界值的依据。批次间一致性试验的样本量估算时应注意Ⅱ类错误膨胀所致检验功效的降低。

(三)样本量

样本量的估算应符合统计学和技术评价相关要求。样本量的确定与设计类型、主要评价指标、等效/非劣效界值、检验方法、Ⅰ类和Ⅱ类错误有关。具体计算方法和过程中涉及统计量的估计值及依据应在临床试验方案中详细列出。疫苗临床可比性研究一般应结合对照疫苗的抗体阳转率和/或抗体水平及置信区间进行估计。需要注意的是,多价疫苗临床试验中当研究目的为疫苗各价抗体均须满足非劣效性要求时,样本量的估算应注意对Ⅱ类错误的调整,以保证试验有足够的把握度。

样本量的估算还应兼顾考虑安全性,其中试验疫苗组的样本量一般应不少于500例。若有同类疫苗安全性信号提示存在特定的安全性风险时样本量估算应尽量保守。

(四)统计分析人群和缺失值

统计分析人群应在试验方案中明确定义。在等效性或非劣效性试验统计分析时,可以用符合方案集和全分析集作为分析人群,两个分析集所得出的结论通常应一致,否则应分析并合理解释导致不一致的原因。

对于以免疫原性作为评价指标的等效/非劣效试验,一般应基于易感人群的全分析集和符合方案集的统计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必要的亚组分析(如年龄层、易感和非易感人群的亚组分析等)应在试验方案中事先列出。注册临床试验中只有主要终点的统计学检验成立时亚组分析结果才可以作为支持性结论,否则应该在设计时考虑对I类错误的控制。

免疫原性数据中缺失值的填补应遵循保守的原则,低于检测限未检出的数值的填补方法应在方案中注明。免疫原性低于/高于检测限的数据和疫苗免疫前后抗体倒置等的处理原则上应保守并在试验方案中事先明确。

五、数据管理和质量保证

临床试验的数据质量是评价临床研究结果的基础。数据管理过程包括数据接收、录入、清理、编码、一致性核查、数据锁定和转换等环节,所有涉及数据管理的各步骤均需记录在案,以保证临床试验源数据的可核实性。数据管理应建立和实施质量保障与评估的措施,明确责任和权限,制定SOP,完善内部质量审核和稽查机制,保证质量。

临床试验数据的收集和管理可采用多种形式,但须提供相关资料体现整个临床试验过程有良好的质量控制,如编盲、盲底保存、随机分配、紧急解盲、数据核查、数据锁定、盲态审核和揭盲的SOP和原始记录等。从试验数据的采集到数据库的完成,均应符合GCP的相关规定,及国家局发布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工作技术指南》和《临床试验的电子数据采集(EDC)技术指导原则》的相关要求。

按现行注册法规要求应提交所有的临床试验数据库(即锁定的原始和分析数据库),并附数据库结构以及变量赋值说明。鼓励疫苗临床试验中采用电子数据采集系统(EDC)以保证数据采集的及时、准确和完整性。

六、临床试验结果评价

疫苗临床试验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和统计分析均应科学可行并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和管理要求。采用免疫原性替代终点进行疫苗临床可比性评价时,还须考虑:

(一)免疫原性

免疫原性检测方法和结果的评价应与公认的标准一致,在进行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免疫原性结果的比较分析和总结时,应提供包括免疫前、免疫后血清抗体阳转率、GMT/GMC及其置信区间的数据,还须分析免疫后抗体增长倍数。推荐使用反向累积分布曲线(也称逆向累积分布曲线;Reverse cumulative distribution curveRCDC)的形式呈现完整的抗体滴度分布和比较情况,如接种前/后抗体滴度,试验与对照两组抗体滴度等。

(二)安全性

安全性也是疫苗临床试验的重要评价终点之一。应全面分析试验疫苗在研究中获得的安全性数据,评价疫苗相关的预期不良事件(不良反应)的特征是否与对照疫苗趋同,在不良反应发生率和严重程度方面应体现优势或与对照疫苗相似;还应与上市同类疫苗临床研究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

七、名词解释

1.注册临床试验:以疫苗上市注册为目的而进行的临床试验。

2.研究疫苗:指疫苗临床研发中所使用的任何疫苗,包括试验疫苗和对照疫苗。

3.等效性试验(Equivalence Trial):是指主要目的为确认两种或多种疫苗预防效果的差别大小在临床上并无重要意义的试验。通常以真正的效果差异落在临床上可接受的等效性界值上下限之间来表明等效性。

4.非劣效性试验(Non-Inferiority TrialNI):是指主要目的为显示疫苗作用在临床上不劣于对照疫苗的试验。

5.全分析集(Full Analysis SetFAS)和易感者全分析集(mFAS):FAS是指尽可能接近符合意向性治疗原则的理想的受试者集。该数据集是从所有随机化的受试者中以最少的和合理的方法剔除受试者后得到。mFAS是指由FAS集中所有易感者构成的数据集。

6.符合方案数据集(PPS)和易感者符合方案数据集(mPPS):PPS是指由所有随机化入组且充分依从于试验方案者构成的数据集;mPPS是指由所有PPS集中易感者构成的数据集。

7.源数据核查确认(Source Data VerificationSDV):是指评价记录在临床试验病例报告表中的数据与源数据一致性的行为,以确保所采集数据的完整性、准确性和可靠性,使得临床试验项目日后重现成为可能。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第二批全国带量采购33个品种确定

1229日,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联合采购办公室发布《全国药品集中采购文件》,共计33个品种进入新一轮的全国集中带量采购。

采购文件规定,2020117日(星期五)上午8点开始接收申报材料,申报日期前,可能有些品种还会有新的厂家通过一致性评价。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Top

 

新规抢先看!国内外首部《单抗制品生产通用技术要求》

全国团体信息平台发于20191128日发布了由上海药监局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和上海医药行业协会共同起草的《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202011日起实施,此《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适用于单抗制品商业化生产全过程,按照GMP要求制备的临床试验药物可参照执行。这是国内首部针对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现场检查指南,也是2019121日起实施史上"最严"的《药品管理法》后监管部门史上"最严"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现场检查指南,弥补了国内外对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现场检查在法规层面和技术层面的空白,进一步完善单抗药物监管长效机制,本文对团体标准及《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通用技术要求》中主要内容进行了分析。

一、团体标准为何物?

我国标准化体系和管理体制形成于20世纪80年代,长期以来将标准分为国家、行业、地方和企业标准四级,前三项标准准外均由政府部门组织制定、批准发布,企业标准仅仅是在企业内部执行,而其制定者恰恰是最具活力的市场主体,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政府主导制定的标准因其制定周期长,不能及时针对市场情况作出调整,导致标准缺位的情况一再发生,为适应市场变化,尽快制定出与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标准,学会、协会、企业或研究机构自愿联合,共同起草制定出一种共同和重复使用的标准性,被称为团体标准。这些团体标准在促进技术革新、规范市场秩序、引领行业发展中发挥了非常积极作用,逐渐成为官方标准体系的有益补充。

根据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民政部2019117日联合发布"关于印发《团体标准管理规定》的通知(国标委联[2019]1号)",团体标准的定义是"依法成立的社会团体为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协调相关市场主题共同制定的标准"。团体标准制定前应经过充分调研和论证、制定过程应当开发透明、技术要求不得低于强制性标准、并具有可行性;同时规定了团体标准的实施办法是"由团体成员约定采用或者按照本团体的规定供社会自愿采用"

