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联系我们 | 加入收藏 | 协会地址 | 相关链接
欢迎光临 2024/4/19 15:59:15
网站首页 关于协会 协会动态 政策法规 京药快讯 行业动态 国际资讯 经济分析 专题论述 为您服务 培训报名 分会园地 社会组织
工作专栏
  当前位置:首页>>专题论述>>医药论坛
10000+临床试验“扎堆” 患者招募成了大难题?
 

10000+临床试验“扎堆” 患者招募成了大难题?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以及国家多中心对国际多中心项目的放开,既往在国外已经上市才允许在中国进行再注册的项目,现在只要国外完成Ⅰ期临床试验便可在中国同步开展相应的其他临床研究。这意味着中国市场拥有了更多国外创新药物临床试验的机会。
  
截至2019年4月23日,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药物临床试验与信息公示平台显示,临床试验登记总数为11,016项。相应地,临床机构对受试者的人数需求也会水涨船高。
  
然而与之相对的情况是,临床试验招募率不理想。不难预见,不断攀升的受试者需求,将成为研究人员必须面对的巨大挑战。
  
那么,目前临床试验招募究竟难到什么程度?业界做了哪些尝试?
  
 严重程度  抗癌药也困难:为什么?
  
一般认为,相比其他患者,肿瘤患者由于生存迫切性更加强烈,因而临床试验需求旺盛,不会遇到招募困难现象。但实际情况并非如此。
  
美国癌症研究所(CRI, Cancer Research Institute)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9月,仅PD-1和PD-L1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的临床试验数量就增加到2250个,同比增长约50%。不过,CRI也指出了一个潜在的问题:所有的试验加起来需要38.09万名受试者,比前一年增加了10万多人。然而肿瘤免疫疗法试验的招募率已从2014年的1.15例患者/月下降到2018年的0.35例患者/月。
  
对于临床试验招募率下降的原因,医保普及度是一个因素。北京厚普医药总经理王亚楠告诉记者,2013年是一个大环境变化的时间节点。在此之前,国内临床试验并未进入爆发期,且当时医保制度还不健全,很多药品并没有纳入医保范围,因此患者也更愿意接受临床试验。
  
另外,目前临床试验相关的管理制度更加完善,也更加严格,受试者纳入要求也更高。“目前各级管理部门对临床试验的相关管理制度、试验流程和安全保障方面的审查都非常仔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一院妇产科医生肖祯指出,除了严格的管理规范外,我国大型医疗机构运行的药物临床试验多数是Ⅱ、Ⅲ期。这些药品的疗效已得到初步评价,对其不良反应也已有了初步了解,受试者安全也受到试验实施基地最大程度的重视。
  
对于肿瘤领域招募困难,更重要的原因则在于精准化的治疗趋势,使得入组标准越来越严苛。从过去对瘤种的筛选,到如今对基因突变种类的筛选——往往这些靶点的突变率也不高。
  
尽管给受试者招募带来不小的挑战,但在医学界人士看来,精准化医疗给患者带来更多获益。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教授就指出,现在许多药物在临床试验以前已经找到固定的靶点,以间质瘤为例,c-kit基因突变的人群可以从伊马替尼中获益,寻找相应人群参与临床试验,有效率就特别高,而且能够持续很长时间。“基于固定的靶点精选人群,实际上对参与临床试验患者的获益相对来说是更有保障。”她强调。
   
 平台机遇  多元化招募进行时:合规担忧
 
以国内同样数量不少的肿瘤临床试验为例,虽然相比其他患者,肿瘤患者的生存迫切性更加强烈——但这并不意味着更容易实现招募。只是相较于慢性病患者,肿瘤患者在临床试验全过程中的配合度、积极度,以及对疾病状况的理解程度,都会更加清楚明了;另一方面,肿瘤患者所需用的证据具有全面完整、容易获得等特点。然而在精准化用药的指导下,入组往往须框定相应的突变靶点,符合要求的患者数量有限。该如何解决这个难题呢?
  
为此,如今患者招募方也在传统的招募方式以外,尽可能拓宽招募入口。
  
“传统的招募方式无非两大方向:TO B,找医生;TO C,找患者。”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早期的患者招募机构多采取线下招募的方式,即项目人员前往不同的城市、医院,乃至不同的目标科室,通过医生协助而接触目标患者,缩短医生和患者匹配搜索相关临床试验信息的耗时。
  
线上招募的形式更多元化。包括但不限于通过患者线上的社群组织,在患者组织平台上发布相关信息;在医生群体活跃的平台发布信息,进而实现与患者之间的信息连接;通过社交媒体如抖音、腾讯、网易等平台,借助平台的开放性特性,使更多患者获得相关信息。
  
记者了解到,除上述点对点、点对面的方式外,专业化的第三方受试者招募平台正开始着手更长线的布局。
  
如厚普医药目前就在尝试前置式的患者管理。以EGFR突变的肿瘤患者为例,平台从患者使用第一代靶向药物时就开始尝试接触,通过组建患者社区、精准的单病种患者社群等形式,有效开展患者教育、患者依从性管理等服务。一旦患者病情出现进展,如出现第一代靶向药耐药,平台能有针对地帮助患者更快更好地匹配临床试验,让患者更加方便地报名。同时也让医生更加便捷地推荐患者,并在线了解项目参加处理进度。多方协同、共同参与到新药临床试验环节,可让患者通过临床试验获益更多,让更多创新药更快上市。“这个模式一旦成熟,将给受试者招募带来极大改变,快速提高入组速度。”王亚楠解释,平台可以根据管理患者的总数和肿瘤进展的一般规律,提前推算出相应阶段的受试者比例。
  
另外,与医疗大数据企业合作,也有助于提高招募效率。招募机构通过医疗大数据技术,把临床试验需求与各地疾病图谱比对,能够更准确地定位病例高发区,从而进行招募。
  
业内人士透露,基于医院HIS系统的信息路径仍待完善。未来,可以通过在医院设置AI系统,并在征得患者同意的基础上进而对患者实现治疗信息的跟踪与反馈,以解决临床研究人手不足的情况,从而提升临床研究的效率。
  
但是,随着临床研究越来越规范化,受试者招募机构合规化的需求也在提升。
  
有机构负责人表示,发布招募广告要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经过企业和伦理的备案、认可。“但至今未有针对受试者招募的法规出台,即使在新版GCP上也没有看到招募专员的角色设置。因此,企业执行招募受试者时仍然如履薄冰。”该负责人坦言,目前其所在企业多参考广告法、GCP和伦理委员会的一些建议和意见,以及ICH-GCP要求的一些内容。“作为企业,我们特别希望把受试者招募的行业标准建立起来。”
  
 开拓空间  47%不知晓临床试验:潜在受试者

那么,从潜在受试者的角度,是否还有开拓空间呢?
  
国家癌症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GCP中心黄慧瑶博士指出,根据已有文献数据,在我国潜在受试者中,47%的人从未听说过临床试验,19%的人认为患者是牺牲品;82%的人觉得临床试验风险较大;即使在肿瘤临床试验参与者中,仍有15%的人认为患者是牺牲品,27%的人认为知情不充分,18%的人不理解知情;70%受试者从未听说过伦理委员会。知晓程度如此之低,也意味巨大的开拓空间。
(2019/6/17 10:57:37  LinkDoc视界  李蕴明 梁茹欣  阅读5547次)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公众号

Copyright 2003-2016 percentred by Beijing Pharmaceutical Professiion Associ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北京医药行业协会 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ICP备案号:京ICP备11016038号-1