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4/25 14:36:56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述>>医药论坛
在华跨国药企正迎来四大趋势
 

在华跨国药企正迎来四大趋势

  医药网10月31日讯 中国市场已成为当今全球最激动人心的医药市场。
 
  2009—2012年,中国医药市场进入快速增长的“火热”期;2013—2015年,中国医药市场增长“降温”,增速相对放缓;如今,中国医药市场再度成为大型跨国药企CEO的关注重点。
 
  今年3月,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药品研制和开发行业委员会 (RDPAC) 在北京举办第二届国际医药创新大会,至少有7家大型跨国药企CEO参会,包括葛兰素史克、礼来、利奥制药、默克、辉瑞、赛诺菲和优时比等。当月,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19年年会也吸引了包括辉瑞、诺华、赛诺菲、默克等多家大型跨国药企CEO的参加。由此可见,中国市场对跨国药企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
 
  笔者认为,在华跨国药企正迎来四大趋势:
 
  一、中国市场成为跨国药企营收和增长的重要动力源
 
  事实上,并非只有制药行业面临这一趋势,医疗科技、汽车行业等亦是如此。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对全球个人消费增长的贡献将相当于美国和西欧对全球个人消费增长的贡献之和。中国已成为多种重要产品的最大消费市场。
 
  从多数大型跨国药企的季度财报中,都能明显看出这一趋势:他们在中国市场的业绩表现常常十分抢眼,且其业绩还在不断增长。有些跨国药企甚至将中国市场定位为“未来增长的关键支柱”。
 
  数据显示,一些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营收占比已位居全球第二,仅次于美国;对于部分跨国药企而言,中国市场正成为其主要的增长动力来源。如2019年第二季度末,几家跨国药企披露的数据显示,其业绩从2019年年初以来在华增速均超过30%,加上他们在华业务规模很大(其中有几家的营收以十亿美元计),在华业绩对这些企业的全球业绩影响巨大,一些跨国药企在华业绩对其全球业绩增长的贡献率高达25%。
 
  二、中国成为产品、组合和商业模式创新的新源头
 
  诺华全球药品开发负责人兼首席医学官在接受《中国日报》采访时表示,该公司致力于“让每一项关键药品开发计划从一开始就将中国涵盖在内”。目前,许多跨国药企都在走这条路。与此同时,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推出的系列改革政策为跨国药企在中国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除了管理在研新药及加快新药上市外,众多跨国药企还纷纷融入了中国的创新生态系统。过去3年,阿斯利康在无锡开设了商业创新中心;赛诺菲在苏州开设了全球研究院;默克在中国多地开设了创新中心;强生在上海引入了JLAB(强生初创企业孵化平台)概念;诺和诺德在北京开设了INNOVO创新平台;罗氏宣布在上海新设一家早期研究中心。这些新建机构的经营范围和经营模式或许不尽相同,但他们通常都希望与生态系统中的其他参与者达成合作伙伴关系,从而促进创新。
 
  三、中国在生物制药行业逐渐扮演核心角色
 
  从在全球供应链中扮演的角色来看,中国在先进电子等行业扮演着核心角色,但在生物制药行业,这一趋势才刚刚兴起。我们确实看到,中国拥有为国内市场和出口市场制造小分子有机化合物的能力,但迄今为止,跨国药企仍不愿增加他们在中国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制造投入。这其中的原因不止一个,但对知识产权保护的顾虑最为明显。他们希望,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不确定因素会变得越来越可控。笔者注意到,勃林格殷格翰等跨国药企已经开始在中国运营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制造工厂,另一些跨国药企(如龙沙)也已宣布了类似的计划。
 
  四、中国正在成为资本和人才的重要来源地
 
  这一趋势在生物科技领域已清晰可见,中国风投在全球融资活动中表现得十分活跃。事实上,2018年美国生物科技行业的融资额中约有40%来自中国。包括绿叶制药和复星医药在内的中国药企和投资者,在中国境外的战略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不过目前仍处于初期阶段。在人才方面,一些领先制药公司的多位高管常驻中国。例如,现任阿斯利康全球执行副总裁、国际业务及中国总裁,诺华亚太、中东与非洲区的负责人等,都拥有中国血统,且常驻上海。
 
  笔者认为,在许多跨国药企的全球发展规划中,中国的重要性将持续上升,越来越多的跨国药企将中国视作一个特殊的市场。中国的需求规模如此之大,其他国家和地区很难企及。过去几年,出现过部分药品因被纳入医保目录而面临需求突然增加、致使供应链一度中断的情况。所以,在中国要密切关注企业的供应链压力。展望未来,中国的药品供给配置可能会成为一项复杂的战略决策,提高本地制造能力来满足本地市场的话题将被提上议事日程。
 
  此外,跨国药企中国创新团队与全球研发部门的整合仍在进行中,能否成功取决于以下几个关键因素:一是跨国药企能在多大程度上吸纳中国团队进入其全球产品业务领导行列;二是全球和中国产品团队之间能否在战略上保持一致并进行有效沟通,既促成战略稳健,又保证高质量且快速执行;三是中国团队是否足够强大,能将中国问题融入全球背景,并有效影响跨国药企总部的决策。
 
  总而言之,中国市场的快速增长正为有才干的高管创造得天独厚的环境,跨国药企和中国本土生物科技公司的高管可借此捕捉职业发展良机,大展拳脚。对具有全球志向的高管而言,中国经验必不可少。礼来、葛兰素史克和百健艾迪等企业的现任CEO,都有在中国担任高管的经历。
 
  (本文作者为麦肯锡全球资深董事合伙人。本文首发于作者的领英,略有修改。)
(2019/11/14 10:33:19  乐诚铎领英    阅读8809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