二、《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通用技术要求》起草背景分析

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产业迅速发展,在国内单抗药物发展格局中,上海一直处于领先优势,也为单抗产品的监管带来了巨大的挑战,2019年初,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以服务产业发展为宗旨,助推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上海药监局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及相关重量级企业的战略合作,积极促成制定《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通用技术要求》团体标准,以通过科学的监管方法,提高监管绩效为目的,由上海药监局上海药品审评核查中心生物药品部牵头,组织上海医药行业协会、业内专家和多家龙头企业共同草拟了《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通用技术要求》草案,并经过多次讨论和修订形成了最终的团体标准,该团体标准针对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热点问题,通过广泛的讨论全面识别了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全过程中的风险点,并提出针对性的相应生产通用技术要求,为人用重组单克隆抗体制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具有可操作性的团体标准,在提高行业生产能力同时,也大大提高监管机构的监管效率。

(信息来源:CPhI制药在线)Top

 

安徽:113个药入选带量采购新方案

113个临床常用药、抗癌药,带量采购开始。

113个药,带量采购

1223日,安徽省医保局、省卫健委、省财政厅、省药监局发布《关于印发2019年安徽省省属公立医疗机构部分常用药品及第二批抗癌药集中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试点)实施方案的通知》。

《通知》称将开展针对66个临床常用药品、47个抗癌药的集中带量采购。

安徽省此次带量采购的实施范围是,以省属公立医疗机构作为试点,逐步推广至全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国有企业(含国有控股企业)等举办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以下统称公立医疗机构),鼓励其他医疗机构积极参加,原则上采购周期为二年。

采购品种有:以采购额分别占2018年度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抗生素类(头孢菌素类及相关药品)化药90%的产品(66个品种);

第二批抗肿瘤类化学药品80%的产品(47个品种)为基础;

结合2019年上半年采购情况及临床专家意见遴选带量采购药品目录。

从通知的上述要求可以看到,临床使用量大、采购金额高的两类品种是此次带量采购的重点,此外在具体遴选品种时,还会考虑临床专家的意见。

■鼓励一票制配送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安徽省针对常用药和抗癌药开展的带量采购和此前河北省针对高血压、糖尿病门诊药品开展的带量采购,有一个做法类似,就是设定谈判入围价。

安徽省是参考2016年以来全国省级中标价的最低价、省属公立医疗机构2018年度实际采购价的中位数价、平均价、最低价及“两票制”的第一票价格,由专家论证议定带量采购谈判议价药品的入围价。

根据安徽省的规定,只有确认接受谈判议价药品入围价的企业才会视为入围企业。

此次,安徽省将在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报送的采购量基础上,按照各省属公立医疗机构谈判成功药品年度总用量的60%-70%估算采购总量,进行带量采购。

针对30%-40%的剩余用量,省属公立医疗机构可采购其他价格适宜的挂网药品。

针对带量采购的中选品种,安徽省鼓励一票制配送——《通知》规定,坚持“两票制”,鼓励“一票制”。

药品生产企业作为保障药品质量和供应的第一责任人,可直接配送,也可委托有配送能力、信誉度好的经营企业配送。

■中选品种,可以加价销售

《通知》要求,省属公立医疗机构作为药款结算第一责任人,应在90天内支付药款。

另外安徽省还规定针对未谈判成功的药品进行重点监控预警——对于已列入谈判议价范围的药品,如企业不参加谈判或谈判不成功,该药品所属生产企业同通用名、同剂型的所有规格及包装药品均列入监测预警目录,对药品采购及使用情况进行重点监控,重点监控药品管理办法另行制定。

针对谈判成功的药品,安徽省规定不得进行二次议价——省药采平台将对谈判成功药品设立单独采购交易模块,并进行标注标识,省属公立医疗机构对谈判成功药品必须网上采购,不得进行“二次议价”。

值得注意的是,和此前多地的规定不同,安徽省规定,公立医疗机构可以在谈判价的基础上,加价销售。

对于谈判成功药品,按照节约资金的40%用于激励省属公立医疗机构的原则合理制定医保支付标准。省属公立医疗机构按照带量采购谈判价进行采购,以医保支付标准进行销售,并适时调整过低的医疗服务价格。

也就是说在总体取消药品加成的背景下,安徽省参与带量采购的公立医院使用中选药品,可以获得谈判价和医保支付标准的差额这部分费用——这部分资金就是用于激励医疗机构。

最后,通知还规定,各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在年度医保基金清算时,对合规使用谈判成功药品造成定点医疗机构医疗费用合理超支部分,医保基金可予以适度分担;在制定定点医疗机构年度住院付费总额控制方案时,对上一年度带量采购使用量,按一定比例增加预算额;各统筹地区医保经办机构在拨付医保基金时,对因采购谈判成功药品增加的医保基金预算额可一次性预付。

不难看出,就保证中选药品的使用,安徽省医保基金给出了切实的支持措施。

随着更多地区自主针对各类药品开展带量采购,越来越多的新举措正在进入我们的视野,这也需要引起一定的关注。

(信息来源:赛柏蓝)Top

 

 

 

行业动态

 

最新动向

 

医院药房要与药店打通了

大变革,医院药房要与零售药店互通了!首省提出,零售药店可为医院提供药房药事服务了。

■零售药店,可为医院提供药房药事服务了

近日,贵州省药监局发布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全省药品零售连锁企业管理工作的通知》,并就零售药店的监管、做强做大、经营方式以及药师配备提出了具体措施。

其中,在零售药店经营方式方面,《通知》提出,“药品零售企业在不改变药品经营方式的前提下,鼓励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药房药事服务,积极推进“互联网+远程药学服务”进行远程审方,凭医师处方销售处方药。”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谈到的“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药房药事服务”明显是利好药店的。换个角度来看,这也意味着零售药店与医院药房将互通,作为医院药房药事服务的有效补充。

从另外一方面来看,国家设立社区医疗机构主要目的是方便民众就医,缓解大医院的就医压力。

由此不难推断,未来社区医疗机构只会大力发展,拥有大批患者资源,如果零售药店可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药房药事服务,也相当于获取了大批患者资源。

■诊所+药店模式,更加便捷患者治疗

当然,对于贵州省有次举措也在情理之中。

早在今年816日,贵州省药监局印发的《贵州省药品监管局“互联网+远程药学服务”实施方案(试行)》就明确指出,要贯彻落实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满足群众安全便捷用药需求。从发展理念来看,贵州省鼓励零售药店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药房药事服务,也是为了方便群众。

其次,“零售药店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药房药事服务”的方式也有迹可循。

去年10月份,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在全国推开“证照分离”改革的通知》提及,“允许营利性医疗机构开展药品、器械等医疗相关的经营活动,医疗活动场所与其他经营活动场所应当分离”。这也就是为社区医疗机构、诊所合法经营药品、医疗器械提供了依据。

据了解,社区医疗机构主要任务是针对社区居民的常见病、多发病给与及时正确的治疗,以及健康监管和日常保健等相关知识的宣传。从服务性质来看,刚好与零售药店在社会中充当的角色互补,社区医疗机构提供诊疗服务,零售药店则提供治疗服务。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通知,医疗活动场所与其他经营活动场所应当分离。

综上来看,贵州的政策,刚好与国务院证照分离改革通知吻合,在贵州省社区医疗机构与药品零售企业本来就是两个不同的机构,经营场所分离的目的也达到了。

与此同时,贵州省作为首个提出该举措的省份,也为医院药房与零售药店的互通提供了依据,一旦试点初见成效,影响的将是全国。

■丰富处方获取渠道,更加利好药店经营

另外,贵州省之所以允许零售药店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药房药事服务,从《通知》来看,还有一种原因——就是丰富零售药店的处方获取渠道。

现今,零售药店最大的难题就是药师配备和处方来源问题。在药师配备方面,贵州省提出通过远程药事过渡,不再要求连锁门店负责人必须是执业药师担任,而且也不用每家门店都注册执业药师了,所有执业药师都可统一注册在总部。

而在处方来源方面,贵州省则提出了“互联网+电子处方”和“互联网+处方审核”两大方案,而本次《通知》提出的“为社区医疗机构提供药房药事服务”也是与远程药事相呼应,解决处理来源问题。

除此之外,贵州省的利好药店的措施还很多,包括连锁企业可在注册地址以外设置自动售药机;连锁相邻门店之间可按需调剂药品(冷藏药品和特殊管理药品除外);对常见病、慢性病可建档管理,无需多次提供处方等。

(信息来源:药店经理人)Top

 

2019中国医药新智汇论坛成功举办

1228日,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指导,新浪医药和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食品药品行业智库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医药新智汇论坛”暨“新智汇·2019医药行业年度价值先锋榜颁奖典礼”在北京成功召开。

本次大会以“大浪逐新 聚智生慧”为主题,行业专家和企业高层以“主题演讲+圆桌对话”的形式,对医药行业下一个十年的发展新方向,以及未来医药改革的新动向进行了深刻剖析,并见证了新智汇·2019医药行业年度价值先锋榜的颁奖盛典。

■洞见未来,创新最重要

在上午的主题演讲中,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昌孝表示,未来十年我国医药行业面对的诸多挑战中,包括来自创新能力尤为突出的美国和快速发展中的印度。美国的创新能力对于本土药企的压力无须赘述,而未来印度药企在稳定占据美国市场仿制药份额之后会向我国转移,印度企业在药物市场开拓能力具有优势。此外,随着带量采购、医保谈判等政策的落地,医药企业在销售转型方面也极具挑战。

在医药发展方面,刘昌孝认为,创新依然是中国医药行业未来十年的一个关键词,更加开放促进医药全球化发展的潮流亦不可阻挡,如随着新药品管理法的实施和中国医药需求不断增加,将促进原创新药优先选择中国,并加快上市审评审批速度。

于明德表示,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监管机构也没有缺席,例如,过去国内药监机构审批新药注册的速度广受业内诟病,但是现在改革之后已经取得了显著进步,列入临床急需名单的境外品种注册现在的排队时间由过去的平均三十四个月到现在的三个月内。

政策的积极变化也激起了企业研发创新的信心,但是于明德也强调,官方在制定任何政策之时要充分考虑到企业和市场的意见,各方充分研究和讨论,共同为中国医药产业的进步而努力。

在上午的圆桌对话中,主持人中国药科大学教授邵蓉与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名誉会长于明德,原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化监管司副巡视员刘小平,阿诺医药共同创始人、董事兼资深副总裁杨东晖以及中国中药协会副会长、中国中医药报社原常务副社长兼副总编辑濮传文针对中国医药健康产业的发展升级与创新发展进行了探讨。

于明德表示,现在创造环境匹夫有责,其实医药发展环境好不好跟我们每个人都有直接的关系,不是说等人家创造好了我来享受一个好的环境,好的环境要大家一起来创造,一起来争取。

刘小平表示,药品监管有特定的职能属性,就是确保药品的安全,但是药品监管不是为了监管而监管,监管的最终目的还是要整体提升我们的医药行业发展水平,就是在营造公平公正的市场环境下保证药品安全。

“当然,与此同时还是要不断地促进医药事业的发展,推动行业的不断创新,这样能够为老百姓及时地提供所需的、疗效可靠的药品,我想这是新的时代给药品监管提出的一种新的使命和新的要求。”刘小平告诉台下听众。

杨东晖也表达了自己对于中国创新药企研发之路该如何走的看法,他以阿诺医药为例表示,阿诺医药是立足中国的全球性药企,中国市场现在不仅是中国药企增长速度非常快,也可以看到国外的药企越来越关注中国市场,包括现在的政策以及很多国外的药物都可以在中国很好地被用上。

事实上,对于我国传统医药的创新发展而言,中医药科技队伍建设至关重要,濮传文表示,现在全国的中医药科技人员在两万多人,中央单位的科研人员只有一千八百人,这么小的队伍怎样承担中医药传承和创新的任务?必须要加速中医药对科技队伍的建设,并且要吸收各个学科的科研人员参与到这个队伍当中,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创新加快步伐、走得更远。

■新浪潮,风起云涌

2020年将开启医药行业资本、技术和零售新的浪潮,企业如何在新浪潮来临之时站稳脚跟,是一个亟需学习的重要课题。

对于2019年的医药行业来说,资本融资情况冷风不断。根据有关统计,今年医药行业整体融资总额还不到去年的一半,2019年国内医疗服务行业融资事件有39起,融资总额接近53亿元,对比2018年的84起融资事件和116亿元融资额,缩水了一多半。

那么在即将到来的2020年,医药行业投资会呈现怎样的状态?未来哪些企业会更加受投资人青睐?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李秋实在下午的主题演讲中谈到,目前中国的格局是四五千家的制药企业,虽然其中的大部分企业都存活得还不错,但未来随着4+7带量采购的长期影响,包括国家鼓励创新药的影响,中国未来会两极分化:一头是包括大量的创新药公司在内在各个领域都有布局的企业,另一头就是普通企业,要么被变更,要么被整合,要么退出市场。

而对于投资机构来说,便会投资那些具有长期的资本布局和长期进化力的优秀大企业,作为投资人们会更加注重长期的研发过程,会更加愿意等待创新带来的结果。

医药行业技术发展也是日新月异,但同样面临新浪潮的冲击,中国医药设备工程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顾维军在演讲中提到,凡是在技术上追求进步的企业,拥抱先进的技术法规和技术标准都成功了,下一步企业方面则更要注重标准的力量,因为标准是变革的基石,积极地投身到法规和标准建设,积极主动地参与法规指南建设,用标准化促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很多企业特别是投顾企业最应该做的事情。

此外,医药零售行业也迎来变革。当下的医药零售领域在经历了互联网+洗礼之后,正趋于冷静和理性。连锁药店们在借助互联网发展的主要方向上也有所改变,更多地倾向于“新零售”,即传统零售利用互联网进行升级,构建新的核心竞争力。在新零售下,如何发展医药电商O2O?北京德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CEO夏语在演讲中表示,未来几年互联网售药的比例将越来越大。自从《药品管理法》出台之后,药品互联网销售已经逐渐打开,这对于一些传统药店是一个很大的机会。

而京东健康医药部总经理兼战略与投资负责人金恩林在发表“第四终端,不止零售”主题演讲时表示:医药电商增速非常快,已经是工业、商业和零售不得不重视的一个新的渠道。在未来,医药电商将会把服务和商品结合得越来越紧密,线上和线下趋于一体。

■品牌创新机会在哪?

在下午的圆桌对话中,主持人康复之家健康管理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兼董事长柏煜向对话嘉宾提出了关于中国医药行业品牌创新的问题。

对话嘉宾原中国非处方药物协会会长白慧良以OTC行业为例表示,早几年一些OTC药企对于品牌的建设不够重视,整个OTC行业都存在一些乱象,但是从“十一五”时期,OTC行业认识到了品牌的重要性,所以在即将来临的2020年,中国的OTC行业会呈现很大的发展空间。

京东健康医药部总经理兼战略与投资负责人金恩林在圆桌对话中告诉台下听众:“虽然京东本身在药品线上零售有自己的自营业务,但是京东绝对不会和平台上的第三方商家产生矛盾,京东会更多地和商家进行合作,我们希望商家结合在线下的门店,售卖更好的药品,我们永远不会出现收割平台的情况。”

对于OTC企业来说,创新绝不仅仅是销售方式的更新,而是一整套发展理念的转变,青岛双鲸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助理、品牌电商市场部总经理马嗣宝在对话中谈到自己企业的创新之路,双鲸药业目前做品牌是两种模式:分别是传承和创新。例如关于传承,双鲸药业有一款鱼肝油产品,该产品在八十年代两度获得国家质量奖。现在双鲸药业正在积极地把这些优势发掘出来,比如去年和央视合力打造,讲述鱼肝油成长过程当中的典籍。

事实上,不管是传承还是创新皆需要大量资金支撑,上文中也提到,2019医疗服务融资只有去年一半,广发融资(香港)有限公司董事张颖在圆桌对话中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说,现在资本市场相比以前冷静很多,不过未来越来越多有质量的企业跑出来,最终钱还是会回到该去的地方。

会上,新浪医药和赛迪顾问还联合发布了《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该报告围绕热点事件、市场规模、研发创新、投融资数据等角度,深刻描绘了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关注『新浪医药』回复“报告”可获取《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全文。

在本次大会上,历时三个月的“新智汇·2019医药行业年度价值先锋榜”评选活动最终获奖名单也已公布,同时举行了颁奖仪式。今年是新浪医药年度总评榜举办的第四个年头,也是首次与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食品药品行业智库合作,旨在通过量化数据指标、专家评审和网络投票,发现真正具有创造价值、保持创新活力,并对产业变迁产生积极影响的探索者和践行者。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商务发展

 

“灵魂砍价”砍出医药创新时代

某药企一片10mg达格列净遭遇了这样的杀价:

第一轮报价:5.62元。

第二轮报价:4.72元。

第三轮报价:4.5元。

谈判专家:现在是我们整个国家来跟你进行谈判,再给你一次机会,去打最后一次电话。

第四轮报价:再降一毛钱,4.4元!

谈判专家:四块四的话,4太多了,中国人觉得难听,再降四分钱,四块三毛六行不行?

药企代表:好!同意!接受!

谈判专家:行!那我们四块三毛六,希望你们继续生产好药,为我们老百姓造福。

相信不管是普通老百姓,还是药企,都会记得2019年国家医保局专家这段“灵魂砍价”视频。在近一分钟的视频里,一粒药,被一分钱一分钱地砍价,反映的不仅是我国医改“降价与控费”之决心,还体现了“一切为患者服务”这一医改核心目标未变。新版《药品管理法》颁布、新版医保目录公布、带量采购扩围、允许未盈利药企登科创板……政策力度空前,正在引导中国医药产业走向新时代。

1.百姓篇:抗癌药还能便宜些

老百姓惊喜地发现,有些药又降价了!在今年“4+7”带量采购中,肿瘤药降价超五成,降糖药降价超九成。25种试点药品价格平均降幅达59%,其中包括10种心血管疾病用药、4种精神类疾病用药、3种抗肿瘤药物以及治疗癫痫类疾病、肝炎类疾病、镇痛药物等。以降幅最大的肝炎药物恩替卡韦片为例,此前价格为396/盒(0.5mg*28粒),今年带量采购后,一盒仅5.5元,降价幅度高达98.61%

11月中旬,我国建立医保制度以来最大规模的药品谈判来了,共涉及150个药品,包括119个新增谈判药品和31个续约谈判药品。从谈判结果看,新增药品70个,价格平均下降60.7%;续约药品27个,价格平均下降26.4%。同时,不少药企愿意通过降低药品价格来换取市场份额增长。比如,素有“药王”之称的“贵族药”修美乐从每支7608元降为1290元(40mg/支),降价幅度达到83%,彻底被砍出了“平民价”。

此外,药品降价风暴还蔓延到了“4+7”带量采购未中选药品中。齐鲁制药富马酸替诺福韦二吡呋酯片以8.7元(300mg*30片)的超低降价排名第一。

根据国家医保局官网资料,2019年上半年,17种抗癌药累计报销31.82万人次,报销金额19.63亿元。而“4+7”带量采购11个城市对应25个品种药品采购费用从77亿元下降至19亿元。

2.企业篇:扛不住“灵魂砍价”

医保谈判惊现“灵魂砍价”,谈判专家将一片药的价格从5.62元一路“杀”到4.36元,着实让药企们措手不及。

政策落地,对那些产品单一、新品研发滞后的上市药企而言,利润、股价双双下滑,卖房、卖子公司、卖专利权,甚至到了卖树、卖孔雀的地步,经营状况绝非一个“难”字可形容。

药价“大跳水”后,“佛系”药企难以适应,中药企业成绩单最惨烈。虽然未遭遇太多政策深度波及,但从ST康美到步长制药再到葵花药业,不少大玩家接连爆雷,市场对中药企业质疑声不断。以营收前十的中药企业为例,昔日风光的天士力、同仁堂等个别头部企业出现营收下滑现象,东阿阿胶更是跌出营收前十榜单。

Wind数据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申万行业67家中药上市公司实现营业收入合计2126.01亿元,同比增长12%;而扣非后净利润合计实现205.33亿元,同比下滑18.55%

目前,中国存量的制药企业约4500多家,政策落地后,处于活跃状态下的3500多家制药企业可能面临进一步淘汰竞争。对缺乏创新能力和新产品储备存量少的企业而言,凭借高毛利率形成的盈利能力会快速弱化,而如何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将成为必修课。

虽然政策趋严,但我国医药行业也涌现出了一些优质药企。比如,611日,中国生物制药和恒瑞医药出现在了美国《制药经理人(Pharm Exec)》杂志上,成为2019年全球制药企业50强排行榜中唯二的两家中国药企。这也是中国药企首次出现在这份排行榜中。其中,中国生物制药以31.42亿美元的处方药销售额位列榜单第42位,恒瑞医药以31.42亿美元的处方药销售额位列第47位。这两家企业也是国内药企从“仿制之路”走向“创新之路”的代表企业。

3.政策篇:“假药神”有法可依

新版《药品管理法》审议通过,对《我不是药神》电影中那些癌症患者来说最开心。类似电影中主人公独家代理印度仿制药“格列宁”触犯法律,以及今年聊城市肿瘤医院患者“假药案”罗生门事件等情形引发关注。修订后的法案给予了回应:第124条规定,对于未经批准进口少量境外合法上市的药品,情节较轻的,可以减轻或者免予处罚。同时,也对假药进行了新的定义——假药是指所含成分与国家药品标准规定的成分不符的药品,以非药品冒充药品或者以他种药品冒充此种药品,变质的药品,所标明的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超出规定范围的药品。

这是《药品管理法》时隔18年后第一次全面修改,于2019121日正式施行。对进口药、创新药、网络售药等社会关切问题都进行了回应。对生产、销售假劣药的行为将进行“最严厉的处罚”,最低罚款150万元,切实践行“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理念,坚守药品安全底线”。

新版《药品管理法》实施后,财务造假、产品造假的上市药企面临的处罚更严格。以长生生物为例,2018年“疫苗事件”后,我国于2019629日通过了首部《疫苗管理法》,提出对疫苗犯罪拟从重追究刑事责任。而长生生物在收到91亿元巨额罚单后,公司于20191127日起终止在深交所交易挂牌上市。

4.药品篇:FDA闪现天使面孔

100多年来,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的严厉监管全世界有目共睹,不少药企吐槽称,不知道FDA到底是“天使”还是“魔鬼”。但这一次,在泽布替尼面前,FDA显然扮演了一次天使角色。

当欧美医药界还在争论阿司匹林是否应该走下神坛时,FDA却于1114日意外批准了一款中国药企百济神州自主研发的泽布替尼。这是我国目前为止第一款完全由中国企业自主研发且在海外获批的抗癌新药,为中国原研新药出海带来了“零的突破”。

而国内关于阿尔茨海默症新药研发也有了进展。11月初,国家药监局有条件批准了甘露特纳胶囊(商品名“九期一”)的上市注册申请,用于轻度至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改善患者认知功能。“九期一”获批上市,让无数“困惑在大脑之谜”中的阿尔兹海默症病患及其亲属看到曙光。

“九期一”是由上海药物研究所、中国海洋大学和上海绿谷制药历时22年共同研制、开发的,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创新药,也是全球首个糖类多靶抗阿尔茨海默症创新药物,填补了全球范围内在这一领域17年无新药上市的空白。

5.市场篇:跨国药企也很拼

在医药行业,跨国药企多年来扮演的角色举足轻重。那么,我国现行医改政策对海外药企有着怎样影响?

11月举办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强生、美敦力、辉瑞、拜耳、赛诺菲、罗氏、葛兰素史克等医药巨头除了带着自己最新、最精锐的产品亮相外,他们还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呼声:继续加码中国创新药市场,助力“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从强生方面了解到,其位于浦东张江的“强生创新上海孵化器”(JLABS@上海)是强生创新在全球占地面积最大,也是亚太区首个孵化器,未来将更多帮助孵化本土创新项目。而和强生一样,持续加码中国医药创新市场的外企还有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实施条例(草案)》于202011日与《外商投资法》同步配套实施后,跨国药企在华布局可能会加速。

此外,从政策面看,国内创新药企业的春天到了。比如,科创板推出后,之前束缚创新药企的“不盈利不能上市”的门槛降低了,而有了这份“包容性”,百奥泰、泽璟制药、天智航、君实生物、前沿生物等公司将搭上发展快车。

6.专家篇:控费和创新是主调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经济学专业教授曹阳表示,近年来出台的医药政策总体目标为提升医疗服务和药品可及性,支持和鼓励药品、医疗器械创新,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及引导医保基金更合理使用,提升仿制药质量、淘汰落后产能。

政策层面看,带量采购扩围以及医保谈判目录,都是通过“以价换量”方式挤压虚高药价。同时,带量采购还有望重塑仿制药商业模式。面对竞争压力,原研药和品牌仿制药不再具备高定价理论基础,未来商业模式有望变成简单的标准工业品成本加成和配送模式,省去中间环节费用。

关于控费问题,今年上半年公布了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s)试点城市,这是一次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其将医保支付方式从“按项目付费”转变到“按病种付费”,根本目的还是抑制医疗费用过快增长。此外,加上未来有可能实施的医保支付改革制度来看,这将引导医药行业关注药物经济性,使得效果显著的创新药、价格合理的国产仿制药和医疗器械能够做到进口替代。

曹阳教授表示,今后纳入医保的品种在医保控费、辅助用药管理等新形势下,并非全都一定明显放量。具体情况要结合产品属性、市场空间、企业推广能力等因素进行综合判断。此外,随着审评审批制度持续深化改革,加上今年上半年开始的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整个政策大方向都是鼓励创新、加速创新药上市,这将给生产创新药、首仿药、制剂国际化、特色药的企业带来较大利好。

(信息来源:医药网)Top

新药研发

 

新药上市

 

恒瑞医药甲苯磺酸瑞马唑仑获批上市

12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批准恒瑞医药1类创新药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商品名:瑞倍宁)上市,用于常规胃镜检查的镇静。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为苯二氮䓬类药物,作用于GABAa受体。20183月,恒瑞医药递交了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上市申请并获得受理,纳入优先审评品种。这也是2018年以来首个申报上市的国产1类化学新药。

瑞马唑仑由Paion AG公司开发,用于手术中的全身麻醉。

甲苯磺酸瑞马唑仑是瑞马唑仑的改盐化合物,稳定性更高,起效更快,安全性方面也更具优势。注射用甲苯磺酸瑞马唑仑的上市将为常规胃镜检查镇静提供新的用药选择。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百济神州PD-1百泽安获批上市

1228日,百济神州宣布抗PD-1抗体药物百泽安®(通用名: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已于1227日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用于治疗至少经过二线系统化疗的复发或难治性经典型霍奇金淋巴瘤(R/R cHL)患者。

百泽安®是一款人源化IgG4PD-1单克隆抗体,设计目的是为避免与巨噬细胞表面FcγR受体结合进而激活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以减少其对T-效应细胞的负面影响。

百泽安®采用静脉输注的方式给药,推荐剂量为200mg,每3周给药一次。用药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中国内地第二款PARP抑制剂则乐获批上市

1227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公告称,通过优先审评审批程序附条件批准再鼎医药的PARP抑制剂甲苯磺酸尼拉帕利胶囊(商品名:则乐)上市,用于铂敏感的复发性上皮性卵巢癌、输卵管癌或原发性腹膜癌成人患者在含铂化疗达到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后的维持治疗。

PARP即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PARP抑制剂类药物通过干扰DNA修复来杀伤BRCA缺陷等类型的癌细胞,可联用增强治疗效果,理论上可以治疗多种肿瘤,因此,PARP抑制剂已成为全球新药研发的十大热门靶点之一。

20188月,奥拉帕利在中国获得批准用于治疗卵巢癌,成为国内首个也是目前唯一获批的小分子靶向PARP抑制剂。2019125日,阿斯利康宣布,NMPA已正式批准奥拉帕利用于BRCA突变晚期卵巢癌患者的一线维持治疗。值得一提的是,奥拉帕利也成功进入了2019年版医保目录,可以说国内稳坐PARP抑制剂市场“头把交椅”。

2016年,再鼎医药与TESARO达成战略合作,获得了尼拉帕利在中国市场的研发和销售权。成为第二款在中国内地上市的PARP抑制剂。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赛诺菲特应性皮炎生物药Dupilumab在中国报上市

1225日,赛诺菲Dupilumab注射液的上市申请获药审中心承办(受理号:JXSS1900067),Dupiluma是一种人源性单克隆抗体,20173月获FDA批准成为首个用于治疗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靶向生物药。

DupilumabDupixent®)可通过结合IL-4Rα,同时阻断IL-4IL-13信号通路,IL-4IL-13被认为是特应性皮炎持续性炎症的主要驱动因子。

2017328日,Dupixent®FDA批准上市,成为首个治疗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生物制剂。

在国内,Dupilumab用于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成年患者的3期临床正在进行中(临床登记号:CTR20181386),计划入组160人。此外,治疗慢阻肺(COPD)和哮喘的国际多中心3期临床也在进行中。

(信息来源:Insight数据库)Top

 

赛诺菲PCSK9单抗即将国内上市

近日,赛诺菲的PCSK9单抗阿利珠单抗(Alirocumab,商品名:Praluent)的上市申请(受理号:JXSS1800032333435)已经变更为"在审批",预计近期获批上市。

PCSK9单抗是他汀类药物之后最被看好的一类降脂药,用于降低心血管事件风险、原发性高血脂症(含杂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纯合子型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目前,全球只有两款PCSK9抑制剂获批上市,分别是安进的依洛尤单抗(EvolocumabRepatha)和赛诺菲、再生元联合开发的阿利珠单抗(Alirocumab,商品名:Praluent),且两个产品都是PCSK9单抗,目前还没有小分子化药的PCSK9抑制剂上市。

阿利珠单抗和依洛尤单抗都是注射剂,使用间隔为2周一次,加大剂量还可以每隔4周用药一次,相比于每日一次口服降脂药物,并不存在依从性方面的阻碍,分别于20157月、8月获FDA批准上市。其中,依洛尤单抗于2018731日获NMPA批准上市,成为国内首个上市的PCSK9抑制剂,目前已获批三个适应症。依洛尤单抗国内定价1298/支,约为目前美国定价的80%

(信息来源:CPhI制药在线)Top

 

70亿吸入剂首仿,正大天晴拿下今年第18个仿制药?

米内网数据显示,正大天晴按仿制药4类申报上市的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的审评审批状态已于1217日变更为“制证完毕-待发批件”,该品种经过两轮资料发补,或将成为该公司本年度获批的第18个仿制药。

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属于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该产品由阿斯利康研制生产,20008月获得FDA批准上市,200111月获批进入国内市场。

2019年至今,正大天晴有17个仿制药(20个受理号)获批上市,其中有10个品种获批生产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有2个为注射剂。

17个品种中5个为首仿,包括钆塞酸二钠注射液、利伐沙班片、注射用阿扎胞苷、枸橼酸托法替布片、注射用盐酸苯达莫司汀。若吸入用布地奈德混悬液顺利获批上市,将成为正大天晴本年度第18个获批的仿制药。

 

(信息来源:米内网)Top

 

上海医药马来酸依那普利片过评

1224日,上海医药控股子公司常州制药厂的马来酸依那普利片(5mg10mg)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马来酸依那普利片主要用于治疗各期原发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各级心力衰竭,预防症状性心衰,预防左心室功能不全病人冠状动脉缺血事件,由默克公司研发,最早于1986年在日本上市。

(信息来源:Insight数据库)Top

 

丽珠、海思科两大集团入局2大重磅注射剂

1222-23日,海思科、丽珠集团接连发布公告,辽宁海思科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X)、丽珠制药厂的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已收到国家药监局核发的《药品注册批件》。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X)是国内唯一含18种氨基酸的肾病专用氨基酸输液,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在2018年中国公立医疗机构终端销售额为17亿元。

注射用盐酸万古霉素属于糖肽类抗菌药,用于治疗对万古霉素敏感的耐甲氧西林(β-内酰胺耐药)的葡萄球菌引起的严重或致命感染,以及由葡萄球菌、草绿色链球菌、牛链球菌或类白喉杆菌引起的心内膜炎。盐酸万古霉素由礼来从土壤中分离出来并完成研制,并于1958年获得FDA批准上市,商品名Vancocin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X)是由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组成的复方制剂,是目前国内唯一含18种氨基酸的肾病专用氨基酸输液,临床上用于急、慢性肾功能不全患者出现低蛋白血症、低营养状态和手术前后的氨基酸补充。

复方氨基酸注射液(18AA-IX)原研厂家为日本味之素制药株式会社,目前还未获批进入国内市场。

(信息来源:米内网)Top

 

大B细胞淋巴瘤首个口服药物Xpovio引入中国开发

近日,Karyopharm Therapeutics公司宣布,已向FDA提交了一份新药申请(NDA),寻求加速批准Xpovioselinexor),作为一种新的疗法,用于先前接受过至少2种多药方案并且不符合干细胞移植(包括CAR-T疗法)资格的复发或难治性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的治疗。

如果获得批准,Xpovio将成为治疗复发或难治性DLBCL的第一种也是唯一一种口服方案

Xpovio的活性药物成分为selinexor,这是一种首创、口服、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SINE)化合物,通过结合并抑制核输出蛋白XPO1(又名CRM1)发挥作用,导致肿瘤抑制蛋白在细胞核内积累,这将重新启动并放大它们的肿瘤抑制功能,导致癌细胞选择性凋亡,同时不会对正常细胞造成显著影响。

20191月,ATG-010Xpovio)治疗难治复发多发性骨髓瘤在中国获批临床批件,该药也是中国市场开发用于多发性骨髓瘤的首个选择性核输出抑制剂(SINE)。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研发进展

 

正大天晴新药TQB3602获批临床,用于多发性骨髓瘤

1227日,正大天晴1类新药TQB3602胶囊获临床默示许可,用于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

TQB3602为首次申报临床。

Insight企业分析数据库显示,正大天晴目前临床在研的在抗肿瘤药物共有27款(苯达莫司汀已获批上市),其中,生物药有6个(雷莫芦单抗、帕妥珠单抗、利妥昔单抗、曲妥珠单抗、贝伐珠单抗、PD-L1),化药有21个。

(信息来源:Insight数据库)Top

 

恒瑞PD-L1单抗联合疗法获批临床,用于广泛期小细胞肺癌

1224日,CDE官网显示恒瑞SHR-1316注射液获得临床默示许可,联合卡铂和依托泊苷用于初治的广泛期小细胞肺癌患者。

SHR-1316是恒瑞自主研发的一款PD-L1单抗药物,可以解除PD-L1介导的免疫抑制效应,增强杀伤性T细胞的功能,发挥调动机体免疫系统清除体内肿瘤细胞的作用。

医药魔方数据库NextPharma显示,目前国外上市的SHR-1316同类产品有罗氏的Tecentriq、辉瑞/默克的Bavencio和阿斯利康的Imfinzi2018年,这三款产品的全球总销售额约为14.56亿美元。

129日,阿斯利康Imfinzi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用于治疗同步放化疗后未进展的不可切除III期非小细胞肺癌,商品名为英飞凡。

(信息来源:医药魔方)Top

 

运作管理

 

流通连锁

 

全国集采压力传导,药店:做好九大准备

近日,山东漱玉平民大药房和陕西怡康医药高调宣布执行国家医保局政策,门店统一执行国家药品集中采购中标价。这一做法标志着国家集采影响已从医院蔓延到药店,山东也因此成为集国家集采和药店集采两大政策于一体的首个省份。

■药店集采的迫切

其实,国家集采政策规定只是在公立医院强制实施,对连锁药店没有明确要求,尤其是对大部分民营药店不加干涉。因此,药店此举反映出两个倾向:一是地方政府借国家集采政策推进药品流通领域改革的迫切;二是连锁药店迫于政策和市场的双重压力不得不如此。可以预见,国内大部分省份将会出现类似局面。

4+7”扩围采购产生的“蝴蝶效应”已经影响到药店OTC市场。一是医院药品大幅降价,药店陷于顾客流失的囧境。二是政府主导要求将医保定点药店纳入集采,如山东、上海、浙江、广东等省市已发文明确,其他省份也有跟进的趋势。三是药品生产企业也在寻求处方外流、DTP药店等模式。四是电子商务网上售药的进一步政策利好对实体药店产生了冲击。从发展趋势上看,药店参与药品集采是大势所趋。

药店过去倚仗的高毛利时代已经结束,靠比医院稍低的价格优势吸引顾客的策略没有了生存土壤。随着政策深入推进,采购渠道将会统一,医保支付品种的定价和医保支付标准也最终趋于统一。非医保品种虽然不受集采限制,但因有同类医保品种大幅降价,也失去了高价获利的可能。

对此,连锁药店进退维谷:参加全国集采,没有利润可言,很可能“赔本赚吆喝”;不参加统一集采,会丧失品种和价格优势,丢失大部分客源,销售额萎缩。两权相害取其轻,宁可参加全国集采薄利多销,也不能丢失客源。

■当务之急的准备

以这种思路为出发点,药店的当务之急是做好以下几项准备。

第一,响应政府号召。尽快、尽早参加到集采中,不但能第一时间拿到低价货,还能与上游生产厂家建立直接的业务联系,争取厂家在政策支持、终端活动促销、广告品牌宣传的支持。即使没有更低的价格,也相当于在进货价的基础上打了折扣。据笔者所知,一般大型厂家都有一定的终端支持费用预算,相当于隐形的降价。

第二,洞悉国家政策。与集采要求相符、步调一致,不但国家政策要重视,地方法规也不能轻视,如浙江省近日发布《浙江省基本医疗保险定点药店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明确指出,药店要申请成为医保定点药店必须具备11个条件,其中两点就是“一硬一软”。“硬杠杠”是规定药店配备的省药械采购平台在线交易药品品种不低于50%,换言之,医保定点药店的药品至少一半要从集采平台采购,即和医院品规一样。“软指标”则指出,医保定点药店药品销售价格按照公立医院医保支付标准基础上适当加成,加成比例待定。“适当加成”其实就是对零售药店的政策倾斜,利用得好,药店还是有一定空间。

第三,全方位提升经营水平。在药店运营管理和软硬件下功夫,引进既懂零售又懂医院销售的人才、真正的药剂师,甚至大夫。尤其是DTP药店更要向医院药房的管理和运作标准看齐。

第四,在处方药流向零售市场中占尽先机。处方药进入药店市场是大势所趋。随着医改不断深入,公立医院“零差价”“药占比”实施,大量处方药肯定要流向零售市场,想要分得处方外流的一杯羹,就必须能以比医疗机构低的价格进货,且销售价格不能高于医院。

第五,打造品种核心竞争力。过去,药店的高毛利品种并非中西成药,更不是品牌处方药,而是小厂家的品种和健字号产品、医疗器械、中药饮片,甚至药妆品等。药店纳入集采后,必须通盘考虑,不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用与医院相比不占优势的前者来吸引客户、增加客户粘度,用后者来营利。当然,前提是重视患者需求,保质保量地完成处方药销售。

第六,用互联网思维打破药店“围墙”。一是把实体药店开到网上,借用流量、网红、话题营销等突破区域性限制,扩大到全国,做得好也未尝不是塞翁失马。

第七,向社区便利店学习。增加更多的诊疗项目,在提供更多服务方面下功夫,把药店打造成解决周边居民基本医疗服务的提供商,如兼顾保健查体、康健指导、卫生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商。

第八,逆向思维,向第一终端进军,与医院药房合作甚至收购。医院面临大量处方外流和“零差价”的困境,也是给药店带来的机会。双方在方便患者的经营服务过程中,不是没有进一步融合的可能。有条件的连锁药店在业务范围内可以主动与医院对接,既能缓解医院人满为患的压力,也能为处方外流创造条件。

第九,“农村包围城市”,向下游伸展,药店主动与第三终端合作。拥有众多城镇、“新农合”医保等医院报销比例低患者的乡镇卫生院、社区诊所具有方便周边群众、快捷高效的特点,有很强的顾客粘性。药店与之融合或合作,不但能利用后者的医疗服务扩大自己的业务范围,还能把这部分社区或乡镇的固定人群变为自己的常客。

(信息来源:生物谷)Top

 

 

 

市场分析

 

中西成药

 

集采背景下缓慢增长的降压药市场

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并称为三大“慢性杀手”。国家高度重视高血压防治工作,药品集采背景下,降压药价格大幅下降,未来我国降压药市场规模增长速度将较为平缓,复方降压药表现较好,用药结构不断趋于合理。

■我国高血压患病现状

高血压患病率与工作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密切相关,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居民工作生活压力不断加大,高热量饮食摄入也不断增多,高血压患者逐年增加,并开始呈现年轻化趋势。

国家高度重视高血压防治工作。201910月,医保局、财政部、卫生健康委、药监局联合印发了《关于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的指导意见》,在国家基本医保用药目录范围内的门诊用药统一纳入医保支付,报销比例提高至50%以上,大幅减轻了患者用药负担。

根据2015年国家卫健委发布的《高血压合理用药指南》,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由1959年的5.11%上升至2015年的27.9%,预计到2030年我国成人高血压患病人数将超4亿。据悉,超80%的心血管疾病患者患有高血压病,我国每年因血压升高所致的过早死亡人数高达200余万,每年直接医疗费用达366亿元。

■我国降压药市场总体规模预测

2018年“4+7”带量采购25个品种中有7个降压药,其中厄贝沙坦片集采后价格降幅高达60%。随着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快速推进,带量采购在全国范围铺开,仿制药价格或将继续下滑,而当前市场规模占比78%的原研药也将被迫大幅降价。

尽管我国高血压患者数量不断增长,但在药品价格不断下降的大背景下,降压药整体市场规模增速将呈现平稳缓慢态势。根据样本医院降压药销售数据测算,2018年我国降压药物物市场规模约621亿元,同比微增3.6%

根据我国降压药近三年市场结构及同比增速进行加权计算,2020-2030年我国降压药市场规模增速约为2.44%,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达到852亿元。

■我国降压药市场结构变化趋势

降压药主要有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复方降压药、利尿剂、交感神经抑制剂6类。其中钙拮抗剂、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抑制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复方降压药4类产品占2018年降压药整体市场规模的90%

1、钙拮抗剂:市场规模占比最高

钙拮抗剂(CCB)已经应用于临床多年,其卓越的降压疗效、广泛的联合降压潜能、优越的心脑血管保护作用使其在当今的抗高血压治疗、降低心脑血管发病率及死亡率方面占据了重要地位。

2018CCB市场规模约187.6亿元,同比增长2.8%,在整个降压药市场中规模占比最高,增速略高于降压药整体增速,预计2030CCB市场规模将达到221.4亿元。

2018CCB中市场份额最高的药品是氨氯地平,占比31.8%,市场规模约59.6亿元,其次为硝苯地平,占比25.9%,市场规模约48.6亿元,预计2030年氨氯地平和硝苯地平市场规模将分别达到70.4亿元和57.3亿元。

2RAAS抑制剂:规模第二,增速缓慢

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抑制剂主要包括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ARB)和肾素抑制剂3类药物。ARB是一类新型抗高血压药物,主要用于临床抗高血压病及其他心肾疾病的治疗;ACEI对于高血压患者具有良好的靶器官保护和心血管终点事件预防作用。

RAAS抑制剂2018年市场规模约166.1亿元,同比增长1.7%,在整个降压药市场中规模占比第二,增速低于降压药整体增速,预计2030RAAS抑制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72亿元。

2018RAAS抑制剂中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三种药物分别为缬沙坦(22.8%37.9亿元)、氯沙坦(16.7%27.7亿元)、厄贝沙坦(16.6%27.6亿元),预计2030年缬沙坦、氯沙坦、厄贝沙坦三款药物的市场规模分别为39.2亿元、28.7亿元、28.5亿元。

3、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适应症广,增长迅速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包括β受体阻滞剂和α受体阻滞剂,β受体阻滞剂自20世纪60年代被用于降压治疗,被众多国家高血压指南推荐为首选降压药物,广泛用于治疗高血压。α受体阻滞剂已经用于临床多年。目前临床常用的主要是作用于外周的α受体阻滞剂包括特拉唑嗪、哌唑嗪、多沙唑嗪、乌拉地尔等。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除了用于治疗高血压,在冠心病、心绞痛、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治疗上也有广泛应用。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2018年市场规模约106.1亿元,同比增长8.4%,增速较快,预计2030年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市场规模将达到176.3亿元,超过RAAS抑制剂成为第三大类降压药。

2018年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中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三种药物分别为美托洛尔(35.3%37.5亿元)、比索洛尔(22.7%24.1亿元)、乌拉地尔(17.4%18.5亿元),预计2030年美托洛尔、比索洛尔、乌拉地尔三款药物的市场规模分别为62.2亿元、40亿元、30.6亿元。

4、复方降压药:治疗效果良好,增速较快

对于很多高血压患者,尤其是患高血压多年的老年人,单一药物已无法使血压达标,选择两种以上药物联合治疗成为首选方案。研究显示,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FDC)给高血压治疗带来较大益处,服用固定剂量的复方制剂降压治疗达标率明显高于自由组合者,能达到24小时平稳降压,有较好的依从性。

复方降压药2018年市场规模约103.6亿元,同比增长4.1%,增速较快,预计2030年复方降压药市场规模将达到210.9亿元成为第二大类降压药。

2018年复方降压药中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三种药物分别为缬沙坦氨氯地平(35.1%36.4亿元)、厄贝沙坦氢氯噻嗪(18.3%18.9亿元)、氯沙坦钾氢氯噻嗪(13.6%14.1亿元),预计2030年缬沙坦氨氯地平、厄贝沙坦氢氯噻嗪、氯沙坦钾氢氯噻嗪三款药物的市场规模分别为74亿元、38.6亿元、28.7亿元。

结语

降压药市场规模近两年增长缓慢,新上市产品也较少,未来随着更多国产仿制降压药通过一致性评价,集采扩容,降压药价格将继续下滑,降压药市场规模也将维持缓慢增长态势,而适应症更广的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治疗效果更好的复方降压药市场占比会逐步增加。

(信息来源:火石创造)Top

 

综合分析

 

《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发布

1228日,由中国医药物资协会指导,新浪医药、中国医药物资协会食品药品行业智库联合主办的“2019中国医药新智汇论坛”在北京顺利召开。会上,新浪医药联合赛迪顾问共同发布了《2019中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深度解析新形势下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格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国民健康意识和消费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技术创新能级不断提升,“三医”联动改革持续进入深水区,以药物和医疗器械为主体的生物医药产业已经成为新一轮产业竞争的前沿焦点。《报告》围绕热点事件、市场规模、研发创新、投融资数据等角度,通过具体的事件、翔实的数据,深刻描绘了2019年我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历程,并对产业发展趋势进行了预判,为产业决策者提供有力支撑和参考。

一、热点盘点

2019年,生物医药产业迈入新的发展阶段,全球癌症疫苗、心脏打印等技术取得新突破,技术创新成为行业发展的驱动力,并购与IPO上市事件频发,资本市场依旧火热;我国多项医药、医保政策出台,促进产业加速洗牌,新药加速上市,产业发展势头迅猛。

《报告》以时间轴为序,分别对2019年国际、国内的热点事件进行了盘点。

数据来源:赛迪生物医药产业大脑,2019.12

二、数说现状

在一致性评价、医保谈判等工作推进的背景下,《报告》在市场数据、药物申报、临床试验、一致性评价和投融资等方面,引用大量的数据和事件,从数量变化、结构变动、排行榜等角度,全面解读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

市场方面,全球生物医药市场规模稳步上升,2019年预计将达1.7万亿美元。我国生物医药市场规模快速上升,2019年预计将达2.5万亿元,年规模增长率超10%,跑赢全球,成为全球市场增长的主要动力。

同时,市场结构持续分化,医疗器械市场占比逐渐扩大,2019年预计达到25%

药物申报方面,申报受理数量稳步上升,截止201911月申报受理号总量超过7600例。

研发热情持续高涨,研发创新成果也已初显,其中生物制品申报受理占比不断上升,截止201911月,生物制品申报占比已超14%,为2015年至今的最高水平。

临床试验方面,我国临床试验有效登记数量快速增长,截止201911月已超2200例。

其中,一期与二期登记占比上升至53.3%,意味着更多药物走向临床;生物药临床试验占比上升至30.6%,再次印证生物药研发渐入佳境。

一致性评价方面,受政策影响,申报和受理数量均达到峰值。其中,品种申报受理号数量TOP3分别是:阿莫西林胶囊(45个)、苯磺酸氨氯地平片(42个)、盐酸二甲双胍片(38个);品种通过受理号数量,苯磺酸氨氯地平片位列首位,有13个,头孢呋辛酯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盐酸二甲双胍片、盐酸二甲双胍缓释片和蒙脱石散紧随其后,均有11个。

专利申报方面,专利申报数量连年下降,医药创新竞争激烈,生物药关注度持续增加,高水平创新加强。

投融资方面,截止201911月,共发生253起投融资事件,为近五年最低水平,融资总金额达到约217亿元,平均单笔融资额趋于稳定。医药是医药健康领域投融资事件数量(141起)和发生金额(约182亿元)最多的领域,表现较为活跃。

整体而言,我国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质量和市场容量稳步提升,研发和资本市场重心逐渐向医疗器械和生物药等领域倾斜。

三、趋势预判

立足现状,展望未来。《报告》从新药申报、创新模式、研发生产、新药上市、资本投入和企业战略等角度研判六大发展趋势:

1、新药申报将由重审批转向重监管;

2、创新模式将由封闭式转向开放式;

3、研发生产将由工业化转向数字化;

4、新药上市将由零星突破转向密集上市;

5、资本投入将由热点追逐转向理性多元;

6、企业战略将由专业基金转向整合并购。

(信息来源:新浪医药)Top

 

 

行业数据

 

亳州市场1月1日快讯

莪术:近日市场购货商家不多,货源以零星交易为主,行情平稳运行,目前市场莪术统货价格在12元上下。

鹅不食草:市场有商咨询购买货源,小批量货源成交尚可,行情暂稳,目前市场鹅不食草统货售价12元上下。

儿茶:市场可供货源有量,近日需求拉动不快,偶有少量货源成交,行情暂稳,目前市场儿茶国产统货价格在17元上下,进口统货34元上下。

番石榴:近期市场有商咨询购货,小批量货源成交顺畅,行情暂时变动不大,现市场番石榴叶价格6元上下,果实14元左右。

防风:市场可供货源尚丰,近日需求拉动好转,行情暂稳,目前市场防风价格河北秧播货18元上下,内蒙统货29元上下,海拉尔防风255元上下。

分心木:市场经营商家不多,需求拉动平稳,以小批量货源成交为主,行情暂稳,目前市场分心木统货价格在14元上下。

芙蓉花:近日市场有商寻货,货源以小批量成交为主,行情稍有好转,目前市场芙蓉花统货价格在48元上下。

木芙蓉叶:市场有商咨询购货,偶有少量货源成交,行情走稳,现市场木芙蓉叶统货价格在11元上下。

茯苓:近日市场货源走动尚可,不断有商咨询购进货源,行情稍有好转,目前市场茯苓统丁价格在在21-24元不等,片价格在24元左右。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Top

 

安国市场1月1日快讯

白芍:白芍当前价位不高,市场关注商有所增多,虽然近几年白芍外扩面积较大,但销量也大,库存消化较快,因此,近期也时有商去产地考察,现三四级11-13元,后市还需要进一步观察。

辛夷花:辛夷花产新,新货陆续上市,行情显疲,现统货价26-30元。此品用量并不大,市场多专营,但因有人工成本支撑,近期行情以稳为主。

北龙胆:北龙胆生产周期长,单产也不高,因此行情回调后一直较为平稳,现北龙胆价格在75元左右,近期行情以稳为主。

黄精:黄精近年来需求量增,但因产地多、规格多,价格平稳运行,现价45-65元,估计近期行情以稳为主。

酸枣仁:酸枣仁时值用药旺季,走销有所好转,产地价坚,市价也有所上调,现统货价195元,包检货价210元,今年总体量增,近期价格以稳为主。

益母草:益母草资源有量,市场多为草类商专营,行情多以稳为主,现价3-6元不等,估计后市行情以稳为主。

川牛膝:川牛膝市场多专营,因此行情上涨多是真正供求矛盾逆转,时下上市量少,行情继续保持升势,现价35-36元,后市还需要看货源补充情况。

锁阳:锁阳野生,今年产量正常,前期价疲,近期正值用季,小批量走销顺畅,行情坚挺运行,现统货价52元左右,近期行情以稳为主。

肉苁蓉:肉苁蓉滋补用药,时下正值用季,批量走销顺畅,价格平稳运行,现硬苁蓉价格29-31元,软苁蓉60-130元不等。

厚朴:厚朴资源有量,人工成本是其行情主要支撑,行情平稳运行,现板皮价11-13元,枝皮价9-10元,后市行情以稳为主。

(信息来源:康美中药网)Top

 

 

 

 

 

 

 

 

 

 

 

 

 

 

 

 

 

 

 

我们的一切努力都是为我们的客户——

提升竞争优势,共同创造持续长远的收益

 

 

(2020/1/2 15:26:06      阅读3724